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缺什么
1520900000007

第7章 “4万亿”投资不要火上浇油

——张卓元“4万亿”救市存在什么风险?张老,您是资深经济学者,长期支持和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国内经济形势有着深刻的思考。以您的观察,时下中国经济体现出的问题主要来自哪里?张卓元: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近几年确实发展得太快了,经济超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其次,外部的冲击、世界经济环境恶化、一直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自然出现问题,反过来影响国内。两个因素叠加,于是就使得国内经济增长下滑。记得早在2004年,我就说过中国经济已有点儿过热,早晚会暴露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连续五年多超高速增长后陷入失衡,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第四季度GDP增速下滑至68%,11、12月,电力生产和消费、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11月)甚至出现负增长。从现在的形势看,经济收缩趋势尚未遏制住。

我们看建国以来以及改革30年的实践证明,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连年的两位数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不行,出口依存度那么高,明摆着肯定要回调的。还有,出口太快所付出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太大,所以国家也及时调整了政策:扩内需、保增长。在刚刚提出“4万亿”投资时,就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在饮鸩止渴或以毒攻毒。如此巨大的投资,下半年会不会产生新的通胀?张卓元:其实通胀还不是主要的问题,现在最令人担心的是用进一步的产能过剩来治理现在的产能过剩。我觉得扩大投资需求比较容易,而扩大消费需求特别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是正确的,以扩大内需为主要途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是着力点和主攻方向;还有就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善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正确的。

现在主要问题是,靠扩大投资来保增长是有风险的,投资如果习惯性地主要投向“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和一些重化工业,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现在看来,中央投资项目比较合理,有不少改善民生的项目,这类投资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地方投资项目就难说了。有报道披露,一些原来被认为不能上的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又在酝酿重新上马,死灰复燃。这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企求用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来克服原来的产能过剩,出现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常见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式地不断自我循环的窘况。地方一旦投资失控,可能到最后中央也没有办法。现在不是宽松的宏观政策嘛,结果中国的银行1月新发放贷款162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有迹象显示,一些借款人可能将现金转入了投机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中。许多投资者认为,2009年上证综合指数的飙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贷款资金进入了股市,而没有用于可能改善中国经济前景的经营活动中。这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