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巧妙生存法则
15209300000014

第14章 善交际:社交改变人生(5)

(1)防旧敌共事

在旧公司里曾与你为敌的一位同事,最近竟也被你任职的公司聘用。这似乎是一件叫人纳闷的事。

如果此君将来服务的部门跟你没有多大关系,就比较好,因为没有利害冲突,多少可减轻火药味。由他上班的头一天起,处处表示友善,甚至主动为他介绍公司各方面的行政制度等,将表面距离拉近,在任何情况下,对方也没有理由拒人千里。

若他加盟的部门跟你有较大关系,请步步为营,处处主动、友善,最好在其他同事面前少提你俩过去的关系,避免风言风语,有关两人的龃龉更不该重提。不妨在人前人后多赞赏他(每个人总有他的好处),表示你的大度和伸出友谊之手。

有些人是极具侵略性的,永远要做胜利者,而且要别人信服他。他们喜欢大呼小叫,见高拜、见低踩,小事要闹大,令人烦不胜烦。对于这类人,怎生是好?

当他因某事大发雷霆,但这事与你没半点关系,最好别花时间去了解,将麻烦留给别人好了;有人找你评个公道,淡淡地说:“事情始末我不清楚,妄下断语,不妙呀!”当然,茶余饭后,有人提及,你同样只宜做听众,切莫提意见。

这样,来者不会怪你,连那位老兄也不会听到你任何评语,对你自然不会有“新仇”。

要是事件与你有直接关系,最好采取高姿态,随便让他发泄,切忌与他对骂,而且要避免直接与他摊牌。

要做报告的话,只将事情始末以白纸黑字呈报上级或老板,所有是与非就由他去裁决。但有风度的你,在事后也应保持缄默,或者索性忘却整件事,只记取对方的弱点就够了。

(2)防搭档过密

有些人喜欢在午膳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但有些人却恰恰相反,总希望连吃午饭也跟同事在一起,一方面联络感情,另方面也好多得一些公事的“情报”。

若你是前者,偏偏搭档却是后者,他常常问你“午饭去哪里?”或者你已经拿着皮包往外走,他仍紧跟着你。怎么办?

大家既然是搭档,你当然不好断然拒绝。所以你要让他知道你不会理所当然的与他共进午饭,下次他再跟着你出门,你可以告诉他你已安排了约会,不宜跟他一起(即使你只打算单独用餐)。你可以温柔地补充:“不如一起吃宵夜吧!”

这样他没有怪责你的道理,当然,为了工作顺利,偶尔跟他一块亦无妨,但不必给自己压力,拒绝得巧妙一点就是了。不过,不同的人,处理方法可以有异,如果对方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大概只是有点依赖性,照顾一下他的感受就可以了;若是工作多年的老手,心胸可能狭窄些和多疑些,那你要小心,免得他背后有话说。

(3)防同事捧杀

某位同事似乎对你特别信服,常常会当众给你戴高帽,“你真棒,什么事交到你手中去办,一定里里外外都合作,准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交由别人去做,肯定不会有如此美好成果。”“我早就说过,公司里,就只有你可以胜任,果然不出所料,事情做得太好了。”……诸如此类的话向你飞来。

请别开心得太早,即使你确是如他所说的“能干过人”,但听在大众耳里,很可能会有反感,何况,这个人究竟有什么居心?

可能是居心不良,即是故意宣扬你的威风史,制造你高不可攀的形象,让其他人看不过眼;当然,亦有可能只是不识时务,还以为帮了你。

下一次,当对方又向你送高帽,不妨公开说道:“你过奖了,这件事由甲或乙去做,同样可以成功的,我跟他们没有区别呀。”或者,私下拉着他,找一个借口说:“多谢你的赞赏,不过,上司似乎不大喜欢,我想请你帮帮忙,不要公开赞扬我了。”

(4)防弄权之人

有些人生性喜欢弄权,对付这种人,千万别认真,白白让自己生气,叫对方暗自得意。可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类人多数是以声势取胜,凡事“大声夹恶”,誓要必小事闹大。镇定处事,一切就不容易误中圈套。

例如,某计划进行时出了乱子,此人会风风火火地找到你头上来,当众质问各种因素,许多人会在此情况下,显得不知所措。

请弄清楚,此人是直接管辖你部门的吗?或者,他是这个计划的负责人吗?

答案是否的话,根本不必理会他,告诉他:“事情留下由我们部门去解决吧!”或者:“噢,某主管自会向老板交代一切的!”

但对方确是有关联之人,不能冷热待之,不妨耍一招太极,这样回答他:“计划不是由我一个人去进行的,我看应该召开一个会议,请来所有有关人等,才能圆满地将事情解决。”

(5)防争功之人

新搭档跟你合作了不足三个月,你已发现此人十分不顺眼。他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工作效率一般,魄力也不突出,总之,一点也不出色。但他最擅长的,则是“抢功劳”,在上司和老板跟前,把你的努力一笔抹掉,把所有功劳归到自己头上。

起初,你不以为然,渐渐连其他同事也看不过眼,谣言开始满天飞,令你难以再忍受下去。

公开表示不满,只会大大的坏了事,予人以更多挑拨离间的机会,得不偿失。

向上司或老板投诉以表明态度也不是妙法,因为容易变成“是非”,人家只会以为你“争宠”、“妒才”,甚至是“恶人先告状”。无端种下坏印象,划不来。

你可主动向上司提出,你跟搭档各自单独负责某些任务,这样,所有功劳、责任都一清二楚了。不过提出时要有技巧:“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我们的工作又愈来愈多。我觉得我与搭档都可以独立工作,最好能够让我们分担不同任务,或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有些人很自以为是,又喜欢控制别人。

你的搭档正是典型。他的职业级别虽跟你一模一样,但在许多情况下,他却会有意无意的要表现凌驾于你,让其他人误以为你是受他指使去工作,或一切任务皆由他策划。例如,在你完成了某件工作,他会显得很高兴,并且公开地赞赏你:“真棒,比预期完成的还快,而且成绩突出,你真了不起!”

有人赞赏,当然值得高兴,但此人并非上司,只是搭档,却又令你有点腼腆,因为听在人家耳里,可能变成是“他对你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诚然,长此以往,你的声誉会是怎样?

所以,你为避免他人误解,实在有必要矫正这种误导。

下次遇上同样情况,你可以这样说:“尽早和尽力完成任务,是上司对我们的要求,你也太过奖了,其实我又不是为你服务。”

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搭档自会明白你的心意,旁人亦不会有误会了。

下面是公司白领的三条金科玉律,相信他会帮你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

①在公司里不可随便交心。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人只有安身立命,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对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况且,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做一个“公司人”,社交活动不免与公司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公司有关的信息。因此,公司所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参加,与同事及上司打一两场“社交麻将”也有必要,但有一点要记着:莫可随便交心。

同事之间,只有在大家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

如果交出真心,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比如说,甲与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如甲升了级,乙没有升,乙怎样想呢?乙如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附势;甲主动对乙友好,也并不自然。

②孤军作战,得注意保存自己。蓝领与白领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而白领阶层则大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因而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同志感情,往往还互相猜忌,尔虞我诈。这种环境,有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

是游击队,就得打游击战。游击战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许多力争上游的白领,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不善于保存自己,这是不足取的。一方面要友好竞争,一方面要在众多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要搏、要向上爬的样子,成为众矢之的。俗语说:“不招人忌是庸才。”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是蠢材。在积极做事的时候,最好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

③不要替人背黑锅。在公司或一个行政单位里,做事好坏对错,很多时候是由上级主观决定。如果上级意志强,下级多少都要努力工作;上级若自以为是,下级便会唯唯诺诺。但有一些上级只是向他的上级交功课而已,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出事,一切如常,就不会勾起上司的雷霆之怒。但一有差错,上司为了向他的上司交代,就会抓住一个人做替罪羊。这种情况,俗话叫做“背黑锅”。

不背黑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最易行的就是不冒险,不马虎,事事有根据,白纸黑字,即使错了也有充分理由解释。

另一方面,一件事的对错,错的大小,应否追究,如何处罚,都是上级决定。大事化小或小题大作,都在有些上级的一念之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缘好,特别是与上司的关系不错,就会较少获罪。

10如何不上他人的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使我们不上当的最好的警句。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的确要谨慎小心,对别人不妨把他看得不好,而考虑一些防患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无处不在。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是不正当的行为,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大意。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目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尔虞我诈、两面三刀者十分普遍。

所谓为商必奸,虽然你不至于是处处打别人主意,但对于别人可能用在自己身上的计谋却不可不知。

“人无害虎意,虎有害人心”,有时候还是小心点好。不要在商场上太轻信人,但也用不着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做生意就会有风险,富贵一定在险中求,所以要冒险搏一搏。

信人不是,不信也不是。究竟怎样才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日多听一些有经验的前辈讲“故事”。不要以为听他们讲当年是浪费时间,其实在“故事”中拥有丰富珍贵的经验。

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心里想些什么你根本无从估计,既然大家都不具有超能力,虽可以从过往经验中得出些教育,但也不十分可靠,最好不想那么多。只从手上有的情况去考虑值不值得冒险。

只要有利可图,即使最值得信任的人也会出卖你,所以每次做生意或工作决定时,什么人也不要信,只信手上有的事实。任何传言也不要轻信,因为既有利益引诱,自然会有人打歪主意。

反过来说,如果不涉及重大利益的,则不妨轻松点,放手让别人去做,因为别人也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花精力时间去算计你。

因此,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实质利益中决定信任别人的程度,是对付狡猾者的最佳方法。

对生活中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些人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些事情。

这种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因此,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交往时更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

今天,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社会交往的增多,个人活动的辐射,使“朋友”在当代不能不走俏。俗语:“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朋友”不仅是“路”,还是信息,还是声势,还是捧月众星,还是成交鹊桥,还是躲难的法宝。当然同时是一种头痛,一剂泻药,一个比对手还要可怕的敌人。

“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可惜当今正在为一个“利”字浸泡。深圳人对此看得透彻:“钱是大家赚的”,意思是朋友互掏钱包是当今正常之道。

如今,有些“朋友”确实像一些按摩情感的骗子强盗!

君不见,朋友间打伙开店,集资办厂,有几个不是亏则扯皮拉筋,赚则打斗红眼的?

一个众人争当掘金客的时代,一个个体意识代替集体意识,存在意识代替理想意识,金钱意识代替事业意识的年月,梁山泊之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之遗风能不搁浅?

因此,告诫大家:在生意场上交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例如,有些时候,朋友帮忙对你并不划算,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当赚过手钱的房东,帮你资金的朋友也许要收你的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帮你装电话的朋友至少要带走你一条红塔山、两瓶好酒。

朋友之情是个软绵绵的玩意,有弹性,有回旋之利,因为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才使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令人齿冷的局面:

友情隐藏着商情,友道蜕变为畏途,友谊沉浸于利害,友好则难到白头。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国人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但在实际的商战中,以“义”代“利”不仅违背追求最大利润的商界最高原则,也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隐患。

当然,不要同朋友、熟人做生意,并非一成不变。但初涉商海便抱着靠自己的胆子、朋友的路子,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的想法却是危险的。最根本的是,既然置身商界,就应该严格遵循为商的原则进行“游戏”。不然我们的商旅生涯就像那首儿歌一样:“迷途的羔羊,寻找老狼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