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好人际关系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15215000000006

第6章 三种沟通形式

沟通的基础是公开、透明、让大家知道。沟通也有其他的意思,如讨价还价。磋商、对话、谈判……诸中此类,若不分出子午寅卯,可能会把沟通理解得糊里糊涂。

从实质意义上讲,沟通就是拉近人的心理距离。

比如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管道”不通畅了,有了怨气,要沟通。

比如朋友之间有了“鸿沟”,造成“利益纠纷”,要沟通。

比如父子之间有了“代沟”,出现了所谓叛逆的子女,霸道的父亲,要沟通。

看起来,沟通是多么变化多端。然而细究起来。我们姑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方式予以分别对待。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根据向式意义理解,沟通应该分为单向式的和双向式的两种。

单向沟通指的是主方以一己的意愿向对方发布讯息,对方不必提问,只有接受。

单向式沟通的模式在上下级关系中使用得很普遍。比如演讲、讲课、作报告、发布命令等就属于单向式的沟通。单向式的沟通是指令式的,不涉及对方的讯息反馈。

比如老师向学生布置作业,又比如企业老板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或者向部门负责人交代工作等,这都属于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有命令式的意义,所以在实行单向沟通时,主方要特别注意沟通渠道和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你的语言是不是完整地表达出主方要向对方表达的意图。

双向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沟通权与话语权前提下的讯息交流。

双向式沟通没有特定的规则,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是比较认同双向沟通的,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一个讯息,主方先传达过去,对方有什么不理解,有什么意见,反馈回来;然后再传达过去,再反馈回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双方的意见达到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双向沟通才算是有效的。双向式沟通最好的武器是“嘴”,但“嘴”并不是说服的“嘴”,而是达到某种共识的“嘴”。

现代人都想成为说话高手,想借言语来说服别人,但却忽略了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和谐的相处,不是证明自己对就算了。在办公室里,上司找属下沟通常是为了说服,结果越沟通,越生鸿沟。这就难以达成“双向”的沟通。

如果在言辞之间挑战到了他的自尊心,不妨以真正的万灵丹——赞美来开头。甜言蜜语人人爱听,鼓励的功效应该胜于批评,不要让任何负面的言语不自觉地从舌头滑出,这才是双向沟通的意义。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随着正式组织机构的产生而产生的人际沟通。正式沟通一般在团队的报告、请示、预算、会议等场合出现。优点是比较严肃规范,目的明确,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具有较好的整体效果等。所以正式沟通一般常出现在团队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按讯息流向,正式沟通又可细分为上行式沟通、下行式沟通与横向式沟通三种。

1.上行式沟通。指团队里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领导反映情况,让领导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领导决策人员能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或改善团队内部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团队内部员工直接找上司(指顶头上司)交谈,在一种亲近沟通的语言中,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

2.下行式沟通。下行沟通是团队依照组织机构的系统原则,将讯息由领导分阶传至下属,最后由部门主管阶层传至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的优点是上下级之间的地位距离较近,能使执行者理解、赞同并支持领导层所做的决策,这有助于团队内部的团结合作,减少心理对抗的可能性。

3.横向式沟通。横向沟通也叫平行沟通。主要是指平行阶层之间的人际沟通。比如,按国家行政级别划分的行政职务,常常会有各种级别的会议召开,在团队里,同样如此。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闻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形式沟通中常常出现的不到位的情况,减少了冲突,使各部门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自觉地积极合作。

与正式沟通相对应的非正式沟通,是指非正式组织机构的人际交流。非正式沟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随意性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团队正式沟通的不足。非正式沟通形式不拘,途径繁多且无定型,如同事间的传闻、熟人间的闲谈等,均可称非正式沟通。它的显著特点是不拘形式、难以控制、直接明了、传递迅速,但信息可能容易出现不准确,甚至被有意无意地误传,非正式途径而来的讯息越新鲜离奇,人们议论的就越多,所谓传闻、绯闻之类,都始于非正式沟通。

语畜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沟通的另一种类型是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靠的是上佳口才,而非语言沟通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一种由体态符号表达出来的语言。

语言沟通是人们借助于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所进行的讯息交流,它起到某种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口头语言沟通包括一般性交谈、作报告、登台演讲、商务谈判,以及电话联络等形式;书面文字沟通包括通知、报告、文件、备忘录、会谈纪要、协议等形式。前者沟通形式灵活、生动,反馈迅速;后者沟通形式正式、规范,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能够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保存的长期性等优势。

我们重点要讲的是口头语言沟通,也就是人际关系中每天都不可避免的“说话”形式。

使用口头语言沟通,能成功地促使他人改变原来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沟通的原则是既要解决问题,又不伤害双方的关系或对方的自尊。因此,口头语言的措辞是否恰当是非常关键的,而采用恰当的措辞是积极交流的前提。另外,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积极鼓励对方将想说的说出来,当对方表述的时候,主方要仔细倾听;当对方准备倾听时,主方又要尽快转而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这样才能让对方主动体认主方阐述的观点。

非语言沟通,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不是通过口头或书信式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人们的语音、语调、表情、目光、体姿等肢体语言所产生的讯息交流。尽管语言沟通起到的是一个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但是,事实上非语言沟通才准确地表达了传递信息的真正内涵。概括地说,非语言行为在信息沟通中不但起到了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沟通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替代语言行为。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四种非语言沟通的要领:

1.表情。表情作为口头语言中的一种补充,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交流手段。表情不仅能够传递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

2.目光。有人说,眼睛会说话。这话一点不假。目光是非语言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眉目传情”就是一种很好的说明。在人际交流沟通中,有关沟通双方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眼睛去收集和接收的。在沟通过程中,主方要善于使用目光,如用目光来表示赞赏或强化对方的语言或行为,用目光来表示困惑等。因为有很多话,当口头语言不便表达的时候,一缕目光也许就是一句最有说服力的话。

3.体姿。所谓体姿语言,就是指人们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附加表现出来的身体姿势。如前倾、后仰、手托腮沉思等状态或姿势,其中都蕴涵着让人解读的言外之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无论多么老练、深沉的沟通,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很难在体姿上给予掩盖或隐藏。虽然体姿不能完全表达个人的特定情绪,但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紧张或放松程度。因此,主方若能准确识别并判断不同体姿透露出来的不同信息,对于促进与他人的沟通效果,是很有助益的。

4.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发现,在主方与对方沟通过程中,对方一般会通过三种肢体语言来传递非语言信息,表明对主方传递的信息持反对、犹豫还是接受的态度。这三种肢体语言就是面部表情、身体角度和动作姿势。虽然大多数肢体语言的含义明显且明确。但主方务必需要分清楚的是对方的肢体语言是其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伴随着对方一连串的语言沟通中的一部分非语言暗示,主方应该及时捕捉这些微小的非语言信号,并结合整个沟通过程进行正确地“翻译”或“解码”,这样才能使语言沟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