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洞察术
15219700000043

第43章 社交中的心理战术——掌控和影响身边的人(2)

华克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立一幢庞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进入完工阶段时,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用的铜器承包商宣称,他们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那么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无效。于是杰克奉命前往纽约,当面说服铜器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个人。”杰克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这么说。

董事长很吃惊地回答:“不,我并不知道。”“哦,”杰克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在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时发现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这个家族是从荷兰移居到纽约的,快有200年了。”一连好几分钟,他都在说他的家族及祖先。

当董事长说完之后,杰克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杰克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说道。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经营它,”董事长说,“我对它感到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在参观活动中,杰克又恭维董事长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的竞争者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结果这位董事长宣称那些机器是他发明的。他还花了不少时间向杰克说明那些机器的操作程序,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有多么良好。

最后,这位董事长坚持请杰克吃中饭。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到目前为止杰克根本没有提及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自然,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会因此延误我也不在乎。”

杰克未开口要求,就达到了他此行的目的。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就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人们特别喜欢听奉承话,赞美别人、恭维别人能让你轻松达到目的。所以说,学会赞美,你将无往不利。

立身战术:“请君入瓮”的技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受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惟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

在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斯大林不仅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还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大本营。

不久,基辅果然遭到德军的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对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不过,同样任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里也夫斯基,却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提出的正确作战计划。

为什么斯大林唯独听得进华西里也夫斯基的建议呢?这要归功于华西里也夫斯基别致的进言策略。

在斯大林与华西里也夫斯基闲聊时,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奇妙的是,往往等他走了以后,斯大林便会想起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

再看看华西里也夫斯基本人,他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且也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认为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里也夫斯基在军事会议上的进言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3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靠近斯大林,所以只有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

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说了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好像非要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让斯大林定夺时,斯大林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也夫斯基那两条错误的意见,批判得是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再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

斯大林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也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的就是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那些意见是经过斯大林加工、润色了的。不过,没有人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也夫斯基的意见也就移植到了斯大林的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东西,因而得以付诸实施。

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里也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对这种评价,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我的意见也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前线将士少流血、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在这里,华西里也夫斯基运用的就是一种潜智慧,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最巧妙的欺瞒,是让别人看起来好像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受欺瞒者自认为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而事实上他们不过是一个傀儡。

知觉对比:学会调控他人的预期

向别人借钱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个难题,然而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知觉对比”,你就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要容易的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影响人们的认知。

试想一下你找朋友借100元钱的情景。你如果这样问:“嗨,老朋友,借100块花花吧?”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借钱干什么,我还缺钱呢!”

可是,如果换种说法:“老朋友,我最近手头很紧,借1000块钱给我救急,行吗?”

“什么?我哪有那么多,我也正用钱,只能借你100!”为什么会这样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心理学家查尔迪尼曾经进行过的一项实验吧。查尔迪尼在实验中先要求20名大学生花两年时间担任一个少年管教所的义务辅导员。这是一件很费神的工作,大学生们断然拒绝了。

随后,查尔迪尼又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让这些大学生带领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一次,结果这次有50%的人接受了。而当他直接向另一些大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时,只有16.7%的人接受了。

其实,带领少年们去动物园玩也是一件很费神的工作,这从被直接提要求的大学生中只有16.7%的人表示同意便可以看出来。但为什么当把这个要求放在另外一个较困难的要求之后提出时,就会有50%的人接受呢?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首先,第一个很大的要求与后面一个小一点的要求形成了对比,让人更容易接受那个小一点的要求;其次,当一个人拒绝别人后,心里总会有一种歉意,而此时你再提出另一个请求,作为对你的让步做出的回应,他也会做出相应的让步。这就是知觉对比原理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现在我们又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在对某个人提出一个很大且被他拒绝的要求后,接着再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就比直接向他提出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许多人正是利用这种策略去影响他人,当他们想让别人为自己处理某件事情时,往往会先提出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待别人拒绝且怀有一定的歉意时,再提出自己真正要让对方办的事情。由于前面的拒绝,人们往往会为了留住面子而接受随后的要求。

南风战术:没有人能够拒绝温暖的力量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族中,北风和南风一直较劲儿,它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厉害得多。有一天,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刮来一股凛冽的寒风,想通过风力把行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比先前更紧了。稍后,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似乎感觉到了春意,先是解开了纽扣,继而又脱掉了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想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大相径庭。

生活中的复杂与精彩,不仅在于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问题,还在于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去获取别人的认同与尊重。跟人打交道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复杂在于人的思维既有无法掌控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排他性。就如我们每个人对待人心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一样。起起浮浮中我们看到的正面与背面,是有差异与差距的脸孔。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当你认可了这个人的存在时,才有可能认可这个人所做的事。这就是人,一种很奇怪的思维方式,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心态,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人的心都是在矛盾困惑挑剔中成长的,也在彼此炫耀、较量中学会了取舍与生存。

人有时候是难以把握的,除了学会宽容、感恩与真诚的赞美以外,我们不可能在这里面找到别的内容。宽容是一种很温柔而又让人感觉舒适的为人处事方式,而赞美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语言,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

阿什法则:越是躲着问题,问题越会揪着你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