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土楼旧事
15223400000007

第7章 和兴楼

和兴楼原名万和楼,坐落在大坝村小溪旁。整座土木结构,外直径42米,高15米,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底层26正间,4间梯路,包括正厅,大门厅32开间。四层合计128间。石脚是用石头砌成,入地1.5米,露地面1米,厚1.5米。第一层墙厚1.5米,逐层递减15厘米,至第四层厚度尚达1.05米,墙体用黄泥、石灰、沙、碎石等混合夯成。四道防火隔墙用砖砌成直到屋顶,把楼内房间分成四卦。四道楼梯分布在隔墙边直通四层房间。房间门面用杉木板做成,间与间用泥砖隔开,房间前有120厘米走廊环楼畅通,三楼四楼房间外设半舍重檐。四楼墙外设有5个防卫铳棚,砖砌150厘米高,分别设7~9个枪眼。楼顶木桷枋,泥瓦盖顶,火砖压栋防风。楼内地面用石枋铺成,分三堂、中厅原有盖玻璃瓦小厅,左右各设水井一口,浴室一间,下檐设猪舍26个,污水坑15个,水沟环檐下通大门地下出口,楼外檐宽1.5米,用石枋砌成,楼坪宽阔用石枋铺成。从总体来看,和兴楼防御结构十分严密,功能齐全,易守难攻,是防匪、防火的典型建筑。从远处看,和兴楼坐西向东,依山傍水,是土楼建筑文化中一颗耀眼明珠,1998年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1914年煜开兄弟南洋经商发财回家创建万和楼。

万和楼内外地盘2500多平方米,煜开兄弟经过细致工作,用白银把地皮高价购买来。可是,最后一块30多平方米菜地,用白银排满菜园,主人仍不肯卖,煜开兄弟只好将楼基退后,把菜园留在楼坪中。

楼基地解决后,楼前200多米处有一个邻村人祖坟,其子孙说土楼会挡住祖坟风水,不同意动工,煜开兄弟又花白银买通他们,才动工兴建。施工期间,村里小孩常常到工地玩耍,为了安全起见,煜开兄弟每天给每个小孩一角银元,叫孩子们去大溪边捡石头,小石头可以作为基建原料,孩子们又有钱赚,一举两得。

煜开兄弟请上杭县堪舆师开罗盘定基,饶平砌石师傅砌石脚,永定木匠泥水师傅做屋架,护墙盖瓦,当地舂墙师傅行墙,历经四年时间才建成,取名万和楼——“万事和为贵”之意。

万和楼高4层,26正间,4道梯路,包括正厅,大门厅计32开间,中厅井还设有玻璃瓦的小厅。(天井、内外檐、楼坪均用石枋铺成)楼内开设烟丝厂,1919年因焙烟房着火把圆楼木结构部分完全烧毁,留下圆形楼墙和地面破裂的石枋。

第二年,煜开兄弟再次请木匠泥水师傅在旧楼墙上重建而成。其时邻村那边的人又来干涉,煜开兄弟仍用白银买通墓主子孙。有打油诗曰:“大坝阿煜叔,新楼包旧屋,邻村一寸土,家家食俸禄,墙泥堆成山,中央插蜡烛,银元用不尽,未知何人福。”1926年,军阀混战,漳州军阀张毅率部到三团区烧杀掠夺,把塔下大坝土楼烧毁,留下残垣断壁。煜开兄弟全家迁往南洋定居。

1930年,清末秀才张闪开结集乡绅张庆煌和张添开等集资重建万和楼,为图吉利改名为和兴楼,取“和气兴旺”之意。撰联:和气发吉祥福禄均广,兴家资后进富贵绵长。为了防火防匪,用火砖砌起四道防火墙,把圆楼分成四卦,一卦失火被砖隔开,不会蔓延到其他三卦。大门顶设三个防火灌水孔,一旦大门失火,水从孔里灌下灭之。门扇用硬木做成,内设木闩,十分牢固。四楼墙外设5个铳棚,砖砌半栏设有枪眼,四面八方都可眺望,观察并射击敌人。土匪张河山曾率部攻楼,用斧头砍大门,用火烧大门,都没法攻破,狼狈而逃。至今留存的楼墙的累累弹孔和大门的斧痕火迹,是土楼人饱受战乱的证据。

现在楼内常住人口30多人,以茶业和农业为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