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牙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
15226200000084

第84章 口腔黏膜白斑是一种什么病,它会癌变吗

它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白斑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方面不能被列入其他病症如:白色念珠菌症、扁平苔藓。还应该明确的是,“白斑”是描述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学上,其特征符合癌前损害的描述,上皮组织异常增生,绝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所以,白斑不包括吸烟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度角化。

1.白斑的病因

白斑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从大量的报告来看,本病与局部刺激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全身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其具体因素包括下面这4条。

(1)慢性刺激。局部的慢性刺激或创伤在白斑的发病方面至关重要,如咬合错乱、不良修复体、不良充填体、残根、残冠、牙齿边缘过于尖锐、刺激性食物、吸烟、咀嚼槟榔等长期慢性刺激,均可导致白斑的发生。

(2)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是白斑发病因素之一,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3)假菌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与白斑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腔的损害常伴有白色念珠菌存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微生物是否在白斑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有的文献报告中还提到应考虑遗传因素、个体的敏感性等与白斑发病之间的关系。

2.白斑的发病情况

由于学者们采用的白斑调查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各家报告的发病率也有较大的差异。国内8个单位在山西、西安、成都、武汉、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男性患病率为10.47%,女性患病率为2.11%。由此可见,本病多发生于男性,年龄分布在40~59岁之间;女性则在60~69岁之间发病较多。

3.白斑的表现

白斑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白斑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而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颊部、无牙的牙槽嵴、硬腭、软腭、舌、唇、牙龈。口底白斑较为少见,有些患者可以有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病。

(2)发病的部位无明显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的患者有轻度不适,对刺激性食物敏感或有自觉灼痛,白斑发生在舌部时,尤其容易产生这类感觉。病变范围较大时,有口干的感觉,严重者发病部位硬化,表面粗糙,局部活动受限。患者容易形成用舌去摩擦病变区域的不良习惯。

4.白斑的分型

有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各自的分型,各有依据,因此这种疾病存在着较多的分型,在此我们不能一一介绍了。而根据我国对此病的调查和研究,我们给大家重点介绍我国口腔界习惯使用的分型。

(1)斑块状。根据病损部位颜色、表面形状、硬度、厚度及症状,此型可分为以下两度。

Ⅰ度:浅白色或不均匀白色,平或微高出黏膜表面,不粗糙或略粗糙,柔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

Ⅱ度:呈乳白色隆起斑块,表面呈结节状颗粒或乳头状,很粗糙或有龟裂,扪之较硬,有不适感。

(2)疣状。病损区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而质稍硬,可有不适感。

(3)颗粒状。临床上可见在充血发红的黏膜上有颗粒状白色突起,表面不平,呈小片状或点状糜烂,有刺激性疼痛。

(4)溃疡状。病损部位呈增厚的白色斑块,在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疼痛,有反复发作史,可见局部刺激因素。

(5)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病变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患者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自觉症状,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

还有一种分型是根据临床和病理观察及恶变倾向程度,试将口腔黏膜白斑分为两型。

(1)良性黏膜白斑。该型临床表现为不突起的点状白斑,白色斑膜或斑块,而病理学检查仅表现为过度角化,不全角化,棘层增厚,其癌变可能性小。

(2)癌前黏膜白斑(或称黏膜白斑症)。该型临床表现为突起的点状白斑,疣状白斑,病理学检查有不典型增生,癌变倾向较大。

5.白斑的治疗

白斑又该怎样治疗呢?

(1)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磨除牙齿尖锐的牙尖及锐利的边缘嵴。除去局部刺激因素后,应定期观察。

(2)戒烟戒酒,忌吃辛辣食物。

(3)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A有助于消除上皮的过度角化,每日5万~10万单位,分3次服用,1~2个月为一疗程;维生素E能防止维生素A氧化,两者可同时服用,维生素E每日口服800~1600单位。

(4)维甲酸口服或局部涂擦,开始口服剂量小,每次一片(5mg/片),每日2~3次,一周后可酌情增加至30~60mg,分为3次服用,1~2个月为一疗程。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异常者忌用。局部可用0.05%维甲酸软膏涂擦,每日1~2次。

(5)可试用博莱霉素软膏或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涂擦。

(6)对于小块白斑,或经除去刺激后或用药物治疗后仍不消退的白斑,可采用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或者进行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