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15226300000052

第52章 一颗圆满心,事事皆圆满(2)

功成身退说说容易,真的要“退”可就难了。大多数人有点像升空的气球——能上不能下,也有点像过河的卒子——能进不能退。自己亲手打下的天下不好好享受一番就溜,有谁放着一幢豪华住宅不用,却偏偏跑到荒山僻野去睡茅草屋?有谁放着一桌美味佳肴不吃,却跑到乡下去啃馒头红薯?

选择功成身退要目光深远,在轰轰烈烈之际要预知潜在的危险,还要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果贪婪心重,即使无功也希望受禄,有功又如何会身退呢?看来,功成身退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虚云大师在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庆亲王听说虚云大师是得道高僧,请虚云大师伴驾西行,以保平安。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虚云大师立即奏请皇上,请求圣谕禁止活人吃死人,并发动所有富户捐出存粮开办施粥厂救济灾民。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瘟疫流行。

虚云大师怜悯众生,在卧龙禅寺组织了一场长达7天的祈雪大法会,望龙天垂护,降雪降雨消除瘟疫。虚云大师在卧龙禅寺方丈东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体僧人一起动手,搭台的搭台,准备法器的准备法器……虚云大师的德望感召来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终南山终年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闻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法台高宽三丈三,上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法台两侧竖立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三丈多长的金字佛幡,一面写“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摩诃萨”,一面写“南无随方普应行雪龙王圣众菩萨”。佛台上铺黄布,鲜花、供果、香烛一应俱全。

虚云大师带领9名法师身披红色袈裟跏趺禅坐在台上结印施法7昼夜。台下108位僧人昼夜不停持诵《祈雪陀罗尼神咒》,起了鹅毛大雪。大雪降后,僧尼们各自回寺。虚云大师仍然坐在四周无遮拦的法台持咒施法,又7日,长安内外千里冰封。慈禧太后在宫女、卫队的陪同下冒雪来到了卧龙禅寺,看到坐在风雪中持咒施法的虚云老和尚,感动地落下了热泪。并跪在了雪地里,给这位“呼风唤雨的活菩萨”叩头。肃亲王、庆亲王请他日后同回北京住在宫内,以便请教佛法。但第二天却发现虚云大师已经悄悄离开长安,后来隐居在终南山。

大师德行颇高,受人敬重。世间懂得进退的人不多,争名夺利的人却很多,其实,只有懂得功成身退,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

既要待人真诚、也要八面玲珑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想要给自己一个可以定心的环境,要待人真诚,但人与人不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给自己一片生长的沃土,但单纯的真诚之心还不足够,也要懂得八面玲珑。八面玲珑是一种疏通障碍的方式,打开了前进的道路也就能走向想要的圆满结果。当然了,失去自我的八面玲珑不可取。

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佛说:“要懂得顺时顺势,才能修得圆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只不过这种人在生活中是极少数,当他们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指责和唾弃,并被群体厌恶和排斥。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光是有单纯的真诚之心还不够,也要懂得八面玲珑。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时是需要八面玲珑。八面玲珑需要用在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适时、适机的八面玲珑是可取的,若时时刻刻都这样,未必就好。在家的时候,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自己还原本色,无需将自己绷得那么紧,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必要八面玲珑。在职场,八面玲珑是必要的,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职场中,稳固自己的根基。

在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也是必备的。若你具备这个才能,你才会有更好的人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拓展空间。

虚云大师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清光绪二十六年,老和尚自到宜兴,礼仁智和尚,修显亲寺,在江浙一带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镇江扬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在西行路棺内大动几次,忽然有人说话:“我要出来。”老和尚问他是人还是鬼?答:“是人。”问:“是什么人?”答:“是讨饭的。”老和尚乃笑起,让他出,状丑如鬼。问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讨饭的大怒,说和尚压在他头上,几至用武。老和尚说:“我坐在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么?”那讨饭的不敢再说,小便后回到棺内睡觉。

大师的一句话并非威胁,只是化解了一场争斗,一味解释可能很难轻松化解争斗,机巧的一句话反而能处理的更好。所以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技巧的,待人接物,既要真诚也要善于调和。以求以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心量放宽人生通达

面对外在的世界,应该通达和顺应,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只有把心态放宽,人生之路才会通达无阻。

“人心自通达,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佛家有言:“此观是人生观、宇宙观。我们心量太小,只想到自己或家庭以及亲戚朋友。心量小绝不能超越六道,也绝不能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三辈九品往生均要发菩提心,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这两愿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觉悟世间无常,生死事大,人生真苦,极乐真实不虚,依佛教诲,老实念佛决定得生。除一句阿弥陀佛外,把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越十方、通达无碍的宇宙观。’”

出家人直说念佛,世间之人虽不求佛,但这种一心求佛的豁达心境和执着精神还是必须具备的。在我国历史上,佛法也尼还俗,有名的高僧纷纷被逮捕判刑。为了躲避苛政,岩头禅师穿了俗装,戴着帽子,悄悄地躲到了一个在家修行的尼姑佛堂里。当时尼姑正在斋堂吃饭,岩头禅师大摇大摆地走进厨房,拿起碗筷也开始盛饭。

一个小尼看到了他,立刻告诉了尼姑。尼姑拿着棒子来驱赶,却发现是岩头禅师,于是便说:“原来竟是岩头禅师,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岩头禅师不慌不忙地说:“形可变,性不可变。”后来,大彦禅师见到岩头禅师时,他正在门前拔草。大彦禅师戴着斗笠走了过来,站在岩头禅师的面前,用手敲敲斗笠说:“禅师还记得我吗?”

岩头禅师抓起一把草,朝着大彦禅师扔了过去,不快地说:“世事变化无常,想不起来了。”

大彦禅师不肯让步,说道:“世事无常,但是法性永恒,你怎么可以不认账呢?”

岩头禅师一听,有些不悦,起身打了大彦禅师三拳。大彦禅师整好行装后准备进僧堂,岩头禅师缓缓地说道:

“不是已经寒暄完了吗,根本没有再进僧堂的必要了。”

一把抓住他的衣襟道:“你快说,哪里才有不变?”大彦禅师也一把抓住岩头禅师,说道:“形可变,性不可变!”

说罢,两人捧腹大笑起来。不管经历多少变故,只要把心量放宽,只要心念不变,不管多少沧桑,你还是你。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是绝对不能丢弃的东西,只要自己的梦想不破灭,生活就会有激情、有希望。任何时候,尤其是危难之时,一定要将心放宽,内心的豁达将帮助你走出困境,改变人生。

让生命纯净圆满

生命无常,人生几十年看似很长,其实只在瞬息之间。面对生命,我们只在乎是否活出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如此短暂,所以生命中的选择也更加重要。一天,佛陀在弟子们乞食归来后,问他们:“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为了什么?”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我们是为了身体的滋养,以便长养色身,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

佛陀用清澈的眼光环视了弟子们之后,又问道:“那么,你们且说说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位弟子充满信心地答道。

佛陀摇摇头道:“你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另一位弟子见状,充满肃穆地说道:“人类的生命跟花草差不多,春天萌芽出枝;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是浮游生物一样,早晨刚出生,到了晚上就会死亡,充其量不过一个昼夜的时间。”一位弟子无限悲怆地说道。

“哦!你虽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但对佛法的参悟还是不够深入。”

在佛陀不断地否定和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被激发出来了。有一个弟子说道:“佛陀!其实我们的生命和朝露没有不同,看起来很美,但是被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干涸枯竭了。”

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开始窃窃私语。

这时,一位弟子站起身来说:“佛陀!依弟子看,生命只不过在一呼一吸之间。”

佛陀听罢,满意地点点头说:“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地体会到了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千万不可懈怠放逸。”

我们不要把事物看得过于复杂,真理往往是简单而朴素的。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勇猛精进,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生命的真谛。

珍惜你拥有的幸福

珍惜早晨拉开窗帘的第一缕阳光,珍惜你失望沮丧时别人一个鼓励的眼神,珍惜你拥有的一切。

迷醉于别人的拥有,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生存和驾驭能力,终将是一败涂地。

有两只老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另一只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奔跑。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我们换一换吧!”另一只老虎欣然答应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森林里的老虎则走进了狭窄的铁笼子。

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在森林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尽情地奔跑着;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很快乐,因为它从此不再为食物而发愁。

虎得到了自由,却没有同时得到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祥和心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当你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说不定挫折就在下一刻等着你;当你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或许就是成功前的黑暗。只要你坚定地朝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明媚的春光,“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