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孩子服你
15239800000007

第7章 鼓励孩子全方面发展

(1)早期发展应做到理想发展

在早期发展中要强调四个字:理想发展。理想发展是指群体普通儿童理想发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全面、和谐、高质量、可持续、多选择。程跃博士对这五个方面做了阐释。

“全面是在早期教育中要注意多方面发展,今天中小学生那种明显的两极分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婴幼儿时期教育上强调特长而忽略全面造成的。和谐是一种均衡,高质量是每个面都要发展,如果每个面都发展得不好,就不是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可持续问题就和经济发展一样,今天的这种教育是否能为他(她)未来的发展打好一个基础,非常关键。”在给婴幼儿选择运动项目时之所以选了轮滑,就可以解释“可持续”三个字。因为轮滑不仅对孩子平衡能力、手脑反应等有明显的锻炼作用,而且可以为他们将来进行滑冰、滑雪甚至冰球等运动打下一个好基础。

“多选择,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不能一下子把他(她)局限化,应把他(她)塑造成像钻石一样,有不同的切面,闪烁不同的光芒,要给孩子未来发展以更多的‘接口’”。

早期发展是全面发展对偏好发展的关键期,一旦偏好发展形成以后就成为优势发展。相比较而言,全面的脑的发展是未来特长或特色的发展的基础。特长或特色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任何两个家庭的环境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我们希望尽可能平衡它,使之和谐发展,和谐不代表均等,而是结构上的和谐。

没有人反对学钢琴、学外语以及学习任何被定义为特长的东西,但是,如果能放在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去安排所学种种的权重,才可能使结构趋于合理,而这个孩子才可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2002年3月,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公布了1998年至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状况:3年间中国人身高平均降低3厘米,体重平均增加1~3千克,被列入世界肥胖发病率排行榜。全国政协委员冯理达对此进行了长期调研后,忧心忡忡地说:“中国人体能状况下降,普遍存在着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威胁人们的健康。”他呼吁青少年要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000年,武汉市对7~18岁的少年儿童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摄入较过去丰富,青少年体格(身高、体重、胸围)发育良好,但体能状况不尽如人意。调查中分别就立定跳远、屈膝仰卧起坐、60米冲刺等项目做体能测验,结果发现孩子们身体的敏捷性、协调性、耐力都不够好,尤其是腿部肌肉耐力发展不佳,小学三年级前的孩子双腿耐力的发展,竟然处于停滞状态。

杭州某中学为全校同学体检,发现体能不佳的同学比比皆是,验血时竟有不少同学头晕昏倒。校长感触地说:“现在的孩子弱不禁风,外出远足,没走几步就喊累,想找地方休息;稍微爬一下楼梯便上气不接下气;夏天到户外没几分钟,就热得受不了,要回空调房间。由于缺乏运动,一些孩子体内废物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他们学习时也更容易出现焦躁、倦怠状态。”

体育锻炼,除了能增强身体防御机能,对孩子的大脑、神经、骨骼、智力、人际、情绪,以及人格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父母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别忘了在成长一栏里,添上运动计划,让孩子在充满健康的环境中起跑。

而现在体能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健康是1,学业、前程、财富……都是0,当孩子拥有健康时,他可能拥有10,100,1000甚至更多,如果失去1,拥有的0再多,仍然一无所有。

什么是体能?

①简单来讲,体能是人类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

②美国白宫体能委员会将体能清楚地定义为:人在工作时表现积极、愉快而不感疲乏,同时还有余力去从事个人所好的休闲活动,以及能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③德国学者拉逊认为,体能应由下列因素组成: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力及肌耐力、心脏循环性耐力、动力和速度、柔软性和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和正确性。

上列因素都可作为衡量孩子体能状况的依据。假如您的孩子经常生病,或没走几步就喊脚酸,学习状态不佳(易焦躁、倦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洋洋没精神,那么您孩子的体能状况就属不佳。

运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深刻变化,过少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无刺激作用,超负荷运动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家长既要警惕超负荷运动,伤害孩子身体或使孩子失去锻炼的信心,又要提供合适的运动负荷,帮助孩子对自己承受负荷的能力建立信心。因此,要教育孩子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以便在锻炼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不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也要同时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既获得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也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家长还应帮孩子懂得音乐,棋类也能提高锻炼效果。优美乐曲的伴奏,能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棋类活动是一项比智力、比体力、比技巧、比意志、比作风的全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列宁曾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它同样具有增强体能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的总称。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能,更给予孩子生命的关怀。春天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儿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能发展,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便能为他们的健康助一臂之力。

(2)怎样培养孩子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给孩子不同的影响。而目前最民主的教养方式当属权威型教养。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理解和尊重,经常与孩子交流并给予帮助,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及时热情的对孩子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①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作为父母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他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孩子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家长要做到心态平和,不要把分数看成是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

作为家长应看到,学习、分数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孩子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但是,在其他方面却不一定差。当他们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集体活动以及小制作和小实验中做出成绩时,他们会感到“我在这方面比别人强”,同样会产生成功感。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落后,而把孩子看成一无是处,整天训斥,或仅以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孩子的优劣。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努力改变孩子单一的学习动机,尽量减少单一学习动机给学生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现实生活中,由于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孩子身上,好像孩子的生活目的仅仅是为了重点中学和考上大学。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使孩子每天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怕自己的成绩降下来,怕自己的名次排到后面,怕考不上大学,怕家长抱怨……因而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孩子的生活理想、志向水平、未来责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在眼前的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且是在为将来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功做准备。这样孩子就会从“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的单一学习动机中解脱出来,不再为一次考不好而受到精神上的折磨,他们就会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沮丧。

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孩子的成人成才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作为家长应该不能只把目光停滞在学习成绩或者小功近利上,应该从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角度实施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同样也是建设未来的栋梁。因此,我们在鼓励孩子全面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的塑造与培养,这样才能使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时更有作为。让孩子全面成长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必须要完成好的事业。

②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幼儿父母能够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个性的陶冶,而且由于父母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对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教育。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孩子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幼儿期的孩子本来就是自信心不足,当他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时,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当得到父母批评时,自信心就会下降。

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人们常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却很少考虑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上别的孩子的脚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齐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孩子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楷模

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孩子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自己先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孩子的人格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家长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孩子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孩子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早期教育,但是对于早期教育到底是什么内容,或者该怎么做许多人并不清晰。家长往往是让孩子去学某一样或几样技能,比如学钢琴、学舞蹈、学英语等等,这也成为现在社会上一些特长幼儿园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但这种对早期特长发展的重视超越基础发展教育的做法是否适合孩子们的发展要求呢?

不少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更善于推动发展孩子已经感兴趣的东西,而忽视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但这样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并不利。

注意到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一般都是这样做:在一天的时间分配上,比如弹钢琴、做会儿游戏、洗个小手绢、搭个积木,多种活动都做了,并且对每种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对孩子的手脑功能等多方面都进行了锻炼,这样的做法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特长发展,则是每天只对弹钢琴或学外语这一两项规定具体的学习时间,这样会带来这方面的优势发展但同时会导致忽略其他方面而带来的劣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