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之源
15241700000039

第39章 小提琴的来历

小提琴

小提琴(英文写作“Violin”),是西洋一种木制的弓弦乐器。它最早诞生在世界文明古国埃及。

两千多年以前,埃及有一位音乐家,名叫美尔古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来到尼罗河畔的沙滩上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干枯的龟壳上。不料,那龟壳竟发出一种美妙悦耳的铿锵之声。这引起了美尔古里的注意。他把龟壳拾回家中,经过反复实验,确认龟壳能发出美妙的乐声。于是,他就模仿龟壳的形状,根据龟壳内的空气受振动而发声的原理,制出了一种四弦琴般的乐器,弹起来,音色非常美妙。他给这乐器起名“列里”。后来,这种乐器在埃及广泛地流传开了。

到了11世纪,“列里”经过改良,更名为“微奥列”,并传入意大利。这种琴按指的地方设有音阶的品格,就像我国的民族乐器月琴、琵琶那样。

到了16世纪,意大利人阿格利科于1528年把音阶的品格除去,在光木头上装上四根琴弦。这样,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便诞生了。

后来,小提琴又经过改革,到17世纪,阿玛蒂(1596~1684)和斯特拉底瓦里(1644~1737)两人设计、制作的小提琴形状更加美观。他俩制作的小提琴,看起来似乎很脆弱,事实上很坚固,其弦的张力可达60磅以上;它们的音质、音量以及机能,它们的形制、比例,都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说,斯特拉底瓦里一生制作了1116件小提琴,其中540件小提琴至今尚存,每件小提琴都价值连城,被视为伟大的艺术珍品。

当代,小提琴为木制,由琴颈和琴身两部分构成。琴颈部分附有指板,琴身部分有面板、底板等,内装有音梁和撑有一柱(在面板和底板之间)。小提琴全长约600毫米,琴身长约355毫米。琴面有弦四根,按五度关系定弦:g d1 a1 e2,音域约四个八度。演奏时,将琴身挟于下颚与左锁骨之间,用左手执琴颈按弦,以右手持弓拉奏。小提琴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发音圆润、色彩变化多样,被誉为“乐器之后”。小提琴不仅能演奏旋律,还能演奏双音、三音、四音和泛音(包括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左手技巧有:手指按弦动作、换弦、换把、移指、滑指、颤指、拨弦等;右手技巧有:持弓、运弓、换弓、换弦、弓段的分配、弓压、弓与弦的接触点的运用,以及各种长、短弓法和跳弓的运用等,技巧比较复杂而艰难。

小提琴演奏的旋律,表情丰富、形象优美而极富歌唱性,是独奏、重奏、合奏和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在全世界已广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