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之源
15241700000060

第60章 冬布拉的由来

冬布拉

冬布拉,也称“东不拉”、“冬不拉”,是我国哈萨克族的拨弦乐器。关于冬布拉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中,有个精明强干、聪慧刚毅的青年歌手,名叫火尔呼特。他曾为哈萨克民族的自由长年不辞辛劳,跑遍了所有的草原。但由于部落间不团结,他快中年时,事业仍未成功。虽然道路坎坷,可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为解愁消闷,有一天他来到草原上,放出了他那亮如洪钟的歌喉。他这一唱,草坪上的马儿停止了欢蹦,山坡上的羊儿也顾不上吃草,就连那林中最爱唱歌的百灵鸟,也飞来听他歌唱。他的歌声,使正在烧奶茶的姑娘忘记了添柴,使刚刚失恋的小伙子消除了愁闷。可是,正在余兴未尽时,火尔呼特的歌声停止了。他是否在哀叹?不!他突然想起,应该用自己的歌声,去接近群众,去唤醒和团结世代以马背为家的哈萨克牧民。

他边想边走,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浓荫蔽日的大森林。他累了,便在一棵“萨姆勒森”树下小憩。忽然,他发现有一个树杈上挂着一只风干了的死羊,被老鹰吃后,腹中空空。火尔呼特想:能不能用它做一件乐器,好给歌声插上翅膀?他一跃而起,砍下一段“萨姆勒森”树干,带着这只风干的死羊,回家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火尔呼特的心血终于得到了报偿,他制出了一件没有名称的乐器,并弹拨出了美妙悦耳的叮咚声。哈萨克有了自己民族的乐器,草原牧民们欣喜若狂。火尔呼特有了琴弦相伴,歌声更加引人入胜。从此以后,他与琴为伴,跋山涉水,不畏艰险,重整旗鼓,所有的部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所有的毡房里都飘荡着他的歌声。他的歌,像一盏闪闪的明灯,照亮了千万双盼望自由的眼睛;他的琴,像一弯小河的流水,滋润着千万颗渴求自由的干裂的心田。在火尔呼特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一次次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哈萨克民族终于自由了。火尔呼特成了哈萨克历史上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和哈萨克民族乐器的发明者,人们提议,将那与火尔呼特朝夕相伴的乐器命名为“火尔呼特”。然而,火尔呼特却不赞同。他说:“胜利是靠大家的紧密团结、浴血奋战得来的。应该叫它‘冬’——‘布拉’”。哈萨克人都知道:“冬”是“圆”的意思,即表示团结;“布拉”是“拧”的意思,即表示紧密。火尔呼特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从此,这件乐器就被命名为“冬布拉”,并代代相传下来。

冬布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是哈萨克民族团结胜利的象征。

现在的冬布拉多用红松木或桦木制成,琴腹呈梨形,分平底和凸底两种,颈细而长,其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张二根弦,可奏出二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和音。用右手弹奏,音量较弱,用以伴奏歌舞。现已有大小型冬布拉组成的乐队,可演奏多声部合奏曲。经改革后的冬布拉,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有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布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布拉、二弦十三品或十四品的中音冬布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布拉和十品的低音冬布拉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