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英雄故事
15243400000014

第14章

但是,钟会发现司马昭已有防备,已带领十万大军屯号主长安,决定马上动手,姜维想借钟会的手消灭魏国来的文武官员,然后再杀死钟会,为此对钟会说,这些官员不可靠,要赶紧将他们杀掉。钟会也知道,他们会反对自己叛乱,因此把他们召集起来,假传太后遗诏,说太后要他讨伐司马昭,希望大家望遵遗诏办事,同时拔出剑威胁说,违令者斩。

众官员慑于钟会的威胁,只好勉强依从,只有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毫不畏惧,身处危境,拒不听从钟会的话,并且严辞拒绝。钟会一时间也不敢奈何他们,便将他们关押起来。

魏国文武官员被关的消息很快传开,士兵们不愿叛乱,组织起来攻打钟会。被关押的官员乘机逃出去,和部下一起攻打钟会。

钟会见大批魏军来攻,慌了手脚,问姜维怎么办。姜维要他反击,并带领钟会的亲信迎击魏军。由于寡不敌众,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也被杀死。

叛乱平定后,魏元帝下诏书表彰夏侯和、羊琇和朱抚,说:“你们坚持气节,反对叛乱,不屈不挠,拒绝钟会的威胁,临危不顾。”“临危不顾”也作“临危不惧”。

临渴掘井

形容事到临头,才采取应付措施,但为时已晚。

此典出自佚名《黄帝内经·素问》。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昭公性格固执,用人不当,手下没有贤人倾心辅佐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不久,国内大乱,昭公只好出走齐国。

齐景公问:“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么原因?”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会接受,于是弄到最后无人帮助,外面也无人拥护,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且美丽,可是待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齐景公认为昭公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可以迷途知返,便与晏子商量是否让昭公回去复位。

晏子说:“不会如此,因为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一定要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失方向之后,才会知道应该注意路径;又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得铸造兵器,等到口渴了,才急着要挖井取水(临渴掘井),虽然这时候用了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临深履薄

临深:面临深渊;履薄:脚踏薄冰,比喻处境非常艰险,必须十分谨慎小心。

此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

东汉开国大臣马援的小女儿马氏,长得特别漂亮、灵秀,十三岁时就被选进宫,后成了明帝的皇后。她生性善良,待人宽厚,行事谨慎,宫中上下都很敬重她。明帝的贾妃生了个儿子,名叫刘炟,马氏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尽心抚育。后来刘炟即位,称为章帝。他尊马氏为皇太后,并多次提出要加封她的三个哥哥马寥、马防和马光。

马太后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她清醒地看到,当时许多外戚无功受禄,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她对此很反感,所以婉转地予以拒绝。马廖的儿子马豫,担任步兵校尉,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行为放荡不羁。眼看马太后没有给他家带来更大的恩惠,使他沾更多的光,心怀不满,口出怨言。

杨终是马廖的朋友,他见马廖如此放纵儿子,特地写信劝告,说:“本朝初,许多诸侯王因对子弟不加管教,触犯了刑法最终弄得国破人亡。如今您的地位和名望这么尊贵,怎么能面临深渊,脚踏薄冰,而不以他们的结局为诫呢?”

杨终的意思是如果这样下去,就会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一样,一不留神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削足适履

履:鞋子。把脚削去一部分适应鞋子的大小。

此典出自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春秋时代,楚灵王灭掉蔡国后,派他的弟弟弃疾去管理蔡国的地方,封为蔡公。楚灵王又继续率兵去攻打东方的解国。弃疾不讲情面,心狠手辣,突然回国杀害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因为弃疾还有两个哥哥,所以不敢马上继承王位,就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做国君。以后,当楚灵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气得上吊身死。后来,弃疾知道灵王已死,又用朝吴的奸计,硬逼子午自杀,自己做国君,历史上称为楚平王。

与此同时,晋国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昏庸的国君晋献公很宠爱美妾骊姬,把她立为夫人,并打算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骊姬表面上装得很一本正经,背后却使坏主意陷害原来的太子申生。一天,骊姬设计要太子申生去祭奠已死去的亲娘,事后又使人在祭肉中放上毒药,正当晋献公准备吃点祭肉,骊姬又设法阻止,随即当着晋献公的面将祭肉扔给狗吃,狗吃了不一会儿就死了。于是骊姬便号陶大哭,说太子申生是故意要害死国王。并挑拨献公与另外二位世子重耳、夷吾的关系。晋献公听得此话,信以为真,便赐申生自尽。接着又拥兵去捉拿重耳、夷吾,后来重耳、夷吾都逃出了晋国。重耳最终返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述这两年因为听信谗言,以致造成弟弟逼死哥哥、父亲杀死儿子的事件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如同把脚削去一块,以适应鞋子尺寸,把脑袋削去一块以适应帽子大小一样愚蠢。”

食不甘味

比喻心里忧虑不安,或因操劳忙碌,吃东西都不知味道。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苏秦是战国时赵国一位着名的纵横家。

苏秦起初用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去游说秦国的惠文王。他劝说惠文王的奏章先后上了十次,始终没有被采纳,只得离秦回家。后来他又到赵国,有声有色地说服赵王采纳了他合纵的策略。赵王封他为武安君,授予相国印件,还给战车百辆,锦缎千匹,玉壁百双以及大量黄金,叫他带着去游说各国,建立合纵,共同对付强横的秦国。

苏秦先后说服了韩、魏、齐国,又来到楚国游说威王。他首先向威王讲了一番楚国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楚国是天下的强国,楚王是天下的贤王。楚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方圆五千余里,带甲的兵百万之多,战车千乘,粮食足够吃上十年,这些都是当霸王的基础。以楚国这么大的疆域和大王这样的贤明,天下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如今楚国打算向西侍奉秦国,那末其他诸侯国也只能跟着向西侍奉秦国了。”

苏秦对秦、楚两国的形势进行了比较,以及分析了楚国应该怎样采取策略:“秦国最害怕的就是楚国。楚国强了,秦国就弱;楚国弱了,秦国就强,双方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的个人利益考虑,还不如与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能听我的话,我可以请东西的各诸侯国一年四季向大王进献礼物,各国的美人可以充满大王的后宫,各国的好马可以充实大王的马厩。所以合纵成功能使楚国称王,而连横成功则使秦国称霸。我以为,大王也不会宁愿抛弃霸王的事业而去侍奉人家。”

最后,苏秦从本质上分析秦国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人的仇敌。主张连横的都想割诸侯国的土地去孝敬秦国,所以连横成功了,楚国得割地给秦国。这两者的结果,相差有十万八千里。为此,赵王命我来向大王说明这些道理。”

苏秦的一番话,说动了威王的心,他感慨万千地说:

“是啊,我们楚国的西面与秦国接境,秦国一直想侵吞我的土地,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与它亲近。而韩国与魏国又受到秦的挟制,恐怕有人把消息透露给秦国知道,所以不能与它们共谋。我也估量到,如果只是我们楚国来抵挡秦国,未必能取胜。与各大臣商议,他们中没有智足谋多的人,依靠不了他们什么。为此,我一直在床席上睡不安稳,吃东西也吃不出好的味道来,心像悬挂的旗子一样摇晃不定,没有平静的时候。今天听了先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我决定参加合纵。”

急人之困

着急地为别人解决困难。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战国时,魏安厘王的弟弟公子无忌,被封为信陵君,是当时着名的“四公子”之一,门下有食客数千人。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长平打败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又进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和夫人接二连三地派人送信给魏王和信陵君求救。但是,安厘王非常害怕秦国,下令军队驻扎在边境,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连三地赶到魏国都城大梁,责备信陵君说:“我所以和魏国结为姻亲,是因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现在邯郸早晚之间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现在哪里呢?而且,纵使您看不起我赵胜,难道您就不怜惜您自己的姐姐吗?”

信陵君千方百计想说服魏王救赵,可魏王怎么也听不进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监守夷门的隐士侯赢的建议,请魏王宠爱的如姬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假托魏王之命,夺得兵权,领兵解了赵国之围,赵国因此才得以保全。

独占鳌头

鳌头:宫殿门前石阶上巨鳌的浮雕。科举时代,考中第一名的状元要站在鳌头前面。形容在各种竞争中获得第一。

此典出自清·问竹主人、入迷道人《三侠五义》。

宋仁宗时,经包拯提议加试恩科。这加试恩科的文书发到湖广,惊动了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村的范仲禹。范仲禹虽是个有学问之人,却家道艰难,勉强糊口度日。

一天,范仲禹在文人雅会上听到了加试恩科的消息,回家后便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对妻子说:“今日与同窗会聚,他们一个个装束行李,准备起程,参加恩科考试,他们都劝我一同去赶考,凭我的才学认为必能独点鳌头,中头名状元。可是我们家如此贫穷,哪有钱支付我进京赶考的费用呢?因此扫兴而归。”

后来,范仲禹在老朋友刘洪义的资助下来到京都赴考,由于包拯当主考官,公正无私,所以考试进行很顺利。范仲禹连考了三场,很是满意。范仲禹趁考毕候榜之际,一家三口同去岳母家万全山。不料因一时找不到岳母家的住宅,范妻白玉莲被威烈侯葛登云抢去,儿子被老虎叼走,范仲禹虽高中状元,却被葛登云家乱棍打疯。经历了一番磨难,后经开封府包公审理,案子方才水落石出。范仲禹照旧金榜题名,夫妻团聚,而葛登云则被包拯用虎头铡处死。

独步天下

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天下第一。

此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良传》。

戴良是东汉初期的读书人,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名扬四方。他学识渊博,但性情怪僻,不同常人。有一天,他的朋友谢季孝问他:“老兄,你自以为天下谁可与你相比?”

他昂然答道:“我就像孔子、大禹一样,独步天下,有谁可比!”谢季孝虽了解他的不凡,但总觉得这话似乎说得过了头。

其实,戴良并非空口说大话,他确实怀有远大的志向,他的才学和他在当时拥有的声望,足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看不惯现实人事,决心超然世外,不问政治,官衙曾多次派人请他去作官,跑了一次又一次,实在把他跑烦了,便索性带着妻子儿女,躲到江夏(今湖北省内)的深山里隐居起来,一直到老死。

亲痛仇快

亲人痛心,仇人快活。

此典出自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渔阳属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是个性情急躁的人,曾向渔阳征收钱粮。彭宠居功自傲,不肯发送,并且口吐怨言。朱浮大怒,写信去骂了他一顿。这样,彭宠对朱浮更怨恨了。

不久,朱浮向光武帝密告,彭宠行为不轨,有反叛之心。于是光武帝召彭宠到京都来。彭宠知道这是朱浮在做小动作,便要求和朱浮同去京都,但光武帝不许。这下彭宠更怀疑并且畏惧起来了。

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宣布独立。彭宠对妻子的话唯命是从,便听从了她的话,拒绝应召入都,并出兵2万余攻打朱浮。

朱浮听说彭宠发兵来攻,写了一封信规劝他。信中说:

“现在国家刚刚太平,文武百官,都在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你却发狂地自暴自弃。你应该懂得,凡是做事情,不要使亲人感到痛心,而使仇敌感到高兴。”

彭宠看了这封信后,没有听从朱浮的劝告,仍然发兵去攻朱浮所在的蓟城(今北京西南)。光武帝得知后,赶紧派兵去增援朱浮。但彭宠击退了援军,把朱浮困在蓟城里。后来,朱浮好不容易才逃出蓟城。

彭宠夺得蓟城后,自称燕王,一时间得意洋洋,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人们把“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引申为成语“亲痛仇快”,用来对自己人做出损害自己人利益的事情表示惋惜、责备和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