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为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动态,又了解自己的军情,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定会失败。
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曾多次提及“知彼知己”作战要诀。其在《虚实第六》中又谈到“故形人而我无形”,其意为,既要了解敌人情况,又要隐蔽我军形迹。又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其意为,所以,如果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计算作战的时间,就可以进军千里和敌人交战。在《地形第十》中,又说“料敌制胜”,“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说的也是了解敌情,了解自己,胜利才不会失去;懂得天时,识得地利,胜利才能确保。其实在孙子之前,兵谋始祖姜太公就已经明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谈论军事理论辑成的《六韬》一书中的军势第二十六曰:“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该段文字意为: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索其中的原因,根据日月的运行,遵从季节的变化,比照昼夜长短等自然现象,掌握了普遍规律,就知道万物的生死枯荣是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的必然性。所以说,没有摸清敌人的情况就去作战,虽然军队众多,也必定失败。姜太公在这里,将是否摸清敌人的情况去作战,看做是成败的必然因素。历代的军事家都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视为军事行动的圣条。当代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同样谈到,“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可见,摸清作战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古今中外军事家克敌制胜的法则。敌情不清,情况不明,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历史上不乏其例。
明朝朱棣皇帝在位时,明政权经受元朝残余势力——鞑靼的骚扰。朱棣开始采用通好的政策。在1406年任命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又送去大量锦帛以示和好,但本雅失里根本不领情,明朝越示好,越被认为明朝朝廷软弱可欺,甚至明目张胆地杀死了明朝派往的特使郭骥,变本加厉地对明朝边境袭扰掳掠。朱棣忍无可忍,遂于1409年7月下令立福统领十万骑兵讨伐鞑靼。出兵前,朱棣心知立福生性勇猛犯躁,特地叮嘱:“用兵之事须慎重。”大军出发后,朱棣皇帝仍不放心,又连发几道敕书追送立福,让其慎战。但立福率兵出塞后,所向披靡,基本未遇到鞑靼部队有组织的抵抗。在其抓获一名鞑靼侦探的口中得知,“本雅失里闻之明军前来讨伐,已经仓皇北逃,距此处30里。”立福大将大喜过望,头脑发热,在没有搞清鞑靼军情之前,轻信所俘虏的鞑靼侦探口供,而置诸将慎战建议而不顾,武断地认为鞑靼没有实力与明军抗衡,就草率命令部队穷追鞑靼部队。鞑靼部队故作败退,明右参将李远发觉鞑靼部队平常以骁勇著称,而今一触即溃,心生疑虑,提醒立福说:“鞑靼部队败退可能有诈。”但立福求功心切,无视部将劝告提醒,一意孤行,并下令:有不从追击者斩。诸将无奈,只得遵令前行。不出所料,鞑靼部队果然是佯败引诱明军入瓮挨打。当明军进入鞑靼伏击圈,鞑靼部队眼看时机已到,顷刻万箭齐发,明军虽然左冲右突,奋力拼杀,仍然未能突出重围,主将立福战死,前锋王聪被歼,先头部队丧失殆尽。后续部队闻讯,撤退归营。此役明军讨伐鞑靼的失利,就是因为明军主将立福求功心切,不能“知己知彼”,吃了敌情不明的亏。
中国入缅抗日的远征军,曾经因为敌情不清,战略判断失误,造成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在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兵分三路入侵缅甸。为了援助缅甸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从1942年2月16日起,派遣了以杜聿明为军长的第五军、廖耀湘为军长的第六军以及张轸为军长的六十六军共10万人的远征军,在盟军飞机掩护下入缅参战。3月19日东瓜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串通坑道、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法与日军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取得了有名的东瓜大捷。4月16日,六十六军新38师孙立人奉命率军救援被困仁安羌的英军第1师,激战3天,救出友军7000多人,击毙了日军1200多人,击溃了日军主力,取得了远征军入缅作战后第二次大捷。远征军一度遏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扭转东南亚抗日的战局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特别是对日军兵力部署情报掌握不准,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将东线沿着滇缅公路东进偷袭腊戊的日军,误认为是孤军深入、不能持久、临时编成的、只有2000—3000人的日军快速骚扰部队。实际上,突破东线侧翼向远征军后方突进的日军,是得到航空、坦克、重炮部队加强的第56师团,人数在15000—20000人,恰恰就是这个漏掉的日军第56师团,出其不意地突破远征军侧翼布防,并席卷了远征军整个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全线崩溃。中国远征军第90师、96师、200师、新28师、新29师残余部队被迫撤退回国;而其他几个师,因退路被日军截断,只好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向印度方向撤退,途中饥饿交迫、弹尽粮绝,与野兽、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争斗,其中6万多人在溃败中被炸死、饿死,或被传染病夺去生命,10万多远征军仅残剩4万多人,上演了震惊世界的兵败野人山的大悲剧,并导致缅甸全境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第一次中国入缅远征军以失败而告终,吃的就是没有“知己知彼”的亏。
兴办企业同样离不开“知己知彼”。上海的永安百货公司之所以能成为旧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就是因为当时在澳洲悉尼苦心经营有一定积蓄的广东中山的郭乐、郭顺两兄弟,能够审时度势,看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社会上兴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浪潮,认定回国创办百货公司正逢其时。后来经过察访,发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从广州转向上海,上海已成为洋货进口与国内土特产品出口的集散地;并且发现上海当时大多是一些小规模的京广杂货店,缺乏综合型的大商场、大百货公司。遂决定将创办百货公司的落脚点定在上海市。为了在上海滩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创办大型的百货商店,郭氏两兄弟不厌其烦地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每天早上派两个人站在最繁华的南京路街道两边观察过往行人,每走过一个人,往自己的口袋里放一粒豆子,以统计南京路两边的客流量。经过多天不同路段的调查统计,最后得出南京路的南边客流量多于北边的客流量;南京路与浙江路交叉处又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于是,郭氏两兄弟将永安百货公司建在南京路与浙江路交叉的南京路南边。郭氏两兄弟坚持经商“知己知彼”的策略,对世界、国内以至具体经商区位均调查研究得透彻,真正看准时势,尽得地利,因而生意红火,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也就成了必然。
股市多空双方博弈,犹如敌我双方的战斗,其基本原则与策略是相通的。在股市,因为对股票基本概念及操作基本方法缺乏了解,就贸然入市买卖股票,造成巨额损失的例子也时有所闻。在2007年牛市行情中,颇有点全民皆股的味道。有股民耳闻别人炒股赚了大钱,也开了账户加入股民行列。报载,北京有位李女士,只知道证券交易显示牌显示的各种代码对应的股票、权证都是可交易的,并且她听人家说:买股票最好挑选价位比较低,而成长性比较好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这样收益比较大。因此,她也顾不了什么是股票,什么是权证的概念与区别,更不知道权证的行权比例、停牌交易的时间、行权的时间、溢价率等相关问题。只是记住人家传授的要买价位低的股票。她在4月16日下午2时,看到首创权证价位只有5.33元,价位比较合算,又觉得该公司是首都从事公共事业的大公司比较可靠,贸然花了30万元一次性买入5.7万份首创权证,准备放作长期投资,期望几年后获取几倍的收益。正当她充满喜悦展望大好前景时,却迎来了第二天即4月17日首创权证停牌交易,她也未去问清权证停牌原因。其实,4月17日至4月23日的五个交易日是首创权证行权日,她一直蒙在鼓里,全然不知,还将权证行权期停牌当成其他原因停牌。4月23日后,首创权证行权期结束,首创权证在证券交易显示屏上消失。李女士发现后才去找证券公司询问,得知首创权证已于23日行权结束,所持权证全部作废。这一下将李女士搞懵了,辛苦积攒的30万元资本全部打了水漂,顷刻之间说没就没有了,李女士开始想不通,曾向开户的证券公司交涉,但由于首创股份对权证行权有关事项在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已经作了公告,如实向全体权证持有人履行了告知义务,权证发行人以及从事交易的证券公司无须承担权证持有人未能按时行权导致资金损失的民事责任。李女士只能独自承担这笔投资的损失。痛定思痛,吃一堑长一智,任何欲在资本市场投资博弈的投资人,均要牢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世界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资本积累过程,也离不开他个人投资知识以及对投资对象的了解。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就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大学时又攻读财务商业管理,后又拜读于世界著名投资理论家杰明?格雷厄姆门下,使得巴菲特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他自知具有资本市场经营的才干,1956年回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一路高奏凯歌。他从1000美元起家,至1964年个人财富已达400万美元,而掌管的公司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94年已拥有230亿美元的庞大金融投资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巴菲特举行的每年一度慈善午餐拍卖,在2009年被中国私募教父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高价拍得。餐叙后,赵丹阳曾用“无价之宝”来形容这次高价餐叙的收获。赵丹阳认为,巴菲特来自成熟市场,经历过多个经济起伏周期的人,对问题的洞察力是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此足见巴菲特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地位。巴菲特投资成就的取得,除了自身的资本市场投资运作的杰出素质以外,靠的是他对资本市场的深刻透彻的了解。他每天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要读《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奥马哈太阳报》,读了5份报纸后,接下来研究有关公司的年报、季报和股东报告,还读一些他拥有的公司行业的专业杂志。他通过报刊报表捕捉世界经济宏观动向以及所关注的企业相关经营状况、内在价值及未来前景,然后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例如,巴菲特1990年对吉列公司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吉列公司1990年末,股东权益是2.75亿美元,近三年股东权益的增长率是16%,而1991年,美国政府发行的30年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为8.65%,从而得出:“吉列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两个公司。它们的收入将会以更强劲的速度增长。”因而,果断地对该公司增加投资,获得巨大收益。巴菲特对任何公司投资,都是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后才作出相应决策。正像其在投资经验中谈到,要想获得股票投资的成功,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打一场无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巴菲特的股经与“知己知彼、见形而战”的军事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对于要投身股市的股民来说,要想在股市有所作为,在经济上有所斩获,就要先了解投资对象相关情况。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费点时间分析研究股票基本情况,无疑对涉足股海的股民会大有裨益。
1.2因势定谋
周朝的姜太公在《六韬?兵道》中说:“凡用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于机,显之于势,成之于君。”其意为,用兵的规律,没有比统一意志更为重要的了,军队能统一意志,就能行动自如(所向无敌)了。黄帝说:军队意志统一符合战争的规律,就几乎能用兵如神。运用这种(统一意志)在于抓住时机,发挥这种力量在于因势利导,能否拥有这种力量,则在于君主的所作所为。又说:“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其意为,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时机,而出其不意地攻击。姜太公在回答周武王我想建功立业,但有三点疑虑时说:“因之,慎谋,用财。”其意思是:(有三点办法),一是因势利导,二是慎用计谋,三是使用钱财。三国时诸葛亮对因势定谋也十分重视,他在《将范》中说:“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其意为,善于统兵带将的将帅,能够顺应有利的天候条件,借助有利的地理形势,依靠军队的良好状况,攻敌时就会所向无敌,战无不胜。诸葛亮又说:“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其意为,将帅统军用兵的原则,必须顺应天道,凭借时机,顺乎民心,才能夺取胜利。古代军事家所指的“势”,泛指时代、时间、格局、时势、局势、时机、环境、机运等。在一切有作为的军事家看来,善于因势利导处置敌我对抗的态势,直接决定了作战双方的胜负。因此,历代军事家都将“因势定谋”作为普遍军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