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浙江省最新三年中考满分作文荟萃
15254500000035

第35章 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丽水卷)作文题(2)

说和做,语言和行动,矮子和巨人,历史和现实,理想和幻想,在看这篇考场作文的时候,不断在我脑海中出现。小作者独辟蹊径,大气磅礴,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挑选了三个大家熟知的例子,这是历史中的一个片断,一个见闻,一个情绪,一个印象,一个想象,一个英雄传奇、历史掌故甚至文学常识,来寄托他的哲理,以小见大,化寻常为卓异,给人以透视感,字字句句都揭示人生的重大问题,把一切事情都包容在说和做的哲学之内:千年万载,几度轮回,不变的是,有人说,有人做。

言论的花,行动的果

高贵典雅的牡丹倾国倾城,然而竟结不出丁点果实;

黄皮冰心的梨子生津解渴,常让人幻想畅游春日梨园,与晶莹纯洁的梨花旋天共舞。

原来,正如冰心老人所说:“言论的花儿开得越大,行动的果子结得越小。”行动是言论的影子,只有言必信,才有影子的平直,即行必果;也只须看看影子是否歪斜,便可知其言可信度如何。

言语是心灵不安的表现,是倾诉的泉在涌动,它不是虚荣心驱使下的逃逸出口的妄言,不是闲聊中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玩笑。古语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九鼎般沉重的一言,必须要用行动来捍卫它的尊严。

历览古代德行高尚的贤人,往往言出必行。曾子杀猪,本只是妻子哄骗孩子而找的托词,但曾子真的杀了,他在儿子的心中种下了守信的种子;商鞅立木,百姓都以为这是天上掉下馅饼,哪来这等好事,但有人就将它移到北门了,还果真赏了,他在人民心中植下了政府忠信的苗子。

这些守信的典范,让我相信,言语不是天际云卷云舒般闲适,若是云,它也是浓黑的夹着闷雷的乌云,将下出行动的倾盆大雨来。

行动是言论的镜子,读人的举止,可以窥探到他那隐匿的心房,从而可以将他的人格与语言放在天平上掂量,测出它的真与假,虚与实。

葛朗台这吝啬鬼,见了金子眼睛发绿光,恨不得扑上去,他这般贪婪,怎能保证“给欧也妮每月200镑的零花钱”的许诺能够兑现呢?

东汉巨卿这笃信之人,才能让好友张劭具鸡黍,迎门等候千里之外的巨卿来应秋会之约。忠实于自己的人,用行动的钢汁浇注了诚信贤德之身,让他们的光芒永射在历史的舞台上。

古人犹且“言必信,行必果”,今之众人,虽不及君子的贤德,也要给自己的言语加点砝码,让它不再轻飘飘;也要给自己的行动加点火候,让它达到承诺的沸点。

人贵有自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是否承诺;而一但承诺,就要用行动来彰显。

亮点看台

初中生写议论文,不容易出彩,因此本文就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文章能从言行关系入手阐述了行动的重要性。分层论证,先论证“言语必须要用行动来捍卫它的尊严”,后论证“行动是言论的镜子”,层层推进,逻辑清晰,思路严密,是本文超拨于一般文章的一个闪光点。而且,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正反兼用,手法含蓄,较具散文气息,避免论说文易流于枯燥的“常理”,是本文又一值得肯定处。全文旁征博引,或引用,或举例,信手拈来,既文采四溢,又紧扣中心,颇具说服力,这是本文的第三大亮点。

生活需要实际行动

花因色彩而艳丽,树因浓郁而苍翠,生活因行动而美好。

世上总有一些人只是会用华丽的语句来说自己有多么伟大,自己是多么为社会做贡献,但是,为什么不试着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呢?爱迪生曾说过他不喜欢那些心中有许多想法而不付诸行动的人,可见实际行动是多么重要。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祖国的伟大使命,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些困难而失败,那么你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也许有些人会毅然奋起,也许有一些人会一蹶不振。但我认为挫折是美好的,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他激发人的斗志,增长人的才干,磨砺人的意志。只要实际行动,就会成功。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贤士不是以实际行动成就不平凡的伟业的吗?

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地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成为一代乐圣。

面对失败,爱迪生不懈努力,发出“我已经找出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最终为世界带来了灯的光明。

面对仕途的坎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的,生活中总会有太多的不顺,面对挫折,我们不能气馁,应该要像贝多芬、爱迪生、苏东坡那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战胜挫折,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去拥抱明天的太阳。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学习,肩负祖国的使命,为之不懈奋斗。

花因色彩而艳丽,树因浓郁而苍翠,生活因实际行动而美好。

亮点看台

“花因色彩而艳丽,树因浓郁而苍翠,生活因行动而美好。”既是文章的主旨,也是生活的真谛,在全文中有高屋建瓴之功效。紧接着作者博征广引:贝多芬面对耳聋,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爱迪生面对失败,发出“我已经找出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苏东坡面对仕途的坎坷,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从而再次向我们证明行动与成功的关系,加之老练的文笔,让人赏之,信之。读罢文章,掩卷之刻,“要实际行动,就会成功”的警语萦绕于耳!让我们用行动去改变生活,让生活在行动中走向灿烂!

落实在行动上

果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桃树,一棵梨树。

春天到了,两棵树都吐出了新芽,它们的花苞渐渐鼓了起来,在一阵和煦的阳光下,桃花和梨花绽开了笑脸。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桃花日渐丰满,她看看自己鲜艳的衣裳,又瞅了瞅梨花淡淡的外衣,有些得意地说:“哎,梨花啊,你看我长得多美,我呢,人美心也美,凋零的时候,我要化作花肥,为桃树提供一缕肥料,哼哼,你做得到吗?”梨树没有做声,桃花骄傲地泛红了脸。

夏天快到了,花儿都开始凋落。“孩子,快下去吧!”桃树开始催促着。“不,我怕,我不要。”桃花害怕了。“你不是要为我当花肥么?”桃树有些不悦。“可是,可是我怕。”桃花缩了缩身子。一阵风吹来,梨花纵身一跃,落在土地上,第二天,梨花腐烂了,化作花肥,桃花依旧害怕的蜷缩在树杈上。

翌日,桃花也烂了,只不过,它烂在树枝上。

人总是很容易许诺,就像桃花一样。但是,却有很多人不履行承诺,与梨花相比,桃花鲜艳美丽,但是梨花质朴善良,它不许诺,但它却用自己的行动去许诺,去履行。

一个人,徒有承诺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那么他的许诺又有什么用呢?

在承诺面前,人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去实践,但是,在“做到”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够得满分?

报社征收“环保文章”,许多人都以环保为话题投了稿,但是为什么只有一人真正在行动上做到了“环保”呢?

诺言,并不是因为它可以兑现而存在,而是为了让一个人去做到而存在。诺言,只要你随便说一句,但是,落实在行动上,却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在“做到”面前,任何华丽的语句都会黯然失色,所以,每一件事情,请落实在行动上!

把每一件事情都落实在行动上,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很美!

亮点看台

桃花有美艳的红,梨花有雪样的白,它们是山水间美丽的精灵。步履匆忙的我们用眼睛去欣赏他们娇丽的容颜时,作者却驻足用心去审视他们的行为:桃花胆怯地蜷在了枝头,梨花勇敢地赴身入泥,一个在违背诺言中消亡,一个在践行诺言中升华,这就是本文小作者惊人的发现。物如此,人亦然,诺言的美丽,更需用美丽的行动去维护!文章最后的议论“诺言,并不是因为它可以兑现而存在,而是为了让一个人去做到而存在。诺言,只要你随便说一句,但是,落实在行动上,却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可谓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这种类似寓言体裁的写作形式在时下的中考考场常常可以见到。但怎样才能创造性地运用寓言体裁,用趣味横生的故事代替对主题(或道理)的空洞演绎,使读者在欣赏故事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却不是一般的考生所能做到的。该考生却在这方面作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