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究
15254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能源与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3)

1985~1991年能源总生产量高于能源的总消费量,1992~1998年能源的总消费量大于能源的总生产量。其中,1985~1991年原煤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持平,1992~1998年原煤消费量大于原煤产量;1985~1993年原油的消费量低于原油的产量,1994~1998年石油的总消费量逐渐高于石油的总产量;1985~1998年天然气与水电的总生产量与它们各自的总消费量基本持平。总的来看,1992年以后,中国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超过了总的能源生产量,到目前为止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尽管近几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了,但其下降的幅度低于能源生产总量的下降幅度。这表明能源生产连续几年来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供应的不足仍然靠进口石油来平衡。1997年和1998年石油净进口量分别为3384万吨和2910万吨,占石油消费量的1715%和1544%。进口石油量在1999年4300万吨的基础上,2000年猛增到7200多万吨的新水平。

2中国未来能源消费与生产结构

笔者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能源政策多目标决策模型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及其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关于能源消费与生产结构的预测研究结果见表4-4。

三、中国能源评价

从不同角度看,中国能源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1)从能源赋存来看,中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可采储量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相对集中、与经济布局不匹配。有些形式的能源富矿少、勘探程度低,赋存条件不好,导致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中国煤炭地质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2%,位居世界第三;水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0%,居于首位。但人均占有煤炭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46%,人均占有可开发水电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81%,人均占有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68%,人均占有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5%;分布上,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于西部和北部,但60%的能源消费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由能源赋存决定,中国基本形成了以“三西”煤炭基地为中心,以北方石油工业基地、以南方水电基地和东部沿海核能基地为三个支撑点的能源工业布局结构。

(2)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体情况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从1993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也随之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参见表4-2、表4-3和表4-4)。然而中国的能源效率却十分低下,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耗大国,平均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2倍多。中国所耗能源是日本的15倍,然而对世界的GDP贡献却只有日本的231%,德国的578%,英国的764%,法国的840%《节约能源应当成为国策》,《青年时报》2003年第672期,转引自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wwwcnreadnet)。

(3)从能源系统自身构成要素上来看,由不同形式能源的储量、探明状况、开采条件等所决定,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形成了以煤为绝对主导的能源结构。目前,世界平均的能源消费构成大体上是石油40%、煤炭25%、天然气25%、水电和核电10%《可再生能源世纪和世界的选择》,《北京青年报》2001年4月11日,转引自中国能源网(http://wwwchina5ecom)。中国近年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到将近70%(参见表4-2和表4-3)。并且,由中国能源状况所决定,这种以煤为绝对主导的能源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参见表4-4)。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将在40年时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可以用22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回顾》,《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书》,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转引自中国煤炭工业网(http://wwwchincoalgovcn)。,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构成也将会出现这一趋势。

(4)在一定程度上由自然因素决定的中国煤炭畸高型能源结构,使得能源系统的外部效应甚大。特别是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自然因素更加滋生了人们粗放、实用的思想,造成了能源工业发展重能力增长、忽视质量结构优化的倾向,能源系统中优质能源明显不足。例如,全国直接燃烧煤炭占总煤耗量的84%,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1位,酸雨的覆盖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4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2位。据粗略统计,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达到GDP的10%。

(5)工业部门耗能比重大,交通运输和商业民用耗能较低。1985年工业部门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量的598%,商业和民用消费能源的比重为238%,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比重较小,分别为5%和7%。与工业国家相比,我国工业部门耗能比重很高,而交通运输和商业民用的消耗较低。我国的能耗比例关系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设备落后,能源管理水平低。

(6)从中国能源政策来看,国家已经确立了能源开发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战略。按国家“十五”能源工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7)从中国能源系统实际运行看,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以来,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并且80%以上的煤炭消费用于国民经济中的主体——生产建设。因此可以说,是煤炭产业在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参见表4-6、表4-7)纪成君:《转轨期间煤炭工业若干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煤炭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课题报告,1996年10月。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已形成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况且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困扰,近年来很少建设新井,煤炭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据分析,“十五”期间煤炭生产能力增量为13160万吨,而减量为19900万吨,实际下降了6740万吨左右张荣立等:《煤炭工业协调稳定发展与开发建设布局研究》,《中国煤炭》2003年第4期。已形成事实上的对乡镇、个体煤矿的过度依赖和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超强度开采的过度依赖,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各类煤矿2002年完成原煤产量比2001年增长情况的统计分析,国有重点煤矿增长1553%,国有地方煤矿增长1982%,乡镇及个体煤矿增长84%④《全国煤炭超能力生产应引起重视》,中国煤炭工业网(wwwchinacoalgovcn/coal/jryw/030128x2htm)。;在2003年比2002年增产的343亿吨原煤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增产118亿吨、国有地方煤矿增产031亿吨、乡镇及个体煤矿增产194亿吨,也就是说,2003年比2002年原煤产量增量中有一半以上(566%)是靠乡镇及个体煤矿实现的根据煤炭信息周刊2004年第5期资料整理。;2002年,114家国有煤炭企业中,有57家超能力生产,超能力3466%④。另据山东省分析,2003年全省煤炭生产超设计能力59%、超核定能力158%《山东严查矿井超能力生产—谁“超生”就撤谁》,大众网(wwwdzwwwcom)。;山西全省煤炭生产总核定能力约为32946万吨,2004年产量将突破4亿吨,超核定能力约1764%阎长乐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年。这种对乡镇、个体煤矿的过度依赖和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超强度开采的过度依赖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扭转,不仅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总之,由中国能源资源赋存以及现已形成的能源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中国能源系统实际等所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煤炭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这样说,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国能源工作的好坏,煤炭产业的工作做不好,中国的能源就会出问题。因此,如何搞好煤炭工业,以煤炭工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煤炭的充足有效供应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就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