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究
15254700000003

第3章 导言(2)

以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研究煤炭产业组织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时任国家煤炭工业局行政管理司副司长的吴吟在《煤炭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一文中,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美国学者M.E.Porter的竞争学理论,对煤炭产业结构、煤炭产业的竞争环境、产业内的竞争结构、煤炭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的危害及成因以及改善煤炭产业竞争结构的途径与产业政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吴吟:《煤炭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中国煤炭》1998年第8期。;之后,周敏等分析了煤炭产业分散的原因与利弊以及如何克服分散的设想周敏、刘伟:《我国煤炭产业亟须克服分散》,《煤炭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李颖萱等分析了煤炭市场结构、行为和效果李颖萱、贺继红:《煤炭市场结构、行为与效果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杨家纯等在分析了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煤炭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中国煤炭市场结构的目标取向杨家纯、郭军:《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取向》,《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周敏等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市场竞争条件下组建煤炭企业集团的动因和煤炭企业最佳的生产策略周敏、丁昆:《市场竞争条件下组建煤炭企业集团的动因分析》,《中国矿业》2000年第6期;周敏、王新宇:《市场竞争条件下煤炭企业最佳生产策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张米尔分析了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提高煤炭产业组织效率的对策建议张米尔、邸国永:《从我国煤炭产业看产业组织低效率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期。;潘伟尔对始于1998年年底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政策与调整行为及成效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中国未来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战略问题潘伟尔:《中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1期;《中国能源》2002年第1、2期。

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煤炭企业行为问题。在1991年申请并获准资助的煤炭科学基金课题《煤炭开采技术经济政策研究》以及随后发表的有关论文中,主要研究了煤炭企业的技术行为及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在1994年申请并获准资助的煤炭科学基金课题《转轨期间煤炭工业若干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以及随后发表的有关论文中,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煤炭市场的供求特征、煤炭企业的竞争行为及其合理化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煤炭企业行为选择。随着1996年《转轨期间煤炭工业若干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完成,开始关注煤炭产业组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在1998年撰写并于1999年2月发表的《中国煤炭产业现实市场结构分析》一文中,以产业组织理论和M.E.Porter的竞争学理论研究了中国煤炭产业现实的市场结构;在2001年提交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并于2002年1月由《中国软科学》发表的论文《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一文中,进一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煤炭产业现实的市场结构及其成因,研究了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的目标模式以及产业组织政策。

3煤炭产业组织研究的基本评价

综观煤炭产业组织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与一般制造业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相比,煤炭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甚为落后;不仅如此,煤炭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也大大落后于煤炭产业组织实践的要求。

对煤炭产业组织的系统分析不够,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就事论事的多,深入研究的少;对策研究的多,案例研究的少;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煤炭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不科学,计量研究不够。在为数不多的有关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注重规范分析,没有普遍和大量的个案研究,更缺乏深入的计量研究。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于在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中缺乏经济学者的足够参与。因此,系统完善的煤炭产业组织理论的构建还有赖于经济学者和煤炭工程技术专家的共同合作。

三、本书主旨、结构与主要内容

1本书主旨

本书以扩展的SCP即制度(体制)—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范式,以中国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炭产业结构、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以构筑煤炭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为目标,进而研究煤炭产业组织的优化与实现途径,以实现既能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煤炭能源支撑,又能使煤炭产业获取良好的市场绩效、获得良性发展。

2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本书在导言之后共有九章,依研究内容全书分为4个部分:产业组织基本理论部分、实证研究部分、优化研究部分和结论部分。

产业组织基本理论部分包括第二、三章。第二章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状、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日本战后实施产业政策、实现经济复兴所取得经验的分析,旨在说明产业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有用性。特别是对处于发展中并且是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中国,借鉴日本的经验,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制以指导产业发展,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章。第四章从中国能源资源赋存及实际运行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透视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系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意在指出,对于中国来说,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国能源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中国的能源安全。以此说明本书研究方向的意义。第五章主要是对煤炭产业组织的演变,特别是对煤炭产业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六章主要是对煤炭市场的特征、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的成因。第七章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炭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

优化研究部分包括第八、九章。第八章以实现煤炭产业的有效竞争为目标,在研究了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的标准和一定时期内煤炭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组织形式的实现即煤炭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模式、实现有效竞争下的企业数量与规模安排以及煤炭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选择。第九章从有效竞争的煤炭产业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煤炭产业经济的有序运行必然依赖于政府能否制定出系统、完备的煤炭产业政策和有效的政府规制的角度,重点论述了煤炭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结论部分即第十章。在前三部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主要结论。

四、研究方法

本书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煤炭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分析、煤炭产业组织的演变、煤炭产业现实市场结构以及煤炭产业市场行为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而在煤炭产业绩效评价、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煤炭产业政策的研究中则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即是说,以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煤炭产业现实组织方式的深入具体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怎样去组织”的建议。

(2)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在煤炭产业组织演变以及煤炭产业政策演化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在产业政策、煤炭企业行为的实证分析中则采用了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纵向的动态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探求煤炭产业组织的优化途径。

(3)注重数学模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煤炭产业组织一些本质问题的考察中,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在煤炭产业组织优化、实现有效竞争的煤炭企业数量安排的研究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以避免犯主观随意性的错误。

五、创新点预期

本书的创新点预期拟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中国能源系统的实际状况和运行状况,通过不同形式能源的储量的比较分析,论证煤炭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可以为中国能源系统决策提供依据。

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煤炭产业过去几十年来所发生的最重要变化。基于判断一个产业向市场经济转轨程度的规则标准、行为标准和绩效标准,对煤炭产业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程度进行评估,并将从总体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转轨期间煤炭市场的各方面特征表现。

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煤炭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此奠定构建煤炭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框架。

对中国煤炭产业现实市场结构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在结合煤炭产业实际、研究有效竞争的煤炭产业组织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