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师休闲论
15256600000009

第9章 教师休闲依据(2)(2)

紧张的人际关系使得教师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面临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等。由于许多学校为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使之更加“奋发有为”,一般都建有一系列的竞争制度体系,诸如按成绩排位、末位淘汰、结构工资等,而这种过度地强调竞争,极易导致教师人际关系紧张。资料显示,有32.5%的教师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非常紧张,23.3%的教师与学生相处时比较紧张;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方面,高达91.8%的教师认为“家长过多依赖学校,把教育责任推到学校”,只有47.2%的教师认为“家长能理解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在教师对学生的感受方面,84.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现在学生素质不令人满意,72.6%的教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动机不强。并且,很多教师在与学生、同事、领导交往中充满敌对情绪,埋怨学生不好教,嫉妒同事比自己强,指责领导不公平,总怀疑周围的人和自己过不去,尤其是教师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高度紧张。有人曾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以及学生的品行不良和成绩不佳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恶化密切相关,而学校又经常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指标,这经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不可控制感,感到有压力。

教师角色冲突引发不满而致的心理压力。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同其他社会人一样,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单一的。美国学者海克·威廉斯在《教师角色》一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多重角色:“从与同事的关系角度来看,教师是鼓励的角色。从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角度来说,教师是互补的角色。从教师对学生谅解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给予的角色。从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互动的角色。从教师是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教师是试验者的角色。从教师课程的发展者的角度来说,教师是创造的角色。从教师是行政人员的角度来说,教师是计划的角色。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专业人员的角色。从教师是决策者的角度来说,教师是解决问题的角色。从教师是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教师是领导者的角色。”不难推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多重角色扮演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师产生角色冲突。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冲突有以下两类:一是教师角色间冲突,包括教师的权威与朋友角色的冲突、教员与父母角色的冲突、模范公民与自由个体角色的冲突。二是教师的角色内冲突,包括学校以外不同角色期望带来的冲突、学校内部各个方面不同的角色要求带来的冲突、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不一致导致的角色冲突、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认同和必须履行角色义务的冲突、教师现有的学历、职称、教育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角色要求,即教师的现实的角色行为水平和教师理想的角色要求和期待之间存在着冲突。不管何种角色冲突,都极易引发教师不满而造成其心理压力。

另外,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别也使不少教师在与其他职业及他人的比较中导致心态失衡,产生自卑感,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原因很容易产生较强烈的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四)工作倦怠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许多教师自我认知偏差,职业认同和幸福感缺失,工作倦怠感明显增强。工作倦怠又称职业倦怠(简称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等人确定了工作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绪低沉,这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主要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工作热情消失,筋疲力尽的一种状态;二是关系冷漠,这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主要指个体以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对待学生;三是成就感低落,这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主要指个体在工作中对自我效能感与价值消极评价提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在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在十四种不同职业中教师工作倦怠程度位居第三名。而且,国外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数据显示:29.5%的教师有轻微工作倦怠,63.2%的被调查教师有中度工作倦怠,7.3%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高度工作倦怠。毋庸置疑,教师的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危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阻碍着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工作倦怠与职业幸福感又密切相关,幸福感弱的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海峡都市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教师幸福感特别调查”,结果发现:有71.1%的教师和51.7%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有13.2%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偏低,他们的工作倦怠感相应就普遍偏高。调查还发现,有36.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29.1%的教师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不会考虑教师职业”,70.6%的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意“让子女将来继续从事教师职业”。一位高校毕业生所写的博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以及工作倦怠感的增高,他曾对其所实习学校的80名教师进行了谈话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80%教师真诚地叫我以后别当教师,他们认为当教师就看不到自己的出路;有60%的教师体会不到当教师的乐趣,反而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感到疲倦;有20%的教师能体会到当教师的快乐,但遗憾的是他们也建议我别当教师;有70%的教师后悔走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生涯,有50%的教师曾考虑过退出教育事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教师的生态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终日笼罩在教师的心头,挥散不去。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权利,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有哲学家将健康形象地比作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1后面的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则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可见,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地重要。1993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WHO慢性非传染病控制综合规划中心主任会议预计,到2015年死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而致病的人数占发展中国家总死亡人数的60%,发达国家达到75%,而生活方式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对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并于1996年宣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休闲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也将目标从过去单纯的休闲逐渐向增进人们的健康素质的休闲过渡,把休闲的重心放在发挥休闲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促进作用上来,以缓解长时间工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保持身心无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使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健康休闲是最聪明的休闲,健康休闲必将成为世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而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特殊工作的特殊职业群体,其极其恶化的生存状态尤其需要通过高质量的休闲来加以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