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清清淡淡养生汤汤水水养人热热乎乎养身
15257100000032

第32章 四季饮食的宜忌(2)

所以,只有肺好了,全身跟肺相关的其他功能才能跟着好起来。因此,一旦出现“燥咳”或其他可疑的“干燥症”,不要不当回事,而应及时调治以润燥,解除对肺乃至全身的“威胁”。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由于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于“苦夏”而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在进补过程中平补,这是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而提出的一种进补法则。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另外,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食物进补取材方便,虽有四气五味之分,但毕竟作用力相对较弱,食用时只要对症选用,不仅效果较为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不适。

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在秋季饮食保健中应注意食饮定时,是为了让胃肠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劳。饮食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

另外,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

秋季的饮食原则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饮食要遵循下面原则:

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秋季,如果体质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易消化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2、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喝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

3、平衡营养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给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含纤维的食物。

4、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冬寒袭来先温肾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过多。到了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从而增加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脂血症和肥胖病。

调好冬季“饮食钟”,冬季寒冷,人们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在冬季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并不大,因为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使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类食物多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三宜坚果之品,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须注意体肥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

此外,根据中医观点,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发挥保健功效的莫过于“黑色食品”。

传统养生十分注重“天时”、“地利”、“人和”。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黑桑葚、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之所以适宜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此,冬天补肾最合时宜。

现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随着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浅变深,其营养含量愈为丰富,结构愈为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谓登峰造极。黑色独入肾经,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在冬天进食则更具特色,黑色食品走进冬天最能显出“英雄本色”,可谓是冬天进补的佳肴和良药。

冬季的饮食原则

冬季气温下降,外界阴气占主导地位,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对增加。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注重养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严寒的天气也使人们的代谢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散热也较少。因此在冬季饮食调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

1、多吃御寒食品

寒冬的饮食原则,一是要有丰富、足够的营养,二是食物应该是温热性的,有助保护人体的阴气。御寒食品例如:肉类中的羊肉、牛肉、火腿、鸡肉、狗肉,蔬菜中的辣椒、胡椒、大蒜、生姜等,既补充足够营养,又保护人体阳气,吃了使身体觉得暖和。

2、多吃滋润食品

冬天虽然清爽,但是太过干燥了。当天气的湿度只有22%的时候,难免会唇干舌燥。干燥的冬天又特别容易引起咳嗽,而这类咳嗽差不多都是燥咳,治疗方法也是以润为主。总之,冬天干燥,任何人都宜“润一润”,如吃些煲老糖水、胡萝卜马蹄水、川贝炖苹果等。

3、注重食补

为了增强体质,许多人往往习惯于在冬令时服用些补品。人参、鹿茸、阿胶、黄芪之类固然对人各有益处,但如果服用不当就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而适当地进行食补,既经济实惠又没有副作用。所以,冬令进补养生首先应遵循“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

4、多吃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

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的缺少有关,冬季应多摄取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土豆等。因为根茎类蔬菜所含无机盐较多,无机盐对人体御寒很重要,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钙在人体内含量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5、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可多吃些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白薯;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防治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应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6、适当补充含碘食物

因为人体甲状腺能分泌一种叫做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它能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增加热量,并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产生暖和的感觉。足量的甲状腺素对人体抗寒起着重要作用。而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唯一原料。缺碘则可以影响甲状腺功能,由此产生碘缺乏病。尤其是小孩,碘缺乏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等。

7、适当补充含铁食物

有试验证实,贫血妇女体温较血色素正常的妇女低0、7℃,产热量少13%,新陈代谢明显降低,较一般人更怕冷。因此,冬天应多吃些动物血、蛋黄、菠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8、适当吃点生姜

人们常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常食生姜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可发汗,并有促进胃液分泌以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还有抗氧化作用,临床上常将生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