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15257400000023

第23章 学科教育学概论(23)

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在教学上永葆青春,必须年年月月甚至每周都要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必须养成日日时时有意无意地传感到新的意味,让自己不断地与新的刺激相接触,不断地发现新表象、新提法、新经验、新问题等等,在教学上始终保清新,做到常教常新。而要做到以上所需,就要充分认识到各级教师都要进修的重要性,唯有进修,才能免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进修的内容

教师进修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进德修业;进修方法则是多姿多彩,从实际出发。具体讲,教师的养成,在于职前接受学校教育的培养,在职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育,二者相互交融合二为一,成为教师。但不论是在校和在职,从进修的角度讲,其内容都是“进德修业”,概而言之,不外德、学、才、识。

一、德的进修内容

德,指品德,品德是最重要的是敬业,古人的敬业标准是“执事敬,与人忠。”用现在的话来说,敬业,就是重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了解教师工作的性质、职责对社会的价值,认清自己的工作价值,深信自己是在为社会、国家和文化的传递、发展,在做着继往开来的贡献,从而在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坚持献身教师工作的信念,重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而乐其此业。教师在乐其所业和敬业的精神,突出体现在认真、负责方面。认真,就是认真备课、讲课、启发思考、运用教学技术、指导学生课内外的学习和活动、有关思想品德的行为表现,并进行考评等等。负责,就是要对上述“认真”所有内容全面负责。大而言之,就是教师对所做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在完成职责中,对社会、国家负责,对家长、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由此,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教师德的进修内容,首要的是要树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根本。在政治上、业务上、行为表现上都要不断提高,为人师表,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克鲁普斯卡雅说:“教师应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对共产主义的学说,感到很亲切,把它当作自己切身的事业,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帮助教师在精神方面,达到最高的程度。”这段概括了教师在德方面进修的根本内容,即师德的核心。

二、学的进修内容

学,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含所教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多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涉猎广泛的社会学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有的知识和学识来说,他的教育、教学素养的构成,一是在所教学科要有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深厚的资料并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和运用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产生,发展的渊源及走向,了解科研的现状,如观点、派系,分歧焦点及主要倾向,已取得的科研新成果等,并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是从教者的看家功底;二是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并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际工作之中,使其成为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指南。若是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三是要了解多门学科的一般知识。这里引用两位教育家的见解,对此进行诠释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乌申斯基在所著《人民教师的对象》中,持有同样的见解,他说:“如果不可能要求一个教育者是教育学原则所据以取得根据的那一切科学家的专家,那么,就可以而且也应当要求他对这些科学的任何一门都不是完全陌生的。要求他关于每一门至少能理解一些通俗的著作,并且力图尽可能多地获得关于他所从事培养人的本性的全面的知识。”如果将这两位教育专家的话以意加以“串联”,那就是“教学大纲”只是“知识视野”的“起码知识”,只有“比教学大纲”在“知识视野”中,“宽广得无可比拟”,才能成为“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要求教师对教育科学“每一门”“不是完全陌生”,“至少能理解一些通俗著作”以获得“培养人的本性的全面知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和突出学习了解多门学科的要求、作用和期望值的重要性,在教师进修中的必要性;四是要涉猎广泛的社会学识。指教学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是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活动,教学则是适应社会所需进行传承、发展社会文化的教育活动方法的主体。教学为社会而生,社会教学的环境,决定着教学目的及其走向,提供进行教学的社会文化内容,且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包罗社会万象的一切,如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国际关系、新闻时事、教育教学及其他社会动态、人际关系等等。作为教师都应广泛涉猎,并逐步做到拥有广博的知识,有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和学识,能以在博中取精,游刃自如的进行教学,以促共建社会进步的理想。当前,进入信息社会的世界,信息的迅速传递,逐步缩短着人们之间的距离,教学的发展,不仅要适应科技变化的发展,还要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学的发展为满足这一时代的社会需求,较之过去更加强化了教学的社会化。由此,教师的进修也要加强社会化脚步,强化自己心理社会化和文化社会化的环境,为进行教学运用社会资源,深化教学内容,提供教学动力,以适应社会环境。因此可见教师广泛涉猎社会学识,对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动力,增强人生见解,适应社会需求,改进社会教学都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曾说:“唯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当然孙中山先生这里所讲的“学识”,内容更为丰厚,还含有上几点所讲的知识,但社会学识确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三、才的进修内容

才,指的是才能。这里则着重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若只是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除了需要不断加强这两方面的修养外,还有具有驾驭和运用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科学的见识和观念,有着自我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和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补充材料、参考书、工具书、图表、标本、模型、实物、幻灯片、影视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等。要掌握教材,就要“吃透教材”,以教材的主体教科书而论,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的教科书有个整体概括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对每学期每册教科书作出规划和进行教学的具体安排。如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据教科书的教学选择教材,注意有关新的研究成果、符合乡土特点,教学社会化的趋势,还要安排好适合学生的程度,即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程度等。始能顺利地对教材进行教和学。二是提高思维能力。美国学者布鲁纳说:“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达到这一“起码要求”,一般的采用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区分最主要的与次要的观点和内容,通过具体的讲述和加以实例证明。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后,近20余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都突出强调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能力作为智力的核心,发展思维和智力,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教师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及教育机智所展示出的才能。爱因斯坦在其《文集》3卷中讲“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思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层次的知识,有着不同层次的思维,但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它常常是在感性认识已不够用或走向山穷水尽之时开始的,并继续发展感觉前行。因此,教师观点的是否更新,对思维的认识,尤其是所表现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表现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走向和能力水平。

四、识的进修内容

识,指见识。这里指的是学习基本理论,注意理论界的动态,加强理论意识和认识的素养,提高理论水平,用以增进对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的学科基本理论、还有社会万象的见解。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和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联系实际去分析、鉴别、评价理论界的动态,教学中和社会上的问题。这也是对其他诸理论学习、考虑和运用的指导思想。再是要了解所教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新理论的成就,及各派的观点和动态,否则就不能胜任所教学科的教学。还要学习和掌握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也是所教学科的理论基础,对于与所教学科的相关理论,也应了解其一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因为这也是所教学科进行教育教学有关的认知科学,也有着一般性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教师面对所教学科、相关学科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知识、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着不同程度、深浅有别地学习和掌握、了解,形成广博的学问和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显示出相当高度的智能,在教育教学如鱼得水的合理的运用,使学生从教师的丰富的学识里、活跃的思维中新鲜独到的见识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活跃思维、学会思考,逐渐形成独立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也随之在自觉不自觉中得到提高。

德、学、才、识,是每一位教师从从事教师工作的第一日起,需要终生不断加强的修养,随着时代的变化需求,不断提高更新进修的内容,使自己的品德、专业、才能、学识与时俱进,成为有效的、合格的经师和优秀的成功的人师。

教师进修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一、教师进修的途径

教师进修的途径概而言之,无非是在职进修、离职进修和自我进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在职进修归纳为八种类型。首先确定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为“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训练三项基本内容”。目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职和离职进修的八种类型是:①由教育部门开办各种专题的进修班、读书班和暑期讲习班。②由教育部和有关教育部门统筹安排重点高校接受进修教师学习。③开展校际协作和讲学活动。④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⑤高等学校举办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和夜大学。⑥由业务专长的教师带领办辅导班或通过个人的学方式达到业务合格的要求。⑦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开办广播电视大学、电视大学工作站或分校,以及基层单位设立教学班。⑧发挥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和各级教学研究室(部)的作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这里所讲的在职教师进修的途径,实际上已将在职、离职、自我进修的途径都包含进去了,也把当今教师进修的途径也较全面的概括了,这里不再赘言。

二、教师进修的方式方法

教师进修的方式方法很多,在上述“途径”中多以显现,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均应以自学为主,而自学中尤以善于读书为重要。

读书,是教师进修最主要、最方便、最有收效的进修方法,而关键在于善读、苦读和乐读。善读,指有计划地安排读书,即以所教学科为核心,阅读并掌握其专业知识内容、主要观点和论点、及当前学术研究的主要动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围绕这个核心阅读有关所教学科的专业著作,深化和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高度。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的阅读,结合教学经验实践,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分析、驾驭更善于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必须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对各门学科均有所了解,以扩大视野,获取信息、增进见解。苦读,就是对自己不感兴趣、或是功底不足、比较冷僻的书文,但又与所教学科和人生学识有关的书文,要硬着头皮读下去,在就读时的信念是我不相信就啃不下来,或是求得一知半解,也将有益。笔者在上小学时,曾离校读了大半年私塾,背了半本《孟子》,当时深以为苦,印象最深的是“孟子见梁惠王于沼上”这一段,读时昏昏欲睡,又不得不读,不背,深以为苦,但历此后,读、背却较顺了,微感较前有易,今日看来应是从苦中有乐之萌了。这半部《孟子》,对我日后在大学念历史系和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乃至今日读书阅读等,都深得教益。仅以此切身之悟,愿读者仿之,试得功效之长乐。乐读,指的是有了善读之安排,苦读之历程,这就有了乐读的根基,做到见文而看,见书而乐,以苦中得乐而甘,从乐中悟道而甜,从而在取得善读安排目标之功果而得到新的提高。

进修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结合自己的体会,述自我进修读书之法,以求自得益他之效。其他进修方法,如通过教学观摩,改进教学技能;通过参加讲习、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以获取信息,学习教学经验;通过教学研究,解决难题、难点,进行专题研究,提高教学深度。此外,如参观、座谈、旅行、讨论以扩大视野。参加函授、国内外深造,以提高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技术研究

教师的教学研究,一般认为是教师教学技术的研究和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的两部分,这两部分体现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都是教师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术,主要为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

一、教师的备课

备课,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体现,是讲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伴随教师开展教学的创造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义备课,与中国常说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相吻合。关于广义的备课,在以前诸多章节中都有寓意。这里只就课前的狭义备课进行阐述。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源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这里寓意的是在广义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狭义的备课,即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