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国内过剩的流动性,推动了中国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上涨,不仅使得中国经济迎来了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周期,更推动了中国股市将造就历史上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牛市格局。而牛市格局反过来又带来了全球资本像水银下泻似地无缝不入地向中国股市和房市大规模集结。中国正遭遇一个二律背反的难题,即人民币必然走向升值,而人民币升值以后金融资产必然呈现泡沫,而泡沫总有一天要破裂,更何况正在中国酝酿发酵的泡沫将是世界史上最大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避免重蹈日元升值危机的覆辙,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度输入,我们建议有必要对外国直接投资设置更合理的定义并加强监管。
1.建立像美国那样的收购兼并审查机制,从长期来说,进一步完善了外资收购兼并制度,从短期来说,也对大量涌入中国的资金有一定的监管作用;同时全额对冲增加的外汇,减少M2和M1的增长,控制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输入,以避免过度投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在制订货币政策时以全年新增贷款为硬性指标,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和投资总量。善于利用利率调整等一切经济手段,控制货币发行,减少国内已经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同时,坚持走渐进式改革之路,拉长改革时间,尤其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的时间,打消国际热钱短期获利抽逃的预期。当然,希望我们的银行体制改革也将在这一轮调整中得到新的突破。
2.从目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将面临突发性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为此,中国应时不我待地建立和健全从国家到地方的金融危机管理体系和预控机制:
——加快开展突发性金融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重大课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全社会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国家公共安全以及处置突发金融危机事件的能力。按照突发的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危机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按照金融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成国民经济总体和结构、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形势、财政形势、经济泡沫成分五个子系统构建中国金融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并运用功效系数法给出综合预警系数。政府还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将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金融危机事件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要求对发生的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的金融危机事件不得迟报、缓报、瞒报和漏报,并要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各省级地区也分别完成本区域总体预案的制定工作,甚至一些经济发达的市、区(县)也应制定应急预案。对跨境资本流动、对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变化和股市的波动,对国际市场上重要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国际政治动荡对经济、金融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均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这些因素可能对我们的可能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预防风险的对策。
——中国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考虑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包括金融预警指标体系的设定和金融风险评测模型的开发;快速预警纠偏机制;反应灵敏、回馈及时、管道畅通的预警信息系统。
——金融危机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应该有一个权威性的指挥机构。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自执行自身行业监管职能,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控。明确这些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对于危机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权力划分过于分散会使得发生危机的时候无法取得一致的行动,甚至出现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使整个危机管理系统的效率下降。
——应该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根据金融风险出现的规模、地域和涉及的金融机构来明确由哪个监管机构来负责,以及根据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涉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发生的地区来明确由哪个管理机构来收集、处理信息,调度整合金融资源。
——对危机指挥机构以及其他监管机构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强。因为危机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并且在发生初期存在着信息滞后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有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迅速果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对危机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立法。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法》中应当增加对金融危机管理以及处理各种紧急状况的条款。像美国有“紧急状态法”,俄罗斯有“紧急事态法”,日本也有“紧急事态法”,实际上就是危机管理法。有了金融危机管理的立法保障,使得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更有效率地去处理突发事件,并且有章可循。
——金融危机的处理原则是越快越好,越迅速损失越小。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曾提出金融危机管理的“48小时法则”,就是说,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必须在48小时之内稳定金融体系,切断金融危机蔓延的管道,迅速恢复金融秩序。
——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瘟疫效应”,使得金融安全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国际性。巴曙松、华中炜认为,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强相关性越来越明显(注),因此,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与协调日趋重要。各国间的相互合作,首先应交流有关危机的信息,建立起防范本地区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其次应协调地区内部的金融政策,尤其是关于金融开放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开始感到单纯依靠国际经济组织或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来抗御经济、金融危机还是不够的,应当挖掘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以达到联合自强的目的。应对新形势下的金融风暴,不仅需要各国之间的财政、金融支持,还特别需要在防范和应对金融风暴方面的国际合作,如建立国际间的风险预警、风险监管、宏观经济信息交流、政策协调和货币互换机制或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