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23

第23章 贪图安逸,等于自毁长城

人生能有多久?不到百年时光。天地是暂居的旅店,光阴是永远的过客。如果不自我警觉,一味纵情取乐,就会乐极生悲,像秋风过后的草木零落一般。

人生是有限的,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如果放纵自己去享受,而不奋斗,则会一事无成。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贪图安逸,等于自毁长城。人一旦处于安稳快乐的环境中,就会忘记忧患的存在,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愤图强?所以古人把贪图安逸享乐比喻为是在饮用毒酒,味道虽然甘美,喝下去却是要致人于死地的。

忍安逸,首先要知道珍惜时光,在有限的人生之中做更多的事情。古诗写道:“人生不到一百年,人却常常怀有千年的忧愁。”就是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只顾贪图享乐,就什么事业也无法造就。

其次,忍安逸就是要积极进取,否则就会像《论语》中孔子说的那样,“吃饱穿暖,安逸地住着却没有受到教育,就与禽兽相差无几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自然会意志消沉,退一步也可能蜕化成社会的害虫,为人们所厌恶。谁都知道,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人也一样。唐朝孙思邈《千金方·道林养性》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运动的缘故。欲望不能放纵,放纵就要造成灾祸。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工作,才能不停地奋斗,永不止息地前进。”

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和刘表坐在一块,当他去厕所回来时,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刘表感到奇怪,问他原因。刘备说:“以往身体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肥肉都消下去了;现在不再骑马,肥肉又长出来了。光阴如流水,老年就要来临了!可是功业还没有建立,我因此感到悲伤。”刘备因为大腿上长了肥肉,而警惕自己大功未成,大事未立,却先图安乐。即使是刘备这样一个具有相当自觉地克制自己贪图享乐心理的人,有时候也不免成为安逸的俘虏。但刘备毕竟是胸有大志的人,最终从安逸之中摆脱出来了。

晋朝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阳人,后搬到庐江的浔阳。陶侃早年孤单贫困,范逵向庐江太守推荐他,做了主簿,后来升为广州刺史。他每天早晨把100个坛子搬到屋外,傍晚再搬人屋内。人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我正要为收复中原出力,过于悠闲安逸,恐怕担当不了此任,所以要经常劳动。”后来陶侃统领8个州,名声显赫。

刘备和陶侃都认识到了忍安逸才能成大事的道理,所以他们才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古人认识到了贪图安逸,人就会没有雄心大志。害怕艰苦的生活,惧怕磨难,养成娇骄二气,面对挫折则放弃自己的志向,那又怎么能立身立国呢?整天沉迷于安稳的生活,陶醉于快乐的享受,根本不可能磨炼出顽强的意志,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贪图享乐而招致灾祸。所以要忍安逸,艰苦奋斗,才能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快乐之忍是让自己时时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不要为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没有防范于未来。苦之忍就是不怕苦,敢于吃苦,能够战胜艰难困苦,不向困难低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去追求事业成功的真正快乐。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两字,希望通过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换来成功的人生局面。同样,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专心做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订方针、策略更难以稳步前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当目标确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性急吃不得热粥。”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态稍稍收敛,使它变成一种渴望,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种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带着它走向成功。

当你控制了浮躁,你才能吃得了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会制订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达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