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26

第26章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变成一个无缝的“蛋”,是为了免受苍蝇的叮咬。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级,强露笑齿;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还不成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把喜怒哀乐从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

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皇上准备任用窦婴。太后多次向皇上提出:“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相。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张蕴古,说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

后来才知道张蕴古是冤枉的,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营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时,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

“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义,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因为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工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惟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纵观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

若一时气怒,不仅伤身,还会为日后成大事设下重重“关卡”。

喜怒形于色,不仅不利于人,更不利于己。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

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什么事都藏不住。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于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

“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这些违背你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这点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正面的争论和充满着诚意,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也会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带感情色彩,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情绪激动,指手画脚,会把本来可以办成的事办不成。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便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懂得深藏不露、低调做人的人,都尽量喜怒不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