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15273300000061

第61章 受点委屈,该忍就忍

据科学家考证,有一种生长在马达加斯加的竹子,一亩竹子花期过后的种子可以重达50公斤,但开花结籽却要等100多年。这种奇特的生理现象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研究出来的结果却是简单而理性的:为了它的种子不被吃掉。喜欢吃竹花竹籽的动物很少有活得过100年的。竹子为了一次开花结籽要等100多年。100多年对一切的无动于衷,这种默默的忍耐造就了生命的完美,同时启示我们忍的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是让我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要一味使用莽劲去碰壁,即应该分析局势,作出某些以退为进的决策。

“忍”是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古语有,“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能刚能柔,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一个人如果千苦可吃,万难可赴,能忍住岁月的考验,那么即使不是英雄也会忍成英雄的。

韩信能够忍胯下之辱,最后成为诸侯。而能够以忍求生、图谋大业的人还应该算是越王勾践。

勾践做越王的时候,吴王阖闾来攻,勾践打败了阖闾,吴王夫差继位。为了替父报仇,他丝毫没有懈怠。经过两年的准备,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国内全部精兵,打败越国。勾践走投无路,后来走伯嚭的门路达成了议和。

议和的条件是,勾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来做奴仆,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到自己的父亲吴王阖闾的坟旁,为自己养马。那是一座破烂的石屋,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一直在这里生活了3年。除了每天一身土、两手粪以外,夫差出门坐车时,勾践还得在前面为他拉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的时候,就会有人唧唧喳喳地讥笑:“看,那个牵马的就是越国国王!”勾践由一国之君变成奴仆,忍了;到为人养马备受奴役,忍了。勾践最能够忍的一点就是尝吴王的粪便。吴王病了,勾践为表忠心,在伯嚭的引导下,去探视吴王。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不久将会痊愈。这件事在吴王放留勾践的态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许是勾践真的懂得医道,察言观色能看出吴王的病快好了;或许是勾践有意恭维吴王;或许是上天垂青勾践,总之,吴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践此时已彻底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见勾践真的顺从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践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不排除勾践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就其这种行为的确让人自叹不如。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忍,是极其恭顺的忍。而他之所以会强忍着这所有的屈辱,为的就是日后的崛起。勾践的性格高明之处就在这里,面对一切屈辱,从容自若。因为他自己非常明白,目前的情况只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后东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这似乎与中国传统的大英雄、大丈夫有些相背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誓可杀不可辱”这些都是那些宁死不屈、誓死不降的英雄们的赞语,这些固然让人赞叹。但中国还有一句教人处世的俗语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位顶天立地的西楚王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深思,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地招呼他:“江东虽小,足可够大王称王称霸,日后也能干一番大事业。”而项羽是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哪肯过江呢?自刎身亡。也许项羽过江后楚汉相争会是另一番结果,也许他能一统天下。虽然这些都是也许,我们也不能否认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可有些时候也的确需要这些英雄人物忍一忍,然后设法再重新崛起。

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其结果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勾践坚韧能忍是为了灭吴兴越。忍到一定程度总有爆发的一天,如果一味地忍下去,则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勾践终于忍到该向吴国发难的时候了。结果正如勾践所愿,一战便把吴军杀得大败。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践了,而是吴王夫差。夫差也想像勾践当年向自己称臣为奴一样,打算投降勾践。勾践很可怜夫差,想答应夫差的请求,但被范蠡劝住了。最终吴国灭亡了,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当时中原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处于低潮,不少小国投降了勾践,于是勾践俨然成了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勾践终于一吐胸中二十多年的压抑。坚韧不屈的性格,忍辱负重的精神造就了春秋末代霸主。

从晋文公和勾践的称霸之路来看,虽然经历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坚韧,能挺住困难。晋文公流亡19年,备受磨难,勾践为人奴仆3年,他们都忍住了,挺住了,所以也成功了。看来坚韧不屈的性格所打造的命运是辉煌的。

在一个强手如林的世界里,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糊涂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志向远大。凡志向远大者,必定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而忍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纵观历史,能成非常之事的人都懂得忍的意义。

在生活中,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所以,糊涂学提倡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因为,忍一时之疑,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遇事三思而后行,把“忍”放在心头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