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绿色畅想
15277200000002

第2章 潇洒罗马

引言

2002年10月23日。

享有“露天历史博物馆”之誉而声名遐迩的意大利共和国首都罗马。

此刻,在位于罗马城南著名的古代驿路阿尔德阿蒂纳大道起端不远处一座被绿树与鲜花簇拥着的考究别墅里,年已花甲的万子美因再次授勋,荣膺“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commenda tore)桂冠而专程从祖国首都北京飞抵罗马,参加定于今日在共和国议会所在地蒙泰奇托里奥宫(MONTECITORIO)为其举行的加勋仪式,尽管由于一连几日接待来自祖籍湖北省武汉市专程参加授勋仪式的嘉宾而分外忙碌,但他那难以掩饰疲惫的神色里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而显得精神矍铄。

怎么会不令万子美由衷地感到欣慰与骄傲呢?万子美早在1993年就荣获过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授予他的共和国最高荣誉——功勋骑士,并在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授勋仪式,由大使罗西代表总统给他颁发了证书与勋章。

意大利共和国的荣誉称号分为四个等级:骑士(Cavalliere)、骑士长(Ufficiale)、大骑士长(Gran Ufficiale)、加勋大骑士(Commendatore)。加励大骑士意为“对意大利共和国建立功勋的骑士”,是国家的最高荣誉。

自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后的长达一百四十多年间,将国家的最高殊荣授予一个外国的侨民,除万子美外亘古至今绝无仅有。因此,万子美足以豪迈地堪称所有在意大利的外国侨民中获此特殊奖赏者第一人。

据侨居意大利多年的一位华人介绍,休要说外国侨民获“加勋大骑士”在万子美之前的长达百年只能是可想而不可遇,就是意大利本国人获此殊荣者也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万子美荣膺的这个“加勋大骑士”较之其他“加勋大骑士”还拥有一个愈发瑰丽璀燦的光环,即被国内一些媒介称作的“三位总统‘加冕’的无冕之王”。

那年,意大利总统科西嘉决定授予万子美最高国家荣誉“功勋骑士”称号,并在总统换届之前批准了有关部门呈报的公文。接任科西嘉总统职务的斯卡尔法罗就职后,不久便与当时任意大利政府总理而今已是现任总统的钱皮一起在授予万子美的“功勋骑士”的证书上进行了会签。

三位意大利总统为一个昔日被高傲的西方人鄙夷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授予共和国最高荣誉“功勋骑士”,焉能不使万子美深感荣幸与骄傲!

使万子美感到愈发惊喜的是,2002年7月26日,他突然接到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府秘书长加埃塔诺·吉福尼发给他的电报,言之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钱皮已经批准为其加勋,第二次授予他“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称号,以表彰他为中意两国民间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事隔三天,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举行的“八一”招待会上,应邀莅临参加招待会的意大利共和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赛尔瓦将其亲自签发的同样内容的电报交给万子美,并告诉他此次为其加勋的仪式将安排在议会大厦举行。

“谢谢,谢谢。”万子美连声道谢,那神态显得颇有些受宠若惊。

本来么,不要说一个外国侨民企盼两次被国家总统授予“共和国加勋大骑士”实属奢望,抑或被鄙夷为白日做梦,何况为一个中国人授勋居然安排在议会大厦举行,就更是使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因为按惯例,授勋仪式都是在“骑士”家乡所在地的省督府举行。

万子美这次荣膺意大利共和国最高奖赏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国侨联、湖北省省长张国光、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省和武汉市各个外事侨务部门,意大利总统秘书长加埃塔诺·吉福尼和意大利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赛尔瓦,以及意大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等三十多个华人社团和新华社罗马分社、《人民日报》罗马记者站、《欧华时报》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庆贺他为华侨华人和祖国赢得了荣誉。

这时的万子美身穿小女儿万万给他购买的质地上好的深蓝色米蓝诺牌西服,雪白衬衫的领口处扎一条网状的蓝色领带,一米七三的身高显得魁悟而充满阳刚之气。他驾驶着深蓝色福特牌汽车,出契诃夫路驶入哥伦布大道,在石块镶嵌的平坦路面上疾驰。

处于深秋时节的罗马由于地处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中间地带的西南部,濒临第勒尼安海,北部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阿尔卑斯山脉为屏障,气候温和娴静。深邃的天宇水洗过似的纤尘不染,偶尔有几朵轻轻飘动的白云,由于作为背景的天幕蓝得明澈,所以很富有立体感。罗马市区的行道树多为地中海松和法国梧桐。地中海松树干挺拔,树冠如伞如盖,为人行道撑起遮阳的绿荫。法国梧桐粗浑合围,四处伸展的枝干似虬龙腾挪,硕大而繁茂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悦耳的“哗哗”声。石块砌成的路面由于经年累月被汽车橡胶轮胎摩擦而变得乌黑锃亮,在明媚阳光照射下宛如波光粼粼的河,洁净而深沉。

万子美驾车由别墅前的契诃夫路至被民众称之为国会山的蒙泰奇托里奥宫,沿途分布着众多的神殿、教堂、柱廊、凯旋门、纪功柱、剧场和竞技场等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反映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大理石雕像比比皆是。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享有世界八大名胜古迹之一的古罗马斗兽场和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三百一十二年在密尔维桥上战胜尼禄暴君而建立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以及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并至今保存完好的万神殿等,这些古建筑虽然已经苍老,有些墙体斑剥,廊檐倾坍,但苍老中却显风骨犹在,无不折射着罗马这座具有二千七百多年建城史的古老、悠久而雄厚的文化底蕴。

万子美准时来到国会大厦,与已在高大的廊柱前迎候的意大利众议院外事委员会的人士握手致意,并陪同来自国内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以及意大利各华侨华人社团的负责人等宾朋步入建国大厅。

这座气势恢宏的蒙泰奇托里奥宫,属于巴罗克建筑。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以及透视感很深的壁画和恣意夸张的雕像,无不体现着鲜明的矫揉手法。整个建筑的中央屋盖系直径近三十米的穹窿,穹窿上高高的塔尖直插天宇,昭示着上帝的至高无上。大厅内的穹顶和四壁饰以色彩艳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参加授勋仪式的各方人士之多是破例的。在授勋仪式上,意大利共和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塞尔瓦,首先向万子美表示祝贺,高度赞扬他作为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摄影家为促进意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代表钱皮总统将金光闪烁和图案独特的“加勋大骑士”勋章别在万子美西服的左胸前,然后给他颁发了印制精美的由总统钱皮和总理贝鲁斯科尼亲笔会签的“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证书,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政务参赞董志仁代表因故不能参加的大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他说,意大利政府再次将标志着意大利共和国最高荣誉的“加勋大骑士”称号授予万子美先生,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光荣,也是侨居意大利二十多万华侨华人的光荣,同时也说明源远流长的中意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他希望侨居意大利的华侨华人,应该像万子美先生一样,发扬中华民族亲融友好、勤劳诚信、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为促进祖国与侨居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不懈的努力。嗣后,万子美在热烈的掌声中致谢辞。他激情满怀地说道:“我在自己的故乡生活了二十年,而在意大利生活了二十二年,意大利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个美好的国度、她的人民、她的文化怀着深厚的情感,特别是这次极为难得的第二次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加勋,我衷心地感谢意大利政府。但是,我要说,这一切应归功于我的祖国,荣誉属于我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属于全体旅意侨胞。”他表示今后将再接再厉,为沟通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甘当一名忠实的使者。

授勋仪式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次为万子美特地举行的加勋仪式,其规格之高,场面之隆重,或许有人设问:万子美是何许人也?他两次荣获意大利最高奖赏至“共和国加勋大骑士”到底对意大利做出过什么特殊贡献?等等。殊不知,这一连串的问号划出的轨迹,正是本文将沿着时空的隧道探求万子美那非同寻常的人生旅程。

第一章

糠菜麻鞋二十年,

布衿一卷上京燕。

未敢悬梁锥刺股,

确曾面壁铧磨钱。

贫贱无移天下志,

富贵岂忘桑梓田。

坐井只知井口大,

临岳方识天外天。

这首饱扬书生意气,但又不乏略带伤感的诗句,是1963年时为二十岁的万子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时的激情抒怀,是品咂家事苦涩的呐喊,是在人生羁旅中挣扎和超越后的慨然咏叹,也是向新的目标攀登冲刺的鞭策与砥砺。

那一年,万子美一举成为其祖籍湖北省黄陂县(现为武汉市黄陂区)的高考“状元”,是全县莘莘学子中惟一一个阔步跨入首都高等学府门槛的佼佼者。为此黄陂一中将本年度高考录取光荣榜放置在最宽阔的人民会场前,万子美的名字傲然矗立榜首,并且每一个字写得足有碗口大,五十米外便灼人眼帘。

万子美考到北京的喜讯传到他生长的村庄冯李湾,不啻于山沟里飞出了个金凤凰,且不讲他的父母笑得合不拢嘴,就是全村男女老少也喜心乐怀,奔走相告。这些庄稼汉虽然没有到过北京,但他们从耳濡目染的楚剧里演过的《打金枝》、《斩黄袍》、《杨八姐游春》、《大登殿》等剧目,知道京城就是皇帝呆的地方,皇帝呆的地方就有金銮殿,也是考状元当大官的地方。所以,看着万子美长大的长辈人无不赞叹:“我早说了,这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一定有出息。”

“是呀,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栽下梧桐树不会结石榴。”

“话是这么说,可是想想这些年他们家的处境,有多难呀!要不是这孩子硬是咬牙坚持,早就像别的孩子一样把书就着粥喝了。”

的确,万子美从上小学到读中学的那些年,家境十分贫寒。用他现在的话讲:“真是不堪回首话当年。一想起那时候的苦日子,心里就发酸。”

万子美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姐姐。就是这五口之家,由于父亲万汉森身患痼疾,常年不能下田劳作,母亲家务缠身,两个姐姐又是女儿家,所以穷得除拥有三间土坯房,可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时常是糠菜半年粮,吃了上顿没下顿。“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万子美在生活的逼迫下,从五六岁起就帮助家里放牛和打猪菜,放学后撂下书包就下田干农活,插秧、割稻、担肥、锢草,凡是田里的活计他都干过。万子美分外伤感地说,从他记事时冬天就没穿过棉袄,直到十四岁他上初中时才有一位堂嫂送给一件其丈夫穿过的夹衣,她母亲拆开剪裁后絮上棉花,他才穿上第一件棉袄。还有,他曾经有不少次放学和干完农活回到家,看到父母为无米下锅而争吵,父亲那愧疚无助的面容像通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烙在他那脆弱而难以承受的心上。

但是,面对过于拮据的家境,万子美的父母谨记“地贫栽松柏,家穷子读书”的古箴,再苦再难也硬撑着叫他上学。尤其是万子美那十八岁就当了乡长的二姐万凤梅,深感没有文化的苦衷。她虽然每月的津贴只有五万元(为现在的五元),仍竭尽全力资助他读书。她时常劝告万子美:“小弟,你尽管好好念书,不管有啥困难,姐都会帮你。”

“嗯。”万子美每次听到二姐充满关爱的鼓励,眼里噙着感激的泪花,表示决心地连连点头。

万子美痛切地感到,长大以后决不能再像父辈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有文化。而要使自己有文化,又必须发奋读书。虽然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凿壁囊萤,刺股悬梁,但必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肯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肯花别人不肯花的气力,并且持之以恒,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万子美在上小学时,就萌发和向往将来长大成为一个作家、学者和科学家。

富于想象和憧憬的孩子如鸟之两翼,心存高远,不甘平庸与沉沦。

万子美为鞭策和砥砺自己,曾不止一次地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抄在日记本上和贴在墙头。不知有多少个夜半更深,万子美就着母亲做针线活的如豆灯光读书和写作业。窗外明月如盘,银光泻地,蟋蟀撕鸣,蝙蝠起舞。室内黑黝黝的屋顶,暖融融的灯光,母亲飞针走线,儿子专心捧读,活脱脱一幅农村月夜苦耕图。母亲见万子美睡眼惺忪,心疼地说:“美儿,白日累一天了,明天还上学哩,睡吧。”本来已倦颜锁面的万子美强打精神地或用手搓搓脸,或跑到屋外舀瓢凉水冲冲头,回来嘻嘻一乐:“妈,我不睏,再看一会儿。”说罢又埋下头读书。还有,每当课间活动,蹲厕所就成了万子美读课外书的契机,往往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万子美如饥似渴地读书,纵横裕如,似海纳百川,广收博取。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吕氏春秋》、《史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阿Q正传》等,凡是他能借到的,他都读过,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在万子美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居然发生了其语文老师许月娟与外语老师钟道芳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事件”。语文老师许月娟认为,万子美古汉语功底扎实,想像力丰富,且悟性高,文笔隽永。在过去的作文中,谋篇布局,如扣连环;铺张排比,勾勒提掇,颇得要领。遣词用字,准确生动,情景交融,颇有境界。所以,主张万子美在第一志愿上报考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外语老师钟道芳却持不同意见,认为万子美在外语上有独到的天分,又鉴于我们国家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所以,力主万子美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并且第一志愿的第一选择则是新开设的作为小语种而处于冷门的意大利语。

这样一来,两位老师各执一词,并且唇枪舌剑,只争得额头上青筋直暴。

最后,他们达成一项协议,彼此不再对万子美施加影响,让其独立思考,自做决定。

“万子美同学,何去何从,你可要三思而行呀!”语文老师许月娟对自己钟爱的学生隐语告诫。

“对,万子美同学,希望你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把眼界放宽,来权衡利弊。”外语老师钟道芳暗使秋波。

万子美以崇敬的目光看着两位对自己充满爱心与热望的老师,虽然一时嗫嚅地难以明说出自己的心愿,但经过两位老师的再三鼓励,还是鼓足勇气地讲出自己想报考北京外语学院的愿望,争取将来当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周游世界。

开明的语文老师许月娟听罢,喜悦地拍拍万子美的肩膀:“好样的,应该有鸿鹄之志,展翅九霄。”

“谢谢老师的教导。”万子美激动地向许月娟老师和钟道芳老师深鞠一躬,以感激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辛勤培育。

最后考试的结果,万子美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

这是万子美对老师最为崇敬的回报!

这是万子美对父母及两个姐姐最为珍贵的告慰!

可是,万子美的父母起初得知儿子中了“榜”,上了“京”,高兴得多皱的脸上如临风傲放的秋菊,但是当老两口冷静下来一寻思,脸上立刻由晴转阴,愁云密布,急得不禁直拍大腿。根据当地乡俗,谁家遇到喜事,都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一请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虽说乡村置办酒席掏换不到山珍海味,美馐佳肴,但总要有大鱼大肉和敞开肚量喝的大坛子大坛子的酒吧!可是,这对于平日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万子美的父母,就其购买这大鱼大肉和大坛大坛的酒却恰似面前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巉岩壁立的大山。如果不置办几桌酒席,万子美的父母又是要脸面的人,怕叫乡亲们笑话。唉,置办酒席没有能力,不置办酒席又脸面过不去,这可怎么办是好呀?老两口为此愁得直蹿火,牙床子肿得一蹦一蹦的疼。

万子美看出父母的心思后,便劝告地说:“爸,妈,你们就听我的。有些乡俗是好的,有些乡俗也不一定对。再说,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情。我们家本来就穷,可穷却并不丢人。我们一不偷,二不抢,穷是因为家里没劳力,乡亲们又不是不知道。相反,如果我们硬是打肿脸充胖子,靠借钱摆酒席,反倒会叫乡亲们说我们摆谱儿。再说,要是为摆酒席拉下饥荒,我到北京上学心里也不会踏实呀!”

万子美这番人情人理的话,如一股清风,吹散了父母脸上的云翳。

可是,万子美的母亲还有一粧心事:万子美从小到大,是“穷居衣单薄,肠中常苦饥”,至今还没有穿过一身像样的新衣服。以往,不论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都是在本乡本土,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庄稼人家的孩子,谁也不会笑话谁。可是这一次万子美要上京,总要叫孩子穿身新衣服吧!

这次,是万子美的大姐万锁梅替母亲排解了忧愁。她给万子美送来了够做一身衣服的她亲手织的粗布。

于是,万子美的母亲连夜赶制。

万子美看着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常年累月被艰辛的岁月摧残得过早变白的头发和苍老的面容,以及一针针一线线全神贯注地给自己缝制衣服的神态,大脑屏幕立刻浮现出唐朝诗人孟郊吟诵母子离别时的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禁联想起父母二十年来为自己终日操劳和倍加疼爱的一幕幕往事,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孑然一身地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故乡和日渐衰老的父母双亲,说不定自己哪年哪月才能回家探亲,再也抑制不住的心潮顿时巨浪般汹涌,猛烈地冲撞着喉咙、鼻腔和头顶,鼻子一阵阵酸辣难忍。他怕自己万一哭出声叫母亲听到会引起老人家更大的伤怀,急忙双手蒙面,上牙死死咬住下嘴唇,因过于用力下嘴唇被咬得失去了知觉,两腮也因憋气暴出一条堤坝似的肉棱子,如涛澎湃的呜咽被坚不可摧地禁锢在胸膛里,成串的热泪只是顺着手指缝奔腾流泻。

离家赴京的日期到了。清晨,万子美由于晚上被离家前的兴奋与忧思交织而成的纷乱思绪搅得几乎彻夜未眠,但他为了振作精神,到院里做广播操似的舒臂扩胸。只见晴朗的天空被喷薄欲出的旭日镀上一层金箔般的彩霓,明媚而艳丽;习习晨风挟裹着田野庄稼特有的香甜气息,冷津津的,沁入心田似啖甘怡;鸟儿也从酣睡中醒来,在高出墙院的树枝上忽闪着翅膀,啁啾鸣叫,从这个树枝蹦跳到另一个树枝,欢快地在晨光中起舞;一只矫健的公鸡站在院子的墙头上,殷红的鸡冠似火焰燃烧,不时引颈报晓,那昂扬的雄姿,宛如一个整装待发奔赴征程的战士。

此时,已经天不亮就起来的母亲叫万子美到堂屋去洗洗脸,吃完饭好去赶火车。

万子美从冯李湾到北京,先要步行到几里外的祁家湾乘坐铁罐式火车到汉口,再从汉口乘坐直达北京的火车。那时汉口到北京的火车大多都是慢车,中途需要在火车上“咣当”二十多个小时。

“哎。”万子美应一声,到堂屋洗漱完毕,穿上母亲做好的粗布新裤褂。

万子美的家乡也讲究“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他吃完母亲昨天晚上用纯一色的白面给他包好的饺子,尔后用父亲给他准备好的一根木棍子,一端插进像军人的背包一样捆好的铺盖卷上,一端挂上盛着搪瓷脸盆和书籍的尼龙网兜,像挑水的扁担一样放在肩上,说声:“爹,娘,我走啦!”急忙甩开大步走出了家门。

万子美所以这样疾步奔出家门,是因为昨天晚上他与父母达成一项“协议”,今天他离开家时,父母不仅不要送,而且连屋门都不许出。一来防止母亲哭哭啼啼,二来他也不愿叫乡亲们看到他因母亲流泪而黯然神伤。家里人要送他,只能是他二姐万凤梅。万凤梅是乡长,开通豁达,不会给他施加负面影响。

当万子美走出家门,不少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都聚集在门外等着为他送行。万子美知道,这些明通事理的乡亲之所以不肯进屋,一来知道他们家院落过于狭窄,二来是不愿进屋打破他们一家人话别时那短暂而浓烈的亲情。

万子美在乡亲们的一再叮咛下走到村头,表示谢意地放下“扁担”,身子站直,双臂下垂,恭恭敬敬地向家乡父老和亲朋好友一躬到底,而后毅然挑起行囊,一路大步流星。他心里暗暗说道:乡亲们,回去吧,我万子美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回来见你们!

万子美的二姐万凤梅一直将他送到汉口至北京的火车上,在站台上告诫道:“子美,以后就靠你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了,北方四季变化大,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季节换衣服,要不病了谁来照顾你。吃饭也不要太省,要是缺钱,就给姐来信,姐会想法给你寄去。记住,到北京马上写封信回来,省得爸妈惦记,记住啦?”

“记住了。”站在拥挤的车厢里的万子美隔着半开的车窗向站台上的二姐万凤梅用力一点头,眼圈顿时红了,但他暗自使出浑身气力憋着一口气,脖子上的喉结一耸一耸地急速划落,将发自肺腑的一阵猛似一阵的热辣辣的大浪强行压制住,而不愿在这位可亲可敬的二姐面前把眼泪流出来。他知道,十七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岁当乡长的二姐万凤梅,性格泼辣倔强,无论干什么都有一股子从不服输的劲头,又热心公益,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乡长却当得呱呱叫,全乡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提起她没有不翘大拇指的。她虽然每月的津贴微乎其微,但对自己上学多会儿也是倾囊相助。所以,万子美只有在二姐万凤梅面前显得很坚强,才会免得使她为自己担忧。

明察万子美心境的万凤梅觉得该叮嘱的话都叮嘱了,别的话诸如要好好学习呀对于好学上进的万子美都是多余的,觉得自己再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对万子美情感的折磨,所以她还没等开车的铃声响,佯装爽快地向万子美一挥手:“我走啦,记住一到北京来信就行了!”

就在万凤梅离开的一霎那,万子美急忙转过身去,因为他那强忍的泪水立刻决堤似的汹涌而至。

万子美困乏地在火车上站立了二十多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只能在车厢的连接处蹲一会儿。列车抵达北京火车站,已经是深夜时分了。他走出出站口,只见宽阔的广场空荡荡的,说明在火车站接站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人员早已经撤离了。

此时此刻万子美并没有害怕,也没有觉得孤独,而是兴奋不已地站在广场中央,如醉如痴地观赏在璀燦的灯光辉映下高大巍峨的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火车站,那仿古造型和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充分张扬着“六朝古都”的皇家气派。他觉得仿佛自己的整个身子往上一耸,真的像鲤鱼跳入了“龙门”,兴奋与豪迈顿时在胸臆间鼓起奋进的风帆,身上的疲倦也顷刻被荡涤得一干二净。

于是乎,情绪昂扬的万子美,走一路,问一路,于黎明时分来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从而泊进了他漫漫人生征程中蓄势待发的港湾。

第二章

1970年至1979年的九年间,位于北京紫竹院一带一座筒子楼第三层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无论是北风肆虐的严冬,还是炎热如蒸的酷暑,除去因房间男主人在1973年至1975年衔命赴索马里中国援建项目贝布公路担任翻译外,每到夜晚便从窗口飘溢出桔黄色的灯光,柔曼却有力度,飘逸却不乏坚韧,并且常常升发到子夜过后,将“三更灯光”的奋发进取演绎得多彩而迷人,将“宵衣旰食”的不竭努力变奏得生动而充实。

这个充满温馨与追求的房间的男主人,便是先后担任北京人民画报意大利语文组编辑与组长的万子美。

那么,万子美是怎样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到人民画报社工作的?这些年他总是大半夜大半夜地点灯熬油在干什么?

答案是这样的。

万子美自1963年跨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门槛,的确如他二姐万凤梅充满自信地认为的那样,万子美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遇,心无旁骛,埋头苦读,学习成绩一路飙升,在古汉语、现代汉语、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哲学、政治等,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并且生活节俭,乐于助人,尊重师长,被学院视为品学兼优的高材生。他还一直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与此同时,万子美的身高也由初入校时的仅为一米六,到两年后便似雨后春笋般拔高了十五公分,由身体矮小变成了那个年代的“大个子”。他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长跑,每天黄昏都从学院跑到运河,一来一回足有十来公里,从而成为学院万米长跑的运动员。所以,他发育得挺拔健壮,加之眉清目秀,成为正处青春期妙龄女大学生眼中的“白马王子”。故而,身体内荷尔蒙属健康指数的万子美,与出身于老红军家庭并与万子美同在意大利语班且担任班长的像貌清丽可人的肖晓明相爱了。因此,万子美在紧张的攻读之余,也有与恋人肖晓明在颐和园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我们荡起双桨……”的忘情,也有在北海太液池畔相依相伴的浪漫,也有徜徉于婀娜多姿的柳丝间的款款絮语,更有对不久毕业后未竟事业的畅想。

但是,就在万子美告别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生活的前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降临了。在这场空前的浩劫运动中,知识大贬值,文盲成“英才”,“白卷先生”大行其道,“甲申由”不辨者却俨然“站在高坡上,挥手指方向”。万子美在那人性变兽性的疯狂年代,却切身认识到,像他们这个隶属于外交部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班,虽然只有十五个学生,可是学院却给他们选配了五名老师,其中两个是外籍老师,三个是专门从国外进修回来的老师,可见国家对培养属于小语种的外语人才是多么的重视和不惜花费昂贵的代价!这岂不是有力地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也岂不是恰恰说明我国负责外交工作的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么?

因此,万子美在这场灵魂的洗礼和良知的回归中没有“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他们参加的“造反派”组织被对立面称之为陈(毅)老总的“骆驼大队”。在一年后的“复课闹革命”时,万子美他们要毕业分配了。

此刻,对于万子美这些国家培养了四年多的外语人才,面临着命运的抉择。根据当时的政治风潮和价值取向,他们很可能做鸟兽散,分道扬镳,各自回各自的省市一些工矿企业,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然而,就在这时却传来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外交部将万子美他们这几届外语人才采取“储备”策略。于是,他们便被统一分配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地区的四五八四部队,即属于北京军区管辖的柏各庄军垦农场。

柏各庄农场虽然只是种植水稻,但农场前面加“部队”,就增加了军人素质的锤炼与养成。万子美他们这些一介书生,要缩短与军人的差距无疑将要付出巨大的痛苦为代价。

万子美他们到农场后按部队的连、排、班的基层建制分配,班长以上的职务全部由现役军人担任,大学生表现再好也只能当个副班长。所以,万子美他们到农场的生活作息完全是军事化。

起初,他们要像刚参军的新兵一样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

“解散”、“集合”、“立正”、“稍息”、“向左看”、“向右看”、“齐步走”、“正步走”等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化一,一丝不苟,步调一致,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上百次,才能符合规范。比如被人视为最简单不过的“立正”动作,则要求双腿并拢,两个后脚跟磕在一起,双脚尖距离为四十公分,吸气挺胸,腹内敛,两眼平视,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微拢,中指紧贴裤缝,而听到“集合”的一声口令,眨眼间要达到《队列条令》上所要求的,不练习成百上千次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几天下来,不少人脚底板打了泡,腿肿了,但必须要发扬军人“轻伤不下火线”的硬骨头作风,咬牙坚持。队列训练是军人的必修课,也是由老百姓到成为军人的初考。因此,一个“齐走步”,一声“立正”,抬臂投足间便有了气势,有了散慢与严格的比照,也有了“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纪律养成,使形式的雄壮变成内在素质的力量。万子美虽然不是军人,但他却处处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赢得了连队领导的青睐,加之他平时办事有板有眼,认真细致而缜密,不久便破天荒地当上了班长。又过了不久,由班长改为担任给养员。给养员的职责,是负责购买柴米油盐和蔬菜。可万子美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只要一有空隙时间就帮助伙房刷锅洗碗。那些年,每到冬天濒临渤海的柏各庄农场的气温不像现在这样暖和,常常是零下十多度,脚上穿毛皮大头鞋还冻脚,手上要带毛皮手套。一个连队上百号人,清洗涮都要与水打交道,所以他的两只手整个冬天都裂着小孩子嘴似的血口子。再过了不久,万子美更是破格担任了与排长为同一级干部的司务长,掌管整个连队的吃穿,成了连队的“后勤部长”。

部队是座大熔炉。时下有种说法:“当兵亏三年(挣钱少),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万子美经过长达三年部队农场的锤炼与淬火,使他这个倔强的农民的儿子,意志愈发弥坚,进取精神愈发强烈。

1970年,随着“文化大革命”渐成青萍之末,林彪折戟沉沙,“四人帮”已属“秋后的蚂蚱”,久经蹂躏而凋敝的国势开始复苏,如初春时节树木花草虽然尚未返青但阳气却开始在地脉中运行。万子美似久旱的禾苗突逢甘霖,他被告之被分配到北京,并且进了北京人民画报社。北京人民画报在全国的画报界中首屈一指,每期除中文版外,还用十七种文字出版对国外发行。同时,已经在柏各庄农场与万子美结婚并生有一女的肖晓明也被分配到北京,在外文出版社工作。

“Viva!”性格属于外向型的万子美听说后抑制不住高兴地高举双手又蹦又蹿地用意大利语高呼“万岁”!

万子美所以欣喜若狂,因为这是他企盼已久的“归队”,将实现他当初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的志向与抱负。

“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万子美自从进入人民画报意大利语组,虽然工作很重,一天下来觉得身体很劳累,但每到夜晚他都在灯下伏案笔耕,翻译意大利文版的文学艺术类的书籍。那时,我国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过来的书籍几乎等于零,居然连在我国被视为经典并一版再版的《神曲》和《十日谈》也是从英文版和法文版转译过来的。像《神曲》和《十日谈》本来由意大利文翻译成英文和法文已经与原著差别不小,我们再从英文版和法文版转译过来就更是大相径庭了。过去,我们不是不想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成中文,而是意大利语在世界属于小语种,我国精通意大利语的人就更少了。万子美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新开设的意大利语的第一届大学生,所以,他觉得把意大利文版的优秀文学艺术著作直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广大读者为义不容辞。

此时的万子美年近不惑,已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他爱人肖晓明是职业型的女性,怕家务过重牵扯他们太多的精力,先是把大女儿万肖送到四川成都父母身边,待小女儿万万出生后,把已经六七岁的万肖接回来,又把才“咿呀”学语的万万回送到成都,之后又送到湖北黄陂的冯李湾。

万子美先是翻译意大利小说《天使鸟》,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接着又翻译了被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意大利喜剧《老顽固》和《女店主》,其中《老顽固》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作为文化部和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为纪念哥尔多尼诞辰五百周年而联合举办的活动。他从报刊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意大利著名女作家艾尔莎·莫兰黛创作的长篇小说《历史》,成为风靡世界的畅销书。万子美立刻托意大利的朋友购买了原版意大利文的《历史》一书,为了争分夺秒,以飨国内广大读者,邀请了两位朋友,每天开夜车操觚不綴。

大凡深谙笔译的人士都清楚,翻译外国作品不但是个苦差事,而且要颇具功力。尤其是直接翻译外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熟悉其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诸如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还要具备表达作品文学风格的素养以及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否则翻译出来的作品要么浅尝辄止,捉襟见肘;要么直露苍白,索然无味。

为此,万子美感慨良多地说,翻译外国的作品可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把外文换成中文抄过来就是了,那还不快?每天蹓蹓跶跶也能抄个五千字。殊不知,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大的方面不讲,单说外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与我们中国人相差甚远,有的完全南辕北辙。尤其是意大利的文学作品,由于过去我国直译过来的很少,想找点参考书都没有,只能由自己把握。所以,常常为了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一个词汇,要苦心冥想,有时一憋就是几十分钟。但是,直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又苦中有乐,一旦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或译完一个精彩的细节,那个高兴劲儿就像看到自己呱呱坠地的女儿,禁不住振臂欢呼。

万子美的爱人肖晓明现为中国外文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从出版范畴讲万子美与其属于同行,由此及彼地感到万子美上了一天班夜晚再爬格子实在太辛苦,同时又知道万子美干什么事情都像个“拼命三郎”,太“恨活”。比如家里的大衣橱、写字台和三屉橱等家具,都是他一手做的。按说,这些家具,有则不多,没则不少,有没有都不影响居家过日子,不像一日三餐一顿不按时吃也不行。再说,他没有学过木匠活,初干肯定不熟练,需要慢慢地边干边学。可他却不,只要一有空儿,外衣一脱,只穿件衬衫,拉锯推刨,凿榫组装,放下这个拿那个,那急火火的样子,好像谁端着枪硬逼着他干似的。每次干活都是满头大汗,背后的衬衫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常常是饭做熟了,不催他两三遍不肯停下来。吃饭时,狼吞虎咽,一碗米饭,三扒两口,几分钟就装进肚,嘴一抹连口汤都不喝,抄起工具又干了起来。明明十天半月才能干完的活,可他硬是三两天就做完。他翻译意大利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只要屁股在写字台前一坐,保证两三个钟头不动窝。茶是沏上了,可要是肖晓明不提醒,他准忘了喝。眼下,万子美翻译的意大利文本的这部长篇小说《历史》,字数多达五十万字。虽说请了两个朋友,但主要工作量还是由他本人承担。况且,翻译外国文学作品,需要二度创作。水平不同,理解就不一样,落在稿纸的文字,差别也比较大。所以,那两位同志翻译的章节,最后还要由万子美“统”一遍。还有,他在翻译水准上,从不马虎敷衍,每句话,每个词,都再三斟酌,反复推敲,直至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为止,工作量是很大的。

“子美,你都快四十岁的人了,老这么开夜车,明天又要按时上班,长此以往,身体怎么能吃得消!”肖晓明虽然也属“夜猫子”,但是与万子美相比,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每天吃饭后,她在饭桌上给大女儿万肖辅导完功课和检查完作业,因为只有一间屋子又只有一个写字台,便只能倚在床头看会儿书,考虑到明天上班还有一大堆工作,到十点来钟就睡下了。可是一觉醒来,一看表都凌晨两点了,万子美还在写字台前翻译,“身犹书卷里,人在漏声中”,又如一个饱啖桑叶的春蚕在不知疲倦地尽情倾吐,便不无嗔怪地告诉他该马上睡觉了。

“再有一会儿就完。”万子美头也不抬地回答。

“再有一会儿是多会儿?”肖晓明知道万子美全部心思都沉浸在小说里,回答她的话只是心不在焉地推脱,所以话出口明显地带有质问。

万子美听出爱人肖晓明的不满,急忙回过头嘻嘻一笑:“就还有一段。”

“一千字是一段,几句话也是一段,你说的这一段有多长?”身为图书编辑的肖晓明一言中的。

万子美见搪塞不过去了,知道妻子逼着自己休息,是心疼自己,于是便明确地答:“我就再翻译完这句话,马上就休息,行吧?”

肖晓明“扑哧”一乐:“多会儿不硬逼着你,多会儿你也不注意劳逸结合。亏你还在部队锻炼过几年,兵家之道,一张一弛,一忙起来你就全忘了。”

以万子美作为第一翻译者的意大利文版的长篇小说《历史》交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后,首版印数就多达十万册,一时间出现“洛阳纸贵”般争先购买的现象。

万子美将《历史》翻译出版后,又先后翻译了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中短篇小说集《佩斯卡拉的故事》,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大辞典》意大利条目,由世界美术杂志先后发表的学术性文章《巴亚酒神》和《两尊古希腊铜像的发现与研究》以及《利皮的生平与创作》,由科普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的服装工艺介绍《穿》,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中篇小说《安娜姑娘》和由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中篇小说《少女奥尔索拉》,等等。

当时曾有人议论,说万子美这么玩命地翻译意大利的书籍,是为了挣稿费。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种议论并没错。

但是,与万子美很知心的朋友却引经据典地反驳了上面的议论: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第三章

1979年对于万子美的人生旅程,是一个不平常的岁月。

这一年,《光明日报》为了走向世界,要在意大利建立记者站。其建站的首席记者经过严格遴选,最后锁定在万子美的名下。

不能不说,《光明日报》选定万子美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却存在于必然之中。

试想,如果万子美没有翻译出那么多意大利文版的文学艺术作品,而这些译作又在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闪烁着华美的文采,以及映射出万子美对写作的酷爱和对意大利的稔熟,他能够从众多的人选中脱颖而出么?

万子美为此兴奋不已。他依稀觉得自己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似乎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全身心地去饱览这个与中国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尤其是对中世纪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所涌现出的灿若星汉的杰出人物,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伯鲁涅列斯基、乔托、波提切利、芬奇、拉斐尔、提香、米开朗琪罗、帕莱斯特里那等,还有公元一世纪曾经雄踞欧、亚、非大片疆域的古罗马帝国留下的气势非凡的古建筑,所含储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资本主义的国家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等,需要去饱览,需要去探究,需要去揭示,把他们介绍给国内的人们。

万子美“实话实说”般地讲,当时他听说自己要到《光明日报》工作并将作为首席记者被派往意大利,又高兴,又有些忧虑。因为新闻写作这一行对于他过去几乎是一无所知。不说别的,就是连“消息”的基本五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还有什么人、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结果如何,都不知道,更甭提写什么特写、通讯和评介性的文章了。

接着,他又欣慰地说到,不过他这个人肯于向别人诚恳请教,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能不懂装懂。你越虚心,别人越肯帮你。古人曰:“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事情就是这样,你要是不会装会,必然要自大其事,自尚其功,故作高深,不啻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别人能帮你也就不肯帮助了。因此说,满招损,谦受益。

万子美心存感激地进而提到,他自从当记者后,有两个人对他帮助最大,他将没齿不忘。一个就是他到《光明日报》后在出国前的半年记者实习生活中,如同“启蒙老师”的张西洛。张西洛当时是万子美实习所在的文教卫采编部的主任。他在“延安时期”就是记者,资历深,功底扎实,是《光明日报》有名的“笔杆子”之一。

起初,他对万子美实行“传、帮、带”,很快就使万子美能够独立工作了。之后,他又对万子美单独采写的稿件逐篇帮助修改,使万子美的写作水平一步一个台阶。另一个令万子美在新闻写作中“茅塞顿开”的人物,则是新华社驻意大利资深记者谭岱生。万子美在事隔二十年后仍记忆犹新的是,他到意大利采写该国风光名胜的第一篇通讯稿时就教谭岱生的情景。

这篇通讯反映的是1982年2月7日万子美应意大利文物环境部邀请,采访意大利考古工作者最近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城埃尔科拉诺的一个重大发现。早在两三千年以前,由希腊移民、桑尼族人和伊特鲁里亚人等古老民族的先民在气候宜人和景色优美的埃尔科拉诺定居,至罗马帝国称霸时代这里已成为王公贵胄和达官富豪们的府邸,因而也就嬗变而成帝国的一个行政中心。市内整饬的商店酒肆,气派辉煌的戏院神殿,盖世绝伦的雕刻壁画,俨然一座富丽而繁华的都城。埃尔科拉诺与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庞贝相依相伴。公元初期,这里的居民已多达五千多人。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突然歇斯底里地狂暴喷发,怒涛般的岩浆和飓风似的火山灰顷刻之间将这座城市与庞贝一起吞噬了,酿成了震惊千古的人间惨剧。当从外地赶来的人们远远地驻足瞠目呆视,映入眼帘的却是高出比原地面六公尺多厚的冷却并凝固的坚硬岩石。庞贝古城,意大利政府于1748年开始挖掘,至1960年基本完成,面积约六十三公顷的五边形台地城苑中的古罗马建筑物、工艺品及其生活遗迹保存完好,使其一举闻名于世。而对于同样具有丰富遗存的埃尔科拉诺,却没有引起意大利人如同对待庞贝一样的重视。只是到了1709年,有人在埃尔科拉诺遗址上打井,偶然发现一个古代剧场的废墟,并挖掘出一些雕像和大理石装饰品,从此方拉开了对埃尔科拉诺大面积开掘的序幕。但是,在前二百多年间,挖掘出来的只是大量的雕像、碑文和壁画等,因此意大利的历史学家和考古界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埃尔科拉诺濒临大海,较之庞贝距维苏威火山又远一些,火山喷发后,居住在埃尔科拉诺的人们潮涌般夺路或是乘船或是从陆地逃走,更多的人可能被大海吞没,故而埃尔科拉诺的遗址下不会有人的遗骨。谁知,三年前考古工作者却意外地在二十公尺深的一处遗迹中发现两具人体骨骼,后经两年多的发掘,又挖掘出一百四十余具人体骨骼和许多马匹的尸骸,从而打破了统治两个多世纪的埃尔科拉诺无人被维苏威火山埋葬之说。这一稀世考证,立刻轰动了世界考古学界。为此,万子美根据介绍并通过实地参观,怀着对人类及人性的深刻体认和祭奠般的凭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吸引与震撼,感奋不已地挥笔写了一篇通讯,便驱车来到新华社驻意大利首席记者谭岱生的办公室。

“谭老师,我写了一篇稿件,想请您给指正一下。”万子美开宗明义,言语恳切。

年长万子美的谭岱生虽然知道他到意大利不久,但彼此毕竟是同行,《光明日报》也是国内名列三甲的大报,另外他也得知万子美过去曾翻译过不少意大利的文学名著,在外国文学的翻译中颇有建树,所以谦逊地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万子美见状,进一步恳求道:“谭老师,或许您知道,我到意大利来前半年才刚刚跨入到新闻工作者的行列,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我的这篇稿子,是我到意大利来采写的第一篇通讯,务必请您给指点指点,看看怎么修改得好一些。”

本来素有一副热心肠的谭岱生见憨态可掬的万子美一副诚心诚意向他请教的样子,喜悦地一面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一面接过了万子美递给他的稿件。

“写得很好嘛,条理清晰,事情的原委交待得很清楚,行文流畅、洗练,不错,不错!”谭岱生看罢稿件,边鼓励万子美边在稿件的开头加了一段话:“传说中的埃尔科拉诺城的居民们到哪里去了?这个两千年的谜现在终于揭开。”然后还给万子美,说:“我冒昧地加了一段话,不知合适不合适,仅供你参考。”

万子美看过谭岱生加写的这段话,顿觉眼前似天霁云开,豁然大亮;又如醍醐灌顶,顿觉醒悟。也足见谭岱生帮人之诚恳及人格之品位。他觉得,这句话虽然文字不多,却是神来之笔,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和震聋发聩的作用,醒目地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关怀,极大地增加了文章诱人的魅力,便感动地说:“谭老师,您这段话加得太好了,谢谢!谢谢!”

由此,万子美举一反三,反复揣摩,深得写作通讯的“个中三昧”,从而深切体会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所说的“传神之难在目”的题旨。谭岱生加写的那段文字不正是传神之“目”么?

之后,万子美采写了一系列诸如《重归苏连托——访美人鱼和塔索的故乡》、《比萨——伽利略的故乡》、《又一个“庞贝”》、《神秘的“龟人”尸骸》和《斯卡拉——“歌剧之麦加”》等通讯,分别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公报》、《自然之谜》、《课外学习》、《环球》和《光明日报》等报刊采用,也得到谭岱生由衷的赞誉。

万子美在任《光明日报》驻意大利首席记者期间,集“四员”之长于一身,即报务员的手,通信员的腿,打字员的屁股,话务员的嘴。他不仅腿勤、嘴勤、手勤,而且还坐得住。冬去春来,岁岁年年,万子美宛如一辆开足马力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意大利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上奔驰穿梭。北自绵延一千二百多万米长的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南到西西里岛最顶端的科伦蒂岛角;西起与法国接壤的无名小城切萨纳托里内塞,东至远离亚平宁半岛内陆而散布在亚得里亚海汪洋中的圣多米诺岛和皮亚诺萨岛等,无处不留下他匆促而又坚实的脚步。为此,万子美不无自豪地讲,这么说吧,不要讲外国驻意大利记者像我这么经年累月地往外跑的不多,就是意大利本国的人像我把他们国家的犄角旮旯像篦子一样都梳理了一遍的也为数不多。

由于万子美勤奋敬业,不辞辛劳,在他十年的驻外记者生涯中,在国内和香港数十家报刊发表了上千篇反映有关意大利的新闻报道和学术类文章,同时还有上百幅照片,可谓硕果累累。

在谈到向国内发送这数以千计的稿件时,万子美面露甘苦地说,他们那时候向国内发稿可不像如今在电脑上发“e妹儿”,一点鼠标眨眼之间就传到国内了,下载后便可以编发刊用。那时先在稿纸上写完稿,再对照国际上通用的明码电报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成代码。过去他又没学过报务,因此将原稿翻译成电报代码比写稿件还费时费力。最后还要跑到附近的邮局,请意大利的报务员再发到国内,麻烦极了。这就不难想象,万子美采写和译发这么多稿件,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敏锐而准确发回国内,将耗费多么大的精力呀!

不仅如此,万子美另一个切身感受是,要当好一个恪尽职守的驻外记者,还要忍受得了在灯红酒绿的西方世界难以忍受的孤独与寂寞。

万子美作为《光明日报》驻意大利首席记者,领导上为照顾他们的夫妻生活,经与他爱人肖晓明所在工作单位外文出版社商洽,以借调的名义,肖晓明陪同万子美来到意大利。可是,过了不久,肖晓明就按捺不住地向万子美坦露了胸臆:

“子美,我想回国。”

“为什么?”万子美虽然知道肖晓明时常惦念留在国内的两个女儿,也间或流露出客居他乡的失落,但对她提出回国还是思想上准备不足。他以为,是自己在外面跑得太多,使肖晓明感到孤独,所以马上又问了一句,“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

“不!”肖晓明回答得很明确。

“那究竟是为了什么?”万子美不解地问。

“我是想回国工作。”肖晓明的语气很坚定,显然她这种想法已经酝酿已久。

“噢,明白了。”万子美知道肖晓明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她不甘心在意大利当“家属”,她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常言道,知妻莫过夫。且不讲万子美与肖晓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同窗四年多,就是从被“储备”到四五八四部队锻炼期间结婚,至今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也有十多年时间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呀,数不清的碰碰撞撞,道不尽的倾心交谈,还有谁在人生的羁旅中能够比万子美更了解自己的妻子呢?所以,当肖晓明提出“想回国工作”这句话时,万子美知道肖晓明这个想法与其说是征求他的意见,莫如说是向他宣布自己的决定了。夫妻之间贵在理解,而理解源于平等和通情达理。本来么,男人与女人只是性别的不同,在对待工作的向往和事业的追求上应该是绝对平等的。如今社会上存在着的女人依附男人的现象,一个是残存的男尊女卑的旧传统观念作祟,另一个原因也是有些妇女缺乏向社会向人生向命运抗争的精神。所以,万子美压抑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而语调平缓地说:“那你想什么时候走?”

“既然决心已经下了,那就年底之前吧。”肖晓明公开了自己的行程。

所以,万子美从到意大利之后大都是过独身生活。

一个人在国外,平时跑跑颠颠,忙于采访和写作,还觉不出有多么寂寞。但是,每到逢年过节,那空落落的滋味实在难以忍受。

抑或是肖晓明离开意大利后的一个圣诞节。华灯初上,罗马这个拥有教堂和修道院七百多座,还有七所天主教大学,市内又有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从而成为天主教圣地的城市,庆祝“主”的诞生的隆重景象是其他国家信奉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城市难以比肩的。

凌空傲放的烟火,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将夜空亲吻得如醉如狂,魂迷神倒。万子美居住的罗马市城南著名的古代驿道阿尔德阿蒂纳大道两厢的酒巴和饭店霓虹闪烁,如妩媚的笑靥,招徕“蹦迪”和饮酒作乐的俊男靓女。尤其是在阿尔德阿蒂纳大道起端的山坡上那一座座被绿树鲜花簇拥着的别墅内,鞭炮噼啪,彩灯柔曼,无不升腾着充满家庭温馨的浓郁气氛。

晚十时许,当在朋友家做完客的万子美踏上返回自己别墅的归路时,独自步行在寂静的小道上,刹那间便觉得自己的心被一只凶桿的大手猛地掏空了,又仿佛感到自己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无情地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还抑或冷丁地掉到寒彻砭骨的冰窟里,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凄寂,又那样的无助。万子美知道,这种在特定景况中产生的特有心理,是自己的心理与周围的氛围产生太大的反差造成的。毕竟,他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呀!凡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男人,谁不企盼此时此刻有妻子的欢颜和女儿的娇嗔呢?还有只能由家庭才能酿造而出的特有的温情与甜蜜。因此,此刻的万子美,觉得自己是一个鳏夫般的独行者,是一个不懂得享受人间快乐的苦行僧,也是一个对妻子与女儿不能带来欢乐的不称职的丈夫与父亲。

陷入孤苦与自责的万子美,虽然从朋友家到他居住的别墅充其量不过二百米的路程,可他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像灌满了铅,沉重地硬是迈不动步。他不知道自己步履蹒跚而滞重地走了多长时间,才心情郁闷地回到了别墅。幸亏此刻他爱人肖晓明适时地来了个问候与惦念的电话,方如一阵清风把他郁积在心里的孤寂与失落吹走了。他放下电话,自我安慰地学着影片《列宁在十月》中的一句话:“面包会有的,奶油也会有的!”

情感的积储与释放总是离不开分别、牵挂、守候、期待与重逢。当万子美的小女儿万万来到罗马后,从圣诞节到春节的一个多月时间,万子美几乎天天邀请朋友来家做客和举行“Party”以及玩耍,以期将过去失去的欢乐加倍予以补偿。

因此,万子美作为一个驻外记者,十年间独身一人采写这么多稿件着实难能可贵!

万子美采写的这些稿件,如果按同类项编纂,可分为人物专访、综合新闻、友好交往、文化艺术、企业经济、教育、科学技术、体育、风光名胜、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问题与思潮等,当你总览过这些文章,就会觉得万子美好像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战地摄影记者,冒着战火硝烟捕捉一个又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斗场面;又似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带着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狂喜去涉猎一个又一个尚未被认知的地带;同时也宛如一个具有理性的学者,在意大利这个具有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探赜索隐,广征钩沉。所以,敏锐与笃行,激情与智性,慎思与领悟,信仰与明辨,赅博与翔实,构成了他新闻写作非同一般的品格与境界,释放着如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扮演的将西方的文明带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明介绍给西方的和平与友谊的使者的渴求与情怀。

几年前,万子美在上千篇文章中精选了一百一十九篇,以《透视意大利》为书名在国内出版,并且两年之内二次再版,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关注与喜悦,认为万子美这部著作如果从一个外国记者向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全面介绍意大利的角度讲,其价值不亚于当年《马可·波罗游记》所发挥的使意大利人对中国古老文明的了解。所以,万子美的斐然功绩,在外国驻意大利的记者中无与伦比。

为此,意大利全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万子美“功勋摄影师”称号。

为此,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授予万子美意大利共和国最高殊荣——“共和国功勋骑士”称号。正如前文所述,由意大利驻中国大使罗西代表总统给他颁发了证书与勋章。

为此,意大利政府特地在名为奎利纳莱宫的总统府举行极为隆重的赠书仪式,总统科西嘉亲自从万子美手中接过《透视意大利》一书。

那天,罗马城阳光明媚,到处是鲜亮欲滴的绿,空气中升发着微醺的暖香。万子美意气风发地走进金碧辉煌的总统府,见年近七旬的总统科西嘉正微笑着迎接他,立刻抢步上前,握住科西嘉总统的手,感动地说:“总统阁下在百忙之中为我举行赠书仪式,十分感谢。”已经鹤发稀疏的科西嘉总统一面翻阅《透视意大利》一书,一面慈祥而谦然地说:“你把意大利介绍给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而伟大的中国,意大利政府应该感谢你,意大利人民应该感谢你。”万子美边听边恭敬地向科西嘉总统颔首:“谢谢总统的褒奖。”接着,科西嘉总统叫万子美面对而坐,与他拉家常似的长谈了一个多小时,那亲和而温暖的气氛与当时社会上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寒流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因为那年,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过后不久,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关系骤然降温。因此,这次赠书活动的意义则非同寻常,也足以显见意大利政府对万子美的高度褒奖。

为此,作为意大利国中之国的圣马力诺共和国国家元首泰伦奇举行就职仪式,不仅致函特邀万子美参加,而且在就职仪式中专门接见了他。

为此,在万子美任《光明日报》驻意大利首席记者期满即将回国时,意大利总统科西嘉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告别仪式。意大利共和国总统为一个外国驻意大利的报社记者举行离任前的告别仪式,这在所有外国驻意大利记者中除万子美外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以上这么众多的“为此”,万子美在意大利赢得了多么崇高的奖赏啊!

第四章

1991年,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万子美心存依恋地离开耕耘长达十载的新闻工作领域,虽难为之,但又不可不为之地毅然返回意大利弃文从商,“扑通”一声“下海”了。

不过,万子美起初下的是“公海”。

但是,由于“公海”浩淼,有碧波荡漾,也有云谲波诡,鱼龙混杂,鲸鲨称雄,所以他遵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信条,在“不辱使命”的前提下,不得不游出了“公海”。

可是,万子美觉得两手空空地回国,又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因此便一咬牙,一个猛子扎进了“私海”。

人说:“文人下海,十个九败。”

万子美是纯粹一个知识分子,从家门进学校门,从学校门进报社门,又是个地道的“三门”干部,在竞争之惨烈程度酷似战场的商战中能有作为吗?况且由文人变商人,这个角色的转换仅仅靠学会经商技巧是难以完成的,还有“质”的蜕变。那么,儒雅多半生的万子美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心血来潮?或者说是自不量力?

没有失去理智的万子美曾这样扪心自问。

头脑依然清醒的万子美也曾独自憋闷在房间里自问自答。

但是,用万子美的小女儿万万在回答笔者提问的“你认为你爸爸的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爸爸不知给您讲过没有他上大学时,每天傍晚非一口气跑到自己给自己规定的目标运河不可,这就是他的个性。”那么,进退维谷的万子美自问自答的结论是:既然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彷徨徘徊,优柔寡断。要横下一条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儿来,不达目的不罢休!

然而,干的决心万子美是铁定了,但干什么他却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油锅都烧热了,还不知炒什么菜,这是不是万子美太唐突了?

不,这恰恰是万子美老练的表现。经商如同打仗,一定要选择好主攻方向,尤其是要选择好突破口,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战而胜之。所以,万子美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一着不慎而全盘皆输,张开如炬的目光,开始着手对意大利的商品市场进行广泛而细致的审视与调査摸底。

有的朋友见万子美整日东跑西颠,关切而玩笑地问:“老万,头上满天云,哪片云彩有雨呀?”

“是呀,怎么光听到打雷,总不见下雨呢?”

万子美充满自信地回答:“天空云多不下雨,那是缺少积雨云。积雨云有了,顷刻之间便会大雨如注,当心淋你们个落汤鸡。”

“老万,你要真能下场大雨,我们成个落汤鸡也认了!”朋友们听了万子美诙谐而充满信心的话,高兴得大笑不止。

万子美对意大利商品市场的调查虽然涉猎的范围比较广,但却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把脉般诊断着商品市场的大格局。这完全得益于他在任《光明日报》驻意大利首席记者期间曾对该国企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的采访和分析研究。

他认为,意大利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是建材、纺织、皮革制作、服装、印刷和食品等,而生产和经营这些传统支柱产品的主力军,又主要是中小企业。据了解,目前意大利全国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近一百万家,而在这些众多的企业中,除屈指可数的伊利、埃尼、菲亚特和蒙特爱迪等财团和部分大型企业外,占全国企业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每年的年产值几乎占全国生产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所以,意大利有“中小企业的王国”之称。这些中小企业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一方面是他们生产的产品原料大都是意大利的产品,并且又具有传统的精湛工艺,不仅吸纳就业率高,而且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小,船小好掉头,随着市场的调节和工艺的变化,转换产品快,机动灵活,时刻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中小企业,结构严谨,互补性强,宛如一块块大小不同和色泽不一的晶莹剔透的石子,通过市场的整合,将其有机地排列在一起。意大利人将这种工业结构形象地称之为“镶嵌画”,即精致而细密。可是,近些年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上众多国家带来产业结构的大变革,意大利的机械、冶金、化工、汽车、电子等一些体现先进技术的产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并且方兴未艾。如果在当代崛起的新兴产业群中寻找一个种类,再打个时间差,即利用意大利的先进技术改造尚处于技术滞后又生产成本低的中国产品,再采取国际贸易惯用的“定牌生产”的运作形式,岂不是一举两得!

万子美通过朋友提供的信息,加之自己的论证,决定在意大利经销一个家族式的企业生产的名不见经传的“费尔姆”牌电机。于是,他带上此种电机的型号以及各种技术参数,马不停蹄地回到国内,经过认真而细致的筛选,最后与北京电机总厂达成了协议。从而,万子美迈出了其经商的第一步。

但是,万子美在“商海”里遨游的前两年,以他的话讲尚处于“狗刨”阶段,即小打小闹,只是“扑嗵”几下子,不成规模,自然也成不了气势。谁知,到了第三年,万子美却是“浪遏飞舟”了。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这又是有人认为之于万子美根本不是机遇的机遇。

因为,这次机遇的较量双方,俨然目前中国的拳击运动员挑战美国的泰森和英国的刘易斯,或者是中国的足球队挑战足球王国巴西队。两者实在不在一个档次上。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意大利的某城市将要修建一座欧洲最大最具现代化水准的国际机场,需要数量相当可观的电机。消息一公开,不仅意大利电机行业的几个“巨无霸”虎视眈眈,而且连世界上的几个王牌电机集团如德国的西门子、英国的ABB等都摩拳擦掌。

一时间,此国际机场的电机份额就成了众多电机龙头老大的必争之地,并将一决雌雄。

因为,谁抢占了该国际机场的电机份额,就意味着谁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电机市场赢得了信誉,并站稳了脚跟。

为此,其竞争之激烈将如刀光剑影,充斥着冷兵器般人的寒彻。

在这巨大的利益角逐面前,酷似位于罗马市区与君士坦丁凯旋门相比邻的当年古罗马斗兽场里的情景,在奴隶与奴隶和奴隶与野兽的角斗中,有你无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在这场财力加名气的较量中,万子美那默默无闻的“费尔姆”牌电机,要想在该国际机场的电机份额中争得一席之地,岂不如同以卵击石和虎口拔牙?

可是,万子美的“费尔姆”牌电机不仅名正言顺地在该国际机场登堂入室,而且抢占的电机份额居然高达百分之五十以_上。

当万子美的“费尔姆”牌电机在该国际机场所占的电机份额一经公诸于众,使电机行业的“大哥大”们不啻于听到老鼠吃了只大象和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愕然者有之,困惑者有之,疑虑者有之,震怒者有之,沮丧者有之,认为纯系天方夜谭者也有之。

莫非万子美长有三头六臂不成?或者会施展什么魔法?非耶!

“是不是因为‘费尔姆’电机的价位低?”笔者曾向万子美直言问到。

不是。万子美直率地说,你提的这个问题,代表了不少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其实,持这种思维定式的人恰恰忘记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叫作“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句至理名言正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他接着图解性地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一些初到美国从事服装生意的中国人,开始把服装的价位压得很低,他们以为自己的服装质量不错,价格又便宜,肯定会好销。没想到,看过价位的美国人一摇头,说一声“NO”,转身走了。后来这些中国商人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刻把原来服装的价位提高到了足以令人张口咂舌的程度,谁知这样一来,美国人反而问津了,不惜高价购买。还有一件事就是发生在意大利。本来,北京生产的景泰蓝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工艺品,具有皇家气派。一件工艺精湛的景泰蓝如果在北京王府井工艺品门市部,少则标价几千元,多则乃至上万元。可是,我们有些在意大利罗马摆地摊的同胞,却将景泰蓝摆在地上或者集市似的摊位上,价格比北京潘家园“鬼市”上的还便宜,结果意大利人很少买。可是,不少意大利人到中国来旅游,却不惜花高价在北京王府井工艺品门市部和琉璃厂古玩店购买景泰蓝,又不远万里带回意大利。为什么?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那么万子美究竟是靠什么取胜的?

万子美说,他战胜众多“宠然大物”的法宝,首先是他的电机质量能够站得住;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靠他长期积累的“社会财富”。而这个“社会财富”用国内流行的一句歌词,即“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这是一个多么珍贵而神圣的字眼儿呀!

万子美由此进而谈到朋友。他说,他在意大利多年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新闻界的,有政界的,有企业界的,有外交界的,有文化界的,其中还包括民航界的。这些朋友,没有一个在结交过程中是靠吃吃喝喝,或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或互相利用而成的。完全是以诚相待,而诚至谊厚。革命老人谢觉哉在杂文《知己难》中曰:“人之相识,贵相知心。”鲁迅的名言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清朝时的金缨有一幅格言对联,上联为: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下联是: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所以,交友也体现人格魅力,无欲则刚,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为朋之道。

万子美在抢占该国际机场电机份额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他的电机生意的出口额骤然提高了数十倍。

万子美在经销电机产品中,坚持“做单”,对自己应得的利益不遮不盖,对供销双方像交朋友一样以诚信为上,把他们应得的利润也讲得清清楚楚。三方各尽其责,各自固守各自的阵地,互为利益。

“您有没有发现厂方暗地里搞小动作?”笔者所以提出这种忧虑,是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儿子前几年也扮演如万子美一样的角色,与国内一个厂家购货,结果这个厂家暗中给澳大利亚的销售方寄样品并暗中压价,企图“撬行”。

万子美听罢微微一笑,说,这种事情他曾经听说过不少。不过,他倒没有发现他的供货方这么干。这说明这个厂家注重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鉴别企业的领导人能不能成为朋友的试金石。其实,笔者的儿子原来合作的那个厂家,不仅短视,而且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即心地不善,耍鸡鸣狗盗一类的小把戏。他们却忘记了一个约定俗成的铁律,即对朋友耍奸使滑的人,别人能不担心与他合作会成为第二个被欺骗者么?这种出卖朋友的人还有什么诚信可言?所以,不能把朋友当朋友的人永远得不到朋友。到头来只能是咎由自取,变成孤家寡人。正如老百姓所说,不论干什么事情,终究老实人不吃亏。经商也要人格至上。

万子美随着经商的成功以及在意大利华人社会中的威望日隆,一种储备已久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向志同道合的旅意侨胞中的侨领们公开提出,大家集资,办一份华文报纸。其目的是,近几年到意大利经商的华人骤增。1980年万子美曾协助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写过一次侨史,那时整个意大利的华人还不足三千人,而不到十年时间,意大利的华人已超过二十万,仅居住在罗马市的华人就有二三万人。而新到意大利来的华人,主要从事餐饮业和服装加工业,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看不懂意大利文的报纸,相当一部分人只能听懂基本生活用语的意大利话。这样一来,不少华人同胞由于不能全面而及时地掌握意大利的法律和地方的法规,常常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如果办一份华文报纸,发挥其“收音机”及“扬声器”的功能,将得到的消息及时传达给广大侨胞,不仅能够起到保护华侨华人利益的作用,而且还通过刊登国内的政治动态和经济发展等消息,使他们了解祖国的形势,提高其对祖国的关爱程度。万子美的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有识之士的响应与支持。

于是,万子美从这份定名为《新华时报》发刊词的撰写,到报纸栏目版块的设置等,都是亲自动手,整整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中,他舍弃了自己的生意,全身心地投入,并带头出资,还担任了该报的首任总编辑。

现将获得广大旅意侨胞击节称颂的万子美亲笔撰写的《新华时报》发刊词,全录如下,以飨读者。

如同呱呱面世的婴儿,恰似破土萌发的新芽,《新华时报》沐浴着三月的春风和晨曦,在凯撒大帝的故都,伽利略和达·芬奇的祖国诞生了。

婴儿的面世离不开母亲的营养,新芽的破土少不了阳光土壤和雨露的滋润。《新华时报》的问世,首先应当感谢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和侨界各方面人士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没有这些条件,就没有今天的《新华时报》,此之昭然。

作为一份立足于异国他乡的中文报纸,她的读者群体自然离不开华侨华人社会。因此,《新华时报》的办报方针,除了客观公正等这些新闻媒体的基本原则之外,服务于华侨华人社会,维护侨界的安定团结,促进华侨华人社会的繁荣进步,将是她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首要任务。

《新华时报》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为了把她办成一张内容丰富,涉猎面广,可读性强,知识性、趣味性兼备的新闻读物,报纸开设十二个版面(创刊初期为八版),每周出版二期(周一版和周四版),为了兼顾到各个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在栏目的设计上将做如下安排:国际新闻,中国新闻,意大利新闻,侨乡快讯,侨界动态,经济信息,科学技术,报刊文摘,文学艺术,医疗保健,现代生活等。

作为华侨华人社会的共同财富,《新华时报》希望能够随时听到您的意见、建议、批评和监督。以便不断改进、完善,使她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需要的是百家争鸣的轻松活跃的局面,百花齐放的繁荣璀璨的春天。所有的兄弟报刊都将是我们团结合作的伙伴,在团结合作中共存共荣,共同发展。

《新华时报》希望成为您侨居生活的伙伴和可以信赖、可以交流的忠实朋友。

《新华时报》一经创办,立刻成了侨居意大利的广大侨胞的“及时雨”。

意大利政府新的“卫生法”颁布后,对餐饮业的卫生条件提出了更加明细的规定,如果不能及时达标,一旦被警察查出,就要毫不留情地封你餐馆的门。《新华时报》及时将“卫生法”的条款详详细细地刊登在报纸显要版面上,广大从事餐饮业的侨胞看后马上采取了措施,避免了在生意上造成损失。

还有,不久前意大利政府颁布了一项特殊法律,主要为了解决非欧盟国家的移民身份合法化。其中明确规定,只要有证明,证实在此法律颁布之前有人雇用你,就可以取得居留身份。《新华时报》以最快的速度将意大利政府的这个法律刊登出来,帮助不少过去曾“黑”着的侨胞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万子美还担任意大利《欧华时报》的总顾问,为办好该报出谋划策。

在万子美的名片上,赫然嵌印着如下头衔:

意大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

意大利华商总会常务副会长;

罗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副会长。

在万子美的名字下面,乃是获得殊荣的“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

凡是了解海外华人社团的人士都深谙,这些名目繁多的侨团有的因血缘(如万子美任副会长的罗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而成立,有的因业缘(如万子美任常务副会长的意大利华商总会)而成立,有的因地缘(如法国福建三明同乡会)而成立,有的因姓缘(如泰国曼谷李氏同乡会)而成立,有的因族缘(如世界客家人联合总会)而成立,有的因性别(如匈牙利妇女联合会)而成立,等等,不一而足。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这些华侨华人社团就其本质意义,还是维护华胞之间的利益。此外,其还有一个功能,即接待来自国内的这样那样的考察团与访问者。有基于此,故大凡华侨华人社团的领衔人物,一个是德高望重者,一个是热心公益者,还有就是财力雄厚者,但一般都三者兼而有之。

万子美告诉笔者,由于侨胞推举他担任这些华侨华人社团的职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每年至少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侨团方面的工作,有一次还差一点搭上性命。

那是1996年的一天,万子美凌晨四点起床,洗漱完毕后,早餐都没吃,驾上他的本田牌汽车,行驶六百多公里,于十时许赶到米兰,与一个客户洽谈生意。午饭后,又驾车赶到二百公里外的都灵,与另一个客户洽谈生意。万子美将一天的两次生意洽谈结束,找到下榻的旅店,已经到了子夜时分。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电话是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商务参赞打来的,告诉万子美国内来了一个考察团,并且这个考察团是来自万子美的家乡,希望他明天与考察团见个面。万子美听罢虽然面露难色,因为他觉得从凌晨到深夜自己连个吨儿还没打,太累了,可是他又觉得家乡的考察团到了罗马,作为侨团的负责人和乡亲,不见个面儿也说不过去,所以他还是马上告诉商务参赞,说他明天一定赶回罗马。

从都灵到罗马的距离接近七百公里。

万子美在高速公路上以一百六十公里以上的时速奔驰。到东方天际吐出鱼肚白,万子美已经行驶到了罗马市的环城路。可是,整整二十多个小时没合眼的万子美的精力已经超负荷地透支了。尽管他一再告诫自己千万别睡觉,甚至用手掌“啪啪”地猛击脑门,可是,他还是神志恍惚了。就在这时,本田汽车像匹脱缰的野马,呼啸着冲出了环城路,一连翻了几个跟斗,最后仰面朝天地瘫卧在地上。然而,或许是上帝保佑,或许是好心人必有好报,或许是幸运使然,万子美虽然随着汽车上蹦下跳,本田汽车彻底地报废了,可是他从头到腿连块肉皮都没有擦破。

当万子美的爱人肖晓明得知他在翻车事故中庆幸地安然无恙时,抑制不住地责怪他,明知自己已经累得不行了却还硬撑着往回赶,要是真有个好歹,岂不再后悔也晚了!再说,意大利侨团负责人又不只他一个,干什么自己非不要命地往回赶不可?最后,肖晓明又气愤地加了一句:“你对侨团的事儿那么上心,对自己的女儿却大撒手!”

万子美听着妻子的嗔怪,“嗯”、“嗯”地表示虚心接受。

因为,肖晓明的指责并没有错。

那年,刚刚十九岁的小女儿万万由北京来到意大利读书。可是,万子美将来到罗马后还没有独自出过家门的万万送到二百公里外的佩鲁贾的学校,说一声:“万万,爸爸工作忙,你要有什么事情就给爸爸打电话,要是家里的电话没人接,就打我的手机。好,爸爸走啦,拜拜。”于是,他就这样将万万“放鸭子”了。

一个女孩子家,对意大利语还不精通,在北京有母亲照顾,也从来没有单独生活过,万子美扔下就不管了,作为母亲的肖晓明将万子美对待侨团事务的关心程度与对待女儿相比,能没有埋怨情绪吗?

不过,万子美每每提及小女儿万万,都充满成就感地说:“我这个小女儿,独立生活能力特别强,敢干,泼辣,干什么都不怵,干什么什么行,这大概就是当初让她独自摔打的结田”果。

笔者打趣地问道:“这话您给嫂夫人讲过吗?”

万子美诙谐地一笑:“虽然没有这么说过,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呀!”

“哈哈哈……”笔者与万子美会心地笑了。

尾章

新的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将愈发激烈。年已花甲的万子美如沐春风,精神勃发,雄心不减。他正以不断开拓的精神,与时俱进,以大思路、大手笔,争取有大作为。

在经商上,他过去经营的只是常规电机中的中型电机,现在已扩大至常规电机中的大型和小型电机。

不仅如此,他根据意大利乃至欧洲电机市场的需求,正大胆而审慎地着手两项新举措:一项是小型电机的轻型化,另一项是扩大电机生产的新品种,如防爆电机、工业电机中的制动电机和起重电机等等。

在造福桑梓上,一是他将矢志不渝地继续为武汉的滠口盘龙大桥融资;第二就是他和时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总工程师的同乡田昌卓先生共同倡议策划在武汉市黄陂区建立一座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华侨创业园”。在大红缎面的创业园规划册上,由万子美出词并由田昌卓挥毫,郑重地写上“把根留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同时,他与田昌卓先生首先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已明确表示,准备将自己的“机电基地”放在这个“创业园”中。

倘若谈起万子美对家乡的怀恋之情,他曾经风尘仆仆地来到父母的坟茔前,躬身肃立,默默地告慰道:“父亲,母亲,今天,你们的儿子子美回家来看望你们二老双亲来啦。自从儿子离家以后,虽然没有在父母膝下燠釜加薪,嘘寒问暖,但是,儿子却没有辜负二老的教导与期盼,在外发奋读书,努力工作,无一日虚度年华,游戏人生,也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父母争了气。常言道:忠孝难以两全。望父母的在天之灵,能够理解儿子的一片苦心,儿子就足以欣慰了……”同时,另有其抒怀诗二首为证:

乌发离家皓首回,

祖屋三间再度晖。

堂上似闻老父喘,

灶前不见慈母炊。

巷陌朦浓根基在,

乡音依旧人面非。

亲情邻谊游子泪,

点点滴滴手中杯。

西辞黄鹤今朝回,

桑梓长空任情飞。

汉阳树下祭先祖,

鹦鹉洲畔添新晖。

一楼三水催人泪,

乡音楚语醉心扉。

敢问亲情何如此,

只缘碧血浓于水。

万子美在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班前就读的黄陂一中的几位老师,得知万子美所取得的不凡业绩和报效家乡父老的心愿后,用遒劲的行楷在一个折册上充满赞誉地写道:

阅报获悉回籍考察并载得异国殊荣谊在梁园实与有荣耀焉因此特贺忱幸喜之日一顾桑梓亲睹西陵新貌定多良感匆此并祝旅途平安。

张绍奇(中学校长)

王士毅(中学语文老师)

李明慈(中学政治老师)

壬午年八月二十三日

在侨团建设上,万子美正在蕴聚着情感的张扬与提升。他与意大利的侨领们正在策划成立意大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这个事关祖国统一的洪钟大吕般的题旨上,书写出激越壮美的华章。

在万子美于罗马参加意大利政府第二次为其加勋期间,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他应《欧华时报》的邀请,为该报写了一篇题为《伟大中华文化中新增添的宝贵财富——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社论。此文既充满赞誉、讴歌与祝福,但又别有洞天,质朴无华,掷地有声,准确而恰当地反映了海外千千万万个游子的心声,读后如清风徐来,爽人肌肤。现全文录之,相信读者阅罢会大呼之“快哉”:

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十二亿中国人满怀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了。这是一次不仅对中国而且将会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会。

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成功地为地球上解决了五分之一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使十二亿人达到温饱,信心十足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功不可没的盖世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十二亿中国人为世界、为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所做的巨大贡献。

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一支独秀,以平均百分之七的递增速度持续发展,朝着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迈进,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这一伟大奇迹,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证明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方向。证明了“三个代表”的理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正确思想。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经济建设,是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靠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去摸索,去实践,去总结。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三个代表”的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摸索,实践,总结而形成的真谛,是伟大的中华文化中新增添的宝贵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向世界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选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就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人间奇迹,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发展,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智慧,和通过实践中选定的符合自己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北京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事件,只不过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在当今世界的各种重大国际事务中都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立场,中国的态度,中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骄傲,感到扬眉吐气,海外的华侨华人更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我们衷心祝愿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篇社论独具见地地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所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新华网、人民网以及诸多其他网站纷纷予以全文转载。

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激情和坚定信念的万子美,今后的道路将更加广阔,今后的业绩将愈发辉煌。

(2002年10月28日写毕,先后辑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华人世界英才传略大系》第一辑和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世界华人传略大系》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