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
15277500000032

第32章 李愬雪夜入蔡州

“原文”

〔元和十二年春正月〕……李愬至唐州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愬知之。有出迓者,愬谓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耻,敌使来拊循尔曹。至于攻战进取,非吾事也。”众信而安之。

“译文”

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正月……李愬到达唐州。当地的部队正多次作战失败,士卒都害怕打仗。李愬了解到这一点。有出来迎接的,李愬就对他们说:“天子知道李愬柔懦,能忍受战败之耻,所以叫我来安抚你们。至于攻战进取,不是我的事。”大家相信了,安下心来。

“原文”

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淮西人自以尝败高、袁二帅,轻想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译文”

李愬亲自巡行看望士兵,遇到伤病者则加以慰问抚恤,不讲究长官的威严。有人认为军政不整齐提出意见,李愬说:“我并非不知道。过去袁尚书专以恩惠来博取贼军好感,使贼军不把他当一回事,听说我来了,必然会加强防范。我故意做得不整肃让他们看,他们一定以为我懦弱而松懈下来,然后才可以想办法解决他们。”淮西人自以为曾经打败过高、袁二帅,对过去名位低微的李愬不重视,因而不再有所防范……

“原文”

二月……李愬谋袭蔡州,表请益兵,诏以昭义、河中、鄜坊步骑二千给之。丁酉,愬遣十将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贞元中隶安州,与吴氏战,为其所擒,自分死矣,吴氏释我而用之,我因吴氏而再生,故为吴氏父子竭力。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译文”

二月……李愬计划袭取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马,皇上下诏从昭义、河中、鄜坊抽调步骑二千给他。丁酉(初七日),李愬派十将马少良率领十多名骑兵巡逻,碰上吴元济的提生虞候丁士良,打起来,把丁士良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的勇将,常给唐、邓东境造成麻烦。兵众要求挖他的心,李愬答应了。过一会召他来责问,丁士良毫不畏惧。李愬说:“真是大丈夫啊!”叫给他松绑。丁士良才自己表白道:“本来不是淮西军人,贞元年间编入安州军籍,与吴氏作战,被他们俘获,自己料想会死,吴氏却释放我并加以任用,我因吴氏而得到再生,所以给吴氏父子尽力。昨天力屈,又为公所擒获,也料想会死,如今公又使我活下来,请出死力来报答公的恩德。”李愬就给他衣服器械,任命为捉生将……。

“原文”

丁士良言于李愬曰:“吴秀琳拥三千之众,据文城栅,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近者,有陈光洽为之谋主也。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公先擒光洽,则秀琳自降矣。”戊申,士良擒光洽以归……

“译文”

丁士良对李愬说:“吴秀琳拥有三千人马,据守文城栅,是贼军的左臂,官军之所以不敢进攻,是因为有个陈光洽充当他的谋主。陈光洽勇而轻率,喜欢亲自出战,请为公先擒获了陈光洽,吴秀琳自然会投降。”戊申(十八日)。丁士良把陈光洽捉了回来……

“原文”

三月……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戊子,李愬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唐州刺史李进诚将甲士八千至城下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众不得前。进诚还报:“贼伪降,未可信也。”愬曰:“此待我至耳!”既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马足下,愬抚其背慰劳之,降其众三千人。秀琳将李宪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义而用之。悉迁妇女于唐州。于是唐、邓军气复振,人有欲战之志。贼中降者相继于道,随其所便而置之。闻有父母者,给粟帛遣之,曰:“汝曹皆王人,勿弃亲戚。”众皆感泣……

“译文”

三月……吴秀琳要献出文城栅向李愬投降。戊子(二十八日),李愬到达文城西边五里以外,派唐州刺史李进诚带上甲士七八千到城下招降吴秀琳,城上箭和石块如雨一般地打下来,兵众无法向前。李进诚回来报告说:“贼军假投降,不可相信。”李愬说:“这是一定要等我前去!”到了城下,吴秀琳收起兵器拜倒在李愬的马脚下,李愬抚着他的背慰问,收降了他的兵众三千人。吴秀琳部将李宪勇敢能打仗,李愬给他改名忠义并加以任用。又把文城栅里的妇女都搬迁到唐州。于是唐、邓军的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人人有了求战之心。贼军来投降的人,一路上络绎不断,都就便给予安置。知道有父母的,就发给粟帛遣送回家,说:“你们都是皇帝的百姓,不要抛弃亲属。”这些人都感动得流泪……

“原文”

五月……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率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祜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

“译文”

五月……李愬厚待吴秀琳,和他谋划攻取蔡州。吴秀琳说:“公要攻取蔡州,非得到李祐不可,秀琳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有勇有谋,驻守在兴桥栅,常常侵害官军。庚辰(二十日),李祐率领士卒在张柴村收割麦子,李愬把厢虞候史用诚叫来,告诫他说:“你带着三百名骑兵埋伏到他们那边的树林里,再派人到他们前面去挥舞旗帜,做出要放火烧他们麦堆的样子。李祐一向轻视官兵,必然轻骑来驱赶。你就叫埋伏着的骑兵出来掩袭,一定把他擒获。”史用诚按照了李愬的计谋把李祐活捉回来。将士们因为李祐过去杀死过很多官兵,争着要求杀掉他。李愬不允许,给他松了绑,用待客礼节对待他。

“原文”

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祜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谍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祜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想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

“译文”

这时李愬想要袭取蔡州而愈加注意保密,只是找来李祐和李忠义,叫旁人避开然后商量,有时甚至到半夜,其他人都不能听。将领们恐怕李祐会叛变,多劝李愬不要这样,李愬却对李祐越发亲密,士兵们都很生气,各支军队每天都有文书来声称李祐要做吴元济的内应,而且说是抓获敌人的间谍交待的这一事情。李愬怕这些流言蜚语先传到皇上那里,自己来不及救护李祐,于是拉着李祐哭道:“难道上天不想平定吴贼吗!为什么我们两人相知之深,却敌不过众人之口。”因而对大家说:“诸君既然对李祐有怀疑,那就把他送到天子那里处置。”就给李祐带上刑具,送往京师。事先秘密上表说明情况,并且说:“如果杀了李祐,攻占蔡州就无法成功。”皇上下诏释放李祐,把他还给李愬,李愬见他后十分高兴,拉他的手说:“你能保全下来,真是社稷有灵啊!”于是任命他为散兵马使,叫他佩刀巡逻警卫,在自己营帐中出入,有时和他同宿,秘密交谈通宵不睡。有人在帐篷外面偷听,只听到李祐感动哭泣的声音。当时唐、随的牙队有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的精锐,李愬又派李祐充当六院兵马使……

“原文”

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译文”

乙酉(二十五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马前往援救,官军失利;大家都很不痛快,李愬却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于是招募敢死的战士三千人,称之为“突将”,从早到晚亲自去指点训练,让他们经常做好行动的准备,要用来袭取蔡州。正好碰上多天有雨,到处积水,没有能出动……

“原文”

九月……甲寅,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吾虞,正可击也。”遂往,克其外城,斩首千余级。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令曰:“敢退者斩。”返旆力战,献忠死,淮西兵乃退。或劝愬乘胜攻其子城,可拔也。愬曰:“非吾计也。”引兵还营。

“译文”

九月……甲寅(二十八日),李愬要去进攻吴房,将领们说:“今日是往亡日。”李愬说:“我们兵少,不足以作战,应当出其不意。他们因为往亡日而不防备我们,正可以去攻打。”于是前往,攻克吴房外城,斩首一千多。余下的贼军退保子城不敢出来,李愬引兵撤退以诱敌,淮西将孙献忠果真带了五百骁骑追上来从后面冲击官兵,官兵受惊,要退走,李愬下马,坐在胡床上,下令说:“敢后退者斩。”回军力战,孙献忠战死,淮西兵败退。有人劝说李愬乘胜进攻子城,可以攻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打算。”就带领兵马回营。

“原文”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赢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

“译文”

李祐对李愬说:“蔡州精兵都在洄曲和四境拒守,守蔡州城的都是一些老弱兵卒,可以乘虚直抵州城,等外边的贼将听到消息,吴元济就已经就擒了。”李愬同意他的主张……

“原文”

冬十月……辛未,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等等留镇文城,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椭,整羁鞠,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人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译文”

冬十月……辛未(十五日),李愬叫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等人留下镇守文城栅,派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驱,自己和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叫李进诚率领三十人为后卫。军队出发,不知道去哪里。李愬说:“只管往东走!”走了六十里,天黑了,到达张柴村,把戍卒和烽子全都杀了,占据了栅寨,叫战士稍稍休息,吃点干粮,整理好了马络、缰绳,留下义成军五百人镇守,以阻挡朗山那边的救兵。派丁士良率领五百人破坏通往洄曲和各条道路上的桥梁。再乘夜带领部队开出栅门。将领们请示去哪里,李愬说:“进蔡州城擒捉吴元济。”将领们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这时刮风下大雪,旌旗被风撕裂,沿路都可以看到冻死的战士和马匹。天又阴黑,从张柴村往东的道路都是官军不曾走过的,人人都自以为必死无疑;但怕李愬,无人敢违抗。到了半夜里,雪下得越发大,行军七十里到达蔡州城。近城处有个鹅鸭池,李愬叫惊打鹅鸭使敌人听不到军队行动的声音。

“原文”

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译文”

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以来,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人也不作防范,壬申(十六日)四更天,李愬到达州城下,城里没有一个人发觉。李祐、李忠义用铁锄在城墙上凿出许多可以容脚的小坑坑,抢先爬上去,壮士都跟上。守卫城门的士卒还在熟睡,统统被杀掉,只留下敲打更的,叫他们照常敲着木梆打更。于是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办,城里都没有发觉。到鸡叫时雪也止了,李愬进据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向吴元济报告说:“官军到了!”吴元济还没起床,笑着说:“这是那些被俘虏的囚徒在作乱,等天亮后要统统杀掉。”又有人报告说:“州城已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子弟们来向我要求发寒衣。”他起床,到院子里听外面动静,只听到李愬军中号令说:“常侍传下命令。”答应的有近万人。吴元济这才紧张起来,说:“是什么常侍,能到这里来!”于是率领左右登上牙城拒战。

“原文”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译文”

当时董重质拥有精兵一万多驻扎在洄曲,李愬说:“吴元济所期望的,是董重质这支救兵!”就探访董重质家,好好地安抚他们,派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晓谕董重质,董重质就一个人骑马来见李想投降。

“原文”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脯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译文”

李愬派李进诚攻打牙城,把外门打毁,占领了甲库,取得储藏的器械。癸酉(十七日),再攻打,放火焚烧南门,居民抢着背负柴草来支援,射到城上的箭矢就像刺猬毛那么多,黄昏时,门烧坏,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搭上梯子让他下来。甲戌(十八日),李愬用槛车把吴元济送往京师,并且向裴度报告。这天,申、光二州及其他镇兵共二万多人相继前来投降……

“原文”

董重质之去洄曲军也,李光颜驰入其壁,悉降其众。庚辰,裴度遣马总先入蔡州慰抚。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余人入城。李愬具鞬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

“译文”

董重质离开洄曲军以后,李光颜就快速进入洄曲营垒,使驻军全部归降。庚辰(二十四日),裴度派马总先进蔡州慰问安抚。辛已(二十五日),裴度建了彰义节度使的旌节,统率降卒一万多人进入州城。李愬全副武装出来迎接,在路边下拜。裴度要退避谦让,李愬说:“蔡州人凶顽狂悖,不识上下名分已有几十年了,希望公借此做个样子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

“原文”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

“译文”

李愬率领军队回到文城栅,将领们向他请教道:“开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虑,胜于吴房而不攻取,冒大风雪而不中止,孤军深入而不畏惧,但终于成功,这都是大家所不能理解的,请问这究竟是什么缘故?”李愬说:“在朗山失利,则贼军轻视我而不作防范。攻取吴房,则贼众逃进蔡州,全力固守,所以得把吴房留下使贼军分散兵力。风雪阴晦,则烽火接不上,无从知道我军到达。孤军深入,则人人都拼死,战斗力自然就会倍增。要看得远的人不会去看近处,考虑大处的人不会计较细微末节,如果小胜就骄傲,小败就忧虑失措,把自己先扰乱了,怎谈得上立功呢!”大家都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