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语文卷)
15279800000003

第3章 语文教师成长的操作模式

改革必须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否则终将流产。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及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其成功的原因无不在于有思想基础作为强大的保障。对于教育改革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用行政命令“要求”教师要做什么,而应“引导”教师去做什么,从而引领教育培训思潮,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之道。因为,“他觉”永远也不可能等同于“自觉”,永远也达不到“自觉”所起的巨大作用,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引导教师们将“他觉”转化为“自觉”。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内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因永远都是一个不能激活的因素。教育改革也要通过激活“教师”这一根本内因而达到最终目的。

从哲学意义上说,自觉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指人们正确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后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随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越来越全面深刻,人类就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并促进自我完善。

“自觉”意味着对主体价值的肯定,“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人提出的一个严肃的命题。人之为人,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因为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人类才开始为超越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努力,为冲破各种枷锁的束缚而不懈探索,奋勇前进。一个“自觉”的人,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意义与价值,目光远大,意志坚定地追求生命的至高境界;一个“自觉”的人,能够科学地把握前进的方向,目标始终如一,凝聚各种力量,创造非凡的成绩。

无论任何行动,“自觉”与否,效果都大不相同。“自觉”不仅能激发主体的创造热情和力量,而且可以保证行动在正确思想的支配下进行,从而有效地实现目标。不“自觉”,则懵懵懂懂,茫然无措,毫无主见,可能事倍功半,还可能造成损失。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规则的遵守,既需要外在力量的约束,也需要内在的“自觉”。

如何完成“他觉”向“自觉”的转化,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立足教师专业化,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培养体系,改善师资培训工作,重视教师个人经验累积,强化校本模式,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普适性,激活教师这一教育改革的内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专业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应将教师从严格的“学科规则制度”下解放出来,走一条有别于学院科研式的研究之路。教学研究以教师为本,即研究不要仅仅出于“繁荣教育科学”的需要,而是缘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关注,因此,应该把教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来对待和运作。

教育培训要实现由“他觉”到“自觉”的内化,首先要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参与性。现在教育界所施行的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被动学习和学校派遣学习。前者是被动接受式的,后者则是可以借机提高自己水平的教育考察,而这样的“培训”又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参加的,于是导致了教育培训的畸形发展。引导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让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己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没有优秀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只能带给学生枯燥的教学讲解和死记硬背的落后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感到枯燥,教师自身也会感到乏味和无聊,更培养不出来创造型的人才。作为教师,要实现教育的专业化成长由“他觉”向“自觉”转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在思想认识到,树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

树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指教师们要采取积极的接纳新事物的心态来对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自己。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陈旧的教育方法必然跟不上时代步伐,更何况政府的教育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因此,教师就必须作一个永远的学习者,以源源不断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教育学生。但是,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树立起这样的意识,就不可能主动学习,也不可能用先进的知识来教育学生,他们自己也将因为自身知识的落后,教育技巧的陈旧,教育理念的闭塞而深受其苦,身心俱疲。

第二,广泛阅读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利用教学空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书籍来丰富自己。教育学、心理学本来应是阅读的重点,但是由于这些书学术性过强和其中一些理论的陈旧而导致几乎无法实际运用,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工作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的专著上。这些专著是一线教师们根据教育实践总结出的教育经验和规律,因此更加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更大的指导作用。21世纪的教育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籍,还有网络带来的精彩和发展机遇。阅读书籍时,我们仅仅能够与作者进行“远”距离、无声的交流,十分单调而有限;而网络阅读时我们则可以与作者进行“近”距离、有声的交流,十分有趣又广泛。

第三,个性化写作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写作,是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升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写作,就没有教育。教育写作展现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疑问、探索、反思、创新、总结。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没有教育实践,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深刻的教育感悟。同时,写作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教育思考、教育反思,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很多教师认为,既然在网上可以进行“复制”、“粘贴”教案、论文,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写教案、论文呢?而且自己写得不一定有网上下载的资料好,费力不讨好。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了教师的懒惰,正是这样的懒惰阻碍了教师的成长,可以说,教师不跨出写作这一步,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的教师。

理想→阅读→实践→反思→写作→升华,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由“他觉”向“自觉”转化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教师方能脱离那种被动的接受模式,而主动向专业化道路靠近,主动向名师靠近,破茧而出,化蛹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