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语文卷)
15279800000009

第9章 倾听花开的声音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姓名:房科剑

所在学校: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从教年限:19年

我的爱好:阅读、写作、讲故事与亲近自然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寻找自我的草根之旅

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你会发现,教学工作是如此值得我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去爱。

我是一个成长比较缓慢的语文老师。

1993年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平江县冬塔乡红星小学。后来陆续在几所学校工作过,都是待在乡村,没有非常紧凑的研讨活动,学校对教师的成长也没有格外的要求。上面布置任务说要拿个文凭,我就拿个文凭;说普通话要过关,我就咬咬牙,拿个二甲。但这些似乎对我的教学帮助不是很大。

我的成长虽然非常随意,属于草根式。但就我个人而言,的确还是成长了。

初登讲台——注重成绩

回顾在岳阳师范的三年学习时光,有一些对我的人生影响较深的事情。我刚进学校,因为主动扫了教室而被选为班干。一个月后班干改选,我又因为不会用普通话演讲而落选。我课余常待在图书室看书,也会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六个学期里,我学了一个学期的书法,学了一个学期的舞蹈,跟一个心理学老师学拳击,还在生物小组里剪枝、喂鱼,在美术小组里学剪纸。我至今还记忆深刻的是报名参加学校故事团,却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被筛了下来。待得时间最长的是青果文学社。

我记得在师范里演练《老虎和黑熊》,几百字的故事,我在心里“讲”了几个月。我走上乡村的讲台后,每接一个新班,都会给孩子们说:“我给大家讲一个老虎和黑熊的故事。”这个见面礼,常常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文学社的练笔,让我对写作再没有半点畏惧感,包括作文教学和论文。

我第一年负责一个三年级班,每一门课都开足了,甚至还给其他班上音乐课。但因为“会讲”故事和能写点文章,我更多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待我所教的学科。我记得当时教三年级班有个规定,每堂课前,语文和数学书都要放在桌子上,有时数学课,我需要讲到故事,我便自然地叫孩子打开语文书;有时语文课本里也会碰上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这时数学书就又用上了。我还玩过用录音机录下我们春游中的各种声音,让孩子听录音写作文的游戏。那时,少有领导听课,我的课堂似乎是我做主了。没想到一年工夫,我将一个语文数学统考全乡倒数第一名的班级来了个大翻身,都得了真正的第一名。第二年,我被调进乡中心小学,只需要教一个班的语文。于是,我用多出来的时间办了一个广播站和一份小报。一直到1995年底,我教的班上,学生语文成绩稳定排在全乡第一二名的位置,学生也有习作发表。我那时成了全乡的明星教师,学校也曾安排我上公开课,我拒绝了,我那时觉得这课是上给领导听的,很别扭。

四年初中——极度困惑

因为教学成绩出色,1996年我被调到冬塔中学任教。我带着学生们办起了文学社,也办起了校报社刊。我还带着学生们走进村野田间。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里,让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给他们讲故事。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期末的考试成绩,我所教的班级排名倒数第一。我有些郁闷了。我也向其他的老师请教过,可他们那套拼题海的方法让我讨厌。

教了四年初中,也教了四个班。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费很大劲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思考。可是,刚刚养成的阅读习惯很快又被别的学科老师“矫正”回拼分的轨道上,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师参与到抢时间的行列中来,留给我做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看到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我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接受了六年小学题海战术的孩子,是很难仅仅在一门语文课里得到改变的。我无法改变他们,他们的习作假话连篇,更多的孩子是靠背作文才能够写出“考试作文”来。中学教师人事复杂,按学科重要性划分的等级制度分明,我的力量就像是趴在巨人脚趾头上的一只蚂蚁,微乎其微。

我的力量在哪里?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我与教师这个职业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了。

边缘村小——寻找方向

1999年9月,我坚定地走进了全县海拔最高的幕阜山下的阜山学校。我想,小学生面对的学科竞争毕竟少一些,我能够影响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会多一些。现在想来,这应该算是我自我觉醒开始的时候了。以前全是听领导安排,好像啥都能教。这一回,我主动选择一个能够解开困惑的地方。

我们这里较少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有过一些活动,有时候县里派几个优秀的老师来讲课,下面的老师听后只是表示钦佩:“课上得真好,孩子在他们手里怎么变得这样活了?”但自己的课堂很少去改变。

我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前行?在新课程改革时弱时强的声音里,我开始审视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我也开始将名家的方案引到我的教学中来。语文,不外乎教孩子阅读和作文。阅读好说,带孩子多读书就是,我本身就是一个书迷,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作文呢,我也爱写作,但如何提高作文能力呢?于是,我选择了作文教学这个难点作为自己的突破口。

这个时候,我注意到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小学生导刊》。这本刊物是乡村学生唯一的课外读物,我刚上讲台时寄过几篇学生习作给编辑部,还有一篇习作被发表在刊物上。衡阳市江东区教育局的陆恕老师曾撰文《命题小改革》在《小学优秀作文选刊》上发表,文中推介了我的作文教学。我写的《录音作文教学尝试》论文获得县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这一系列与作文教学有关的事情,都影响着我的选择:我原来是可以做好作文教学这件事情的。

不过真正实打实地做起作文教学来,还是离不开阅读,离不开作文课堂,离不开作文活动。我经常写信向《小学生导刊》的编辑邓湘子老师请教,买了叶圣陶、张化万、李白坚等专家的作文指导书研读,还仿照出版社拼凑的作文金点子在班里尝试着用。我的尝试让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大有进步,而且不断有习作在《小学生导刊》发表。许多外校的孩子也纷纷上门找我请教作文,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意义。

到2005年,我指导的学生习作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有三四十篇了,也有报纸发表我个人推荐的习作专版。这对于乡村小学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少见的事情。

中心小学——教学相长

2005年暑假,我去了一趟长沙市,拜访了《小学生导刊》编辑部,见到了通信已久的邓湘子主编,我非常珍惜这次见面机会。他在办公室对着各位编辑说:“这是我们编辑部最重要的作者之一房科剑老师,谢谢他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听到主编如此抬举和肯定自己,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荣耀全来自我的习作教学。我向邓老师请教了许多作文上的问题,我的许多做法也受到了他的肯定。

也就是这个暑假,我为全镇做了一个“爱我家乡,发现作文”征文专版,发表在湖南省文联主办的《小天使报》上。2006年元月,我调进了全镇最大的中心小学,这个学校有一千四百多名学生,六十多名老师,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有六七名。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我的作文教学是否还有优势呢?我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

我进镇小后,依旧打着作文教学这块招牌,为学校办起了文学社,编起了校刊,调整了校报。也请来了邓湘子、吴牧铃、管家琪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做讲座,我和老师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做体验农活,河滩大野炊,放风筝,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跳蚤市场,猜谜节等活动,而且在报刊上发表学生习作超过了两百篇,但因为上不出比较高质量的公开课,骨干教师与我无缘。因为学生习作在报刊上的发表等成果引起来校检查的教研员们的重视,鼓励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我第一次走到了这些教研员们的跟前,当教研员问起“哪个是辅导老师房科剑”时,很惊讶是我这么一个木讷的男老师:“名字是熟悉,可是很面生。”席间有个领导的话深深刺激了我:“作品发表再多,上不了公开课也是没有前途的。”

我是越来越不敢上公开课了,我做不到面面俱到,我无法控制六十名学生都整齐前进,我无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方式交流。我的课很另类。我觉得课堂应该是我和孩子的隐私空间,一旦有听课老师的参与,我无法做到不受他们的影响。我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我放弃在公开课上进行教研的努力,开始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接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我建立了百度空间和新浪博客,我在博客上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行动,也不断和博友们交流;我也加入了许多QQ群,认识了许多专家和教授;我也在教育类论坛发帖,谈困惑,说经验。

我受益最大的还是博客交流。2009年,因为博客交流,我应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范丽邀请,将自己十年来的经验进行梳理,用心写出了《作文起步,不怕不怕》一书,该书先后两次印刷达21000册,深受小读者好评。2010年,我在博客上认识了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她看中了我的导读教案,亲自来到我们小镇,与我就阅读和写作进行了交流。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总结,我与管家琪老师合作的一套《作文好好玩——读写结合》分初级、进阶、提高版三本于2012年3月由台湾幼狮出版社出版。2011年,得力于QQ交流,我应邀专门为《花火少年作文辅导》撰写《快乐读写GO》栏目稿。2011年暑假,我自费参加了刘铁芳教授领衔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讨班,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值得一提的是,认识了岳阳楼区新路口小学校长刘圭老师。2012年的劳动节前,刘校长邀请我到她所在的学校做民间交流,我带孩子们做观察和想象的活动课,我和老师们交流为什么作文的思考,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交流办校报的一些问题。因为刘校长的推荐,我还走进了洛王小学的课堂,和非常有想法的胡敏校长以及她的得力老师们互相探讨作文最本真的问题。我发现一线的老师也喜欢我这种非常朴素的交流,我是用普通老师幸福的教育生活来影响更多的普通老师,因为都普通的缘故,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有了更多可以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回顾过去的成长经历,我的成长充满着偶然。我的教育人生更是与生命中偶然碰到的人有关。不断跟邓湘子交流并获得帮助,我走上作文教学的探索途径。与管家琪的接触交流,我开始了童话写作指导,她在我校讲座后,我对她说看到那些不听讲座的现象非常难受。她说一堂讲座能够影响一个人就满足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受到你的影响。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们应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影响那些能够影响的人。有了《花火》专栏写作,我明白了学生的习作只要放对了地方,都是有其价值的。有了多次出外听讲座的经历,我也开始到一些需要我的学校去做讲座交流。刘圭校长敢于邀请一个普通老师进校交流,因了她的启发,让我有了一种用民间讲座方式来影响普通教师的计划。这些偶遇,让我有了更广的选择;在偶遇中其实也有一些必然的因素。比如,我讨厌花架子,便会拒绝作秀的公开课,我不会走上“包装”的讲台;我不善言辞,便不会琢磨着怎样去做一个领导。我只有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才会快乐。同理,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做他们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揠苗助长。我们要贴近他们的实际,去评价他们的习作,引导他们真实的成长。

我想我将来的方向就是带带兴趣小组,带一些对阅读和写作有兴趣的孩子们做一些研究。针对刊物某个栏目研究,便有了写专栏的材料;针对某一个方面做研究,便有了写书的资本;我还可以将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成果,设计成讲座去影响那些需要我的人和学校。我不会再纠结于不会上公开课了,我有我的成长方式。

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你会发现,教学工作是如此值得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爱。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作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现象:从背作文说起

记得有一年我到一所比较偏僻的村小支教,因为整个市大喊“教育质量年”,县里面也想咬紧牙关摘掉质量差的帽子。于是乎,一路下来,镇里面的领导就在“质量”上挖空心思做文章。领导们筹资六万多元准备重奖在教学中成绩突出的老师。我所在学校头一年的成绩大多排镇里倒数名次,一下课,几个老师常聚在一起聊如何让成绩上升得快。教六年级的教导主任知道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在行,常与我说到作文一事。

有一天,他念到一篇题为“一次特殊的作业”的作文。他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刚念个开头,我就说:“是不是给妈妈洗脚的事情?”主任说:“真不愧是一个教作文的老手,我咋从没想到过有这样特殊的作业呢?”很明显,老师并没有布置这样的事情。我说这篇文章一定是抄袭了作文书上的。主任高兴地说:“是啊,这个班我接手还没一年,当时的作文非常糟糕。我让孩子背了三四十篇作文,这不,每一次考试都是出彩的作文啊!”他说几乎每一种类型的作文他都会让孩子背上几篇,教了几十届小学毕业班,都是一年的功夫让整个班的孩子作文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自然非常好了。

我质问这样做的结果除了让孩子的作文分数提高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主任说他的目的是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啊,他的目的达到了。这时,一旁的校长提到他原来教毕业班语文,有一个学生按照他的要求背熟了指定的三十篇作文,还额外背熟了别的文章,结果这个学生升初中时考了一个第一名,到了初中,作文经常获奖。他的意思是,这也是一种既能提高作文分数又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我不否认校长的说法。但是孩子这样做快乐吗?孩子会不会因此学会了剽窃,至少他不会创新了。或许还会养成不劳而获的思想。高考作文集体失真的根源或与此有一些关系。

二、问题:孩子为什么而作文?

我调查了不少城乡学校,背作文的现象还比较多。这或许也是那些东拼西凑的作文选之所以一直畅销不衰的原因所在吧。许多老师包括家长和孩子都以为,只要能够拼凑成一篇能够获得高分的文章,就是作文教学的成功。

孩子到底为什么作文?难道只是为了考试?这一观点肯定受那些背作文的师生欢迎。但还有大部分老师积极引导孩子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让孩子写自己的事。可他们非常不理解的就是,孩子明明掌握了写人写事写物写景的方法,仍然觉得孩子写不出好文章来,而且有部分孩子依旧讨厌作文,特别喜欢作文的孩子比较少。

如何解决上述两种问题,我结合十几年的教育书籍阅读以及作文指导实践经验,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要明白“作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叶圣陶等老先生早就跟我们说明白了,作文即生活,作文源于生活。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应该为他的生活服务。他能够用作文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就应该证明他的作文挺不错了,而不是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三、解困:学生真的写不出好文章来吗?

为大人解开困惑:用适合孩子的评价标准,用心发现和挖掘孩子习作的优势。

我有一年带了几个孩子做活动,陪同来的家长报名时,往往会跟我说一大通孩子作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问题。然而,孩子一旦进入写的环节,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家长嘴里的那种病态,而更多的是孩子不错的表现。我与家长说到这种现象时,他们均表示惊讶孩子进步之快,有的惊叹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孩子这方面的才能。实际上,不是孩子变化大,而仅仅是我用了适合他的孩子的评价标准,用心发现和挖掘孩子习作的优势,激发孩子的潜能而已。家长为什么找不到?一是他们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来比,适合别家孩子的标准怎么适合自己的孩子呢?二是不懂得自己孩子到底处于什么一个水准。三是要求过高。四是不懂得作文是怎么回事。

为孩子解开困惑:写属于自己的生活。

有一个教高中的老师跟我说,她的孩子写作文时总是依赖她,包括开头结尾,孩子只是做记录罢了。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非常不错。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我在与她深入交谈中,了解到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孩子刚开始写文章时,还是能够动笔的。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一般孩子的第一遍习作很难得到妈妈的表扬,改了又改,妈妈总是不满意。自然,要等到基本上用的是妈妈的思考和语言,妈妈才满意。文章虽然到学校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孩子意识里知道这是妈妈的功劳。久而久之,干脆自己不想写了,让妈妈代劳。她似乎明白即使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一定不会跟妈妈想的相似,一样会受到妈妈的批评。于是,依赖妈妈,只管记录妈妈的“作文”,不用担心妈妈要自己重改,更不会受到妈妈的批评,实在是一件好事情。到了我的作文工作室里,现场作文,孩子写得挺快的。我一看,文章还挺好啊。没料第二天早上,孩子很早就坐在桌上改着文章。她委屈地说:“妈妈说我的文章不好!”她对我说了妈妈的建议。我听了,觉得妈妈的建议挺好,问题是我开始把孩子当成家长嘴里说的完全依赖家长那样的孩子,觉得这样的孩子能够写得快,基本上好,就算挺优秀了。现在妈妈还是这样来要求孩子,无疑是在否定孩子自己的思考与写作。我找了个时间跟家长聊了,先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写作的习惯,找回她原来的自信,慢慢地进步起来。而不是仍和以前一样,用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这个孩子后来真的不再找妈妈看文章了。我也在后来的习作中,不断引导她在文章中写自己最好的想法。想出来了,还要琢磨如何写得更加让读者喜欢看。我想用这样的标准,总有一天,会让这个孩子超越妈妈心中的那种习作。这个孩子后来在省级报刊发表了十多篇习作。

策略:学校要为作文教学创造条件

——从镇小作文成长说起

我经常受邀到一些学校讲讲作文教学,为一些报刊杂志写写作文指导的稿件。我在谈这些经验的时候,常常引用我所在的中心小学老师和学生的作文观念和行动例子。

我所在的学校老师乐意教语文,也喜欢谈作文,孩子也同样觉得作文在我们镇小的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这一切,离不开学校在作文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一,镇小每期都要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孩子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我们镇小每逢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都会举行一些活动,如文艺汇演,游街,趣味运动会,春游,植树节,城乡手拉手,农活体验,跳蚤市场,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美术比赛,科技制作大赛,学雷锋,放风筝,拉歌比赛,拔河比赛,野炊,班级每周不断变化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都让孩子面对作文题目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而很多学校,由于教学事务繁杂,单调的语文数学教学以及简单的学校活动,很难激起孩子写作的激情。而我们镇小孩子发表的许多文章,大部分写的是镇小做的活动,或是活动带给他们的影响。这样就解决了孩子无话可说的难题。

第二,学校校报《新苗报》主题刊的策划,与省城《小学生导刊》的合作,还有各种报刊的约稿以及校刊《小发现者之歌》的编辑,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写作,你不要他写他也会坚持写下去。我们学校《新苗报》和《小发现者之歌》已经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有了一定地位,许多孩子都以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校报校刊上为荣。所以,我们经常会策划诸如亲近自然、热爱读书、好习惯伴我行等有关主题活动的征稿,都能够引领孩子积极参与,写出优秀的作品来。特别是根据报刊的约稿,师生们有计划有兴致去做有目的的活动,写出有质量的习作来。有一年《新苗报》上发表的三个主题活动,全部发表在省一级的杂志上了,有的甚至是整个版面的刊登。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讲座后学生写的习作,以及发明创造版面的几篇习作,全部刊登在《花火》杂志。

第三,语文教研组借助文学社这个平台,不断尝试和发现适合自己或孩子的作文教学方案。特别自2006年以来,学校借助发现作文课题,将发现的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发现意识非常强。因为有了发现意识,我们的校园剧连续几年在县里舞台上独领风骚,我们的安全工作受到省市县嘉奖,我们的德育工作年年评为县先进单位,我们的科技作品不断创新而获奖。因为整个学校洋溢着发现的理念,老师自觉钻研作文教学,孩子发自内心去写作文,怎么写也就不难了。只要做一些适当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方面的训练,孩子用什么方法写都不重要,只要求一点,能够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就拿2010年全镇作文研讨活动中许交飞老师讲的一堂指导写物的课来说,当时有一些老师还存在疑问,课堂好像没有惊人之语,孩子也没有写出特别的东西来,也不见哪一个孩子写出那么长的大作。后来我用“作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观点来解释我们的做法:我们不会计较一定要怎样开头或者怎样结尾,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喜不喜欢去写。原本是介绍一件物品,由于许老师设计了猜谜与导购这两个让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孩子观察和表达的激情就有了。他们在观察中,自然会很用心,也会想方设法发现更能吸引人的地方。在表达的时候,自然会用喜欢的语言和方式写出来。想清楚了,写出来自然也清楚了,这也就达到目的了。这比我们一遍又一遍交代怎样写,或者用一个标准衡量孩子习作的好坏要好得多。不然,即使按老师的要求写得像那么一回事,孩子也会失去继续写下去的兴趣,甚至会因为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

第四,作文反过来给了学校积极的影响。我们镇小几年坚持下来,凭借学生的习作走出了平江县,走进了省城报刊,走向了全国各地的报刊。我们在湖南教育厅的《小学生导刊》、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花火》、山西日报出版集团的《青少年日记》、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快乐语文》、陕西作协《快乐阅读与写作》、吉林《优秀作文选评》、团中央的《中国少年儿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习作近三百篇,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以新苗报为主线的《作文起步,不怕不怕》一书。我们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小学生导刊》主编邓湘子先生带着编辑、记者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与师生一起交流发现教育的理念;省城名校国防科大附小易宇校长与师生一行四十多人来了,我们由此拉开了城乡教育手拉手的一幕;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也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华人有关作文教学的信息与理念……

我们的老师处在这样一个开阔而又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化校园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感觉到了教学相长的妙处。我们相信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是必然的,也是愉快的。

四、经验:要善于发现文章背后的孩子

无论怎样一位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班级或者学校里,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让孩子有话可说;多做鼓励性的作文讲评,用黑板报作为孩子的发表阵地,或以其他竞赛及发表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喜欢上作文。对包班的老师来说,可能觉得有些累,但也可以将孩子作文时观察的视角引向你与孩子共处的每一个时空里。比如,你可以引导孩子写数学课上对物体的观察,美术课上画的画可以配上解说的文字,体育课上的游戏可以成为活动作文的新资源,劳动更可以成为孩子写作的好素材。只要留心,每一天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关键是我们只盯着教科书上那几个练习了。

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孩子都以适当的标准来衡量,让每个孩子都处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表面上全班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实际上,所有的孩子都在用别人的标准生活着,写着言不由衷的话。这样的习作教学,反倒妨害了孩子的成长。这大概就是教书,而不是育人了吧。

关注孩子写自己的话,引导孩子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成长,而不是揠苗助长,一下子非要拔到一个十全十美的状态,要让孩子觉得并不是高不可攀,从而乐意这样做下去。

要善于发现文章背后的孩子,而不是只看到呆板的文字便来判断孩子写得好与不好。说白一点,发现作文的优势,就是发现孩子的潜力。作文原本只是这个孩子的一部分,而我们有的老师却颠倒了,以为孩子是作文的一部分,往往从一篇作文来衡量孩子是否有进步。如果大家都本着这样的观念,你就能够适当地去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习作。自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写的作文都是非常好的。慢慢坚持下去,孩子也会爱上写作的。孩子在成长,孩子在作文方面的水平自然也会提高,你即使不提高要求,孩子自己也会写得更好。他会越来越感觉到作文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好处。

第三部分我的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天,为了让孩子们觉得写作文不难,我想了一些点子。不难发现,只要将孩子引领进写作的胡同,孩子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

上星期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让孩子写树叶贴画的文章。想让孩子们有话可说,重点还是树叶贴画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孩子们随便贴几张画,或者许多孩子不用心,都设计了一样的造型,那样的树叶贴画不会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又怎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呢?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环节:所有孩子的树叶贴画,都将进行一次评比,按照造型别致、材料新鲜、名字有趣等指标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等奖项,并且颁发奖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采取行动,四处搜索,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于是摆上我的办公桌的树叶贴画的内容与形式一下子丰富起来。孩子们抱着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进行这项活动。

在展览的环节上,我又设置了两个奖项:最佳解说奖、最佳发现奖。一个是善于解说自己的作品;一个是善于发现美的作品,并且还有与作者不一样的发现。孩子因此而更加用心,调动了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与思考。

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自然有着说不完的新鲜话。在这样的写作中,孩子享受了观察、思考、发现等带来的快乐。

最有意思的要数今天下午,学校开展“整风”运动。我便结合小作文开展“整风”运动。我让学生诉说近段时间学校与班级出现了哪些不好的苗头。孩子们很快就数出四五种不良现象,并且还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上课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的多了,丢垃圾不讲卫生的多了,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有了,同学之间出现矛盾就打架骂人的也不少……

看着群情激昂的学生们,我顿了顿,等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说:“感谢同学们对这种种现象的批评,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出出主意,出出点子,怎样能够改变这些不好的现象。”孩子们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手里拿的作文本,有些为难的样子。

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写作文?”

我想不能说作文,否则他们又会陷入“八股文”的恐慌里,一门心思想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我说:“我希望同学们用这样的纸写下你们好的建议,我将从大家的建议里评选出真正适合我们班管理的金点子。”

许多孩子一听要评选金点子,就来劲了。我一发下作文本,他们就开始动笔了。我稍稍说了几点注意事项,就放手让他们将自己的思想表露在作文本里了。

不到一节课的时间,许多孩子就将作文本交上来了,还说:“老师,我的建议一定行的,一定是一个金点子。”

冲着这个金点子,冲着真正能够作用于班上的这些目的,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高了,兴趣也越来越浓了,而且不用介绍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为什么写,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孩子明白了,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