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联合国行动内幕
15282200000044

第44章 中国蓝盔出发了

世界大国的义务,由中南海发出的命令,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加柬埔寨维和行动;精锐之师,中国蓝盔是中国军队乃至中国人民的“窗口”。

1992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和军参团请求中国政府派遣47名军事观察员和不少于300人的工兵部队,参加联合国驻柬埔寨维和行动。中国响应加利的请求秘书长加利的请求迅速传回国内。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央军委研究决策。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长期为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柬埔寨问题早日政治解决的中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答应了加利秘书长的请求。

1992年20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刘华清、迟浩田签署命令,同意派47名军事观察员和由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派往柬埔寨参加联合国驻柬埔寨维持和平行动,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工程兵大队。

由此,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诞生了。1992年4月12日,中国维和部队踏上了征途,也就是在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第一支“中国蓝盔部队”的组成与任务

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第一批400人,大队长是李金勇中校,政委高军中校,他们自1992年4月23日踏上柬埔寨国土开始执行任务,至1993年2月轮换回国。接替他们的是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队,共392人,大队长马继东中校、政委秦祖新中校。

中国赴柬工程兵部队都是诞生于战争年代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经过战火的考验,参加过一系列大型工程和国防工程的施工及各种大型项目的汇报表演。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工程保障能力。官兵们都十分熟悉工程兵的道路、桥梁、筑城、爆破等专业技术,能驾驶和修理各种车辆与工程机械。这还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专业部队。

由于出国执行任务的特殊性,他们携带的各种装备、器材,都是中国军队工程兵装备的最先进水平。此外还从其他部队借调了部分翻译、通信、工程技术、医务等专业人员,并在出发前进行了各种特殊应急训练,包括战场救护、雷伤抢救、体力训练,夜间行军、特殊装备的技术培训等。可以说,中国“蓝盔部队“当之无愧地可以作为中国和中国军队的“窗口”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和中国当代军人的风范,中国“蓝盔部队”也完全能够适应国外新的特殊环境和独立执行任务的需要。

1992年5月5日,中国蓝盔部队在柬埔寨金边的瓦滚奔举行了阅兵暨升旗仪式。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司令桑德森中将,安理会五大国驻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泰国、日本、德国、越南等十余国使节出席。

四名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迷彩服,臂佩“UN”和“CHINA”标志的官兵,分别手持蓝色联合国会旗一角,正步走来,全场肃然,全体官兵以庄严的军礼——举手礼和注目礼,表达了中国军人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和行动。中国蓝盔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正式开始了。

升旗结束后,工程兵大队大队长李金勇中校即向桑德森中将领受了以下任务:

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修复磅逊港至金边的4号公路及桥梁,以保障大批联合国部队官兵及其装备物资经该公路顺利入柬;

然后修复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保障联合国部队及军事观察员迅速部署到柬埔寨的各个战区;

最后修复破坏得非常严重的6号公路金边至磅同路段,保障柬埔寨难民的遣返。同时承担金边联柬总部的大量工程保障任务。

5月7日,工程兵大队正式接到联柬总部的命令,以最快速度修复金边波成东机场。

金边波成东机场是柬埔寨唯一的国际航空港。由于维和部队的到来,更显繁忙和紧张。但是严重破坏的跑道和坑坑凹凹的机坪却严重制约了机场的正常使用。

中国蓝盔部队的任务是修复近6百平方米的直升机跑道、停机坪和连接通道;一座32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雷达基座和2500平方米的油库平台;清除原金边空军的野战机库挡土墙等。

5月份,是柬埔塞最炎热的季节,室外温度高达50多度,录音磁带放在213北京吉普车中都会晒得变形,甚至粘连在一起。

机场,没有任何遮荫。中国工程兵们顶烈日,冒酷暑,几身汗水,几身泥巴,身上晒脱了几层皮,个个都显得黑黝黝的。大伙儿喝水,都用20升的大桶,边喝水,边出汗。一天工作下来,人人都象淋了一场大雨。就这样,中国官兵们起早贪晚,披星戴月,只用了5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首项任务,赢得了开门红,工程质量还受到了联柬总部的好评。

6月23日,中国蓝盔部队又受命修复4号公路上6座破坏严重的桥梁。

4号公路,由磅逊港至金边,全程240公里,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生命线,是联柬维和部队的人员、装备、物资从海上进入金边的唯一通道,各种车辆和物资都须从此经过。但公路上6座受损严重的桥梁却使这条“生命线”时常受到堵塞的危胁。

以大队政委高军中校为首的50人组成的小分队率先赶赴4号公路施工地带冒着地雷的威胁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展开枪修。

小分队首先抢修2号桥梁。这是一座水泥桥,但已被炸成两节坠入河底。中国“蓝盔部队”50多条汉子,天不亮就赶到现场,用木头重新架设一座桥脚,重新加固,然后再支撑起一座新的贝雷式公路钢桥。官兵奋战通宵,车辆的轰鸣声,迎来了朝霞,也唤醒了守桥的金边政府军士兵。他们从茅草塔成的哨棚里出来,一座新桥呈现在他们面前。看到桥梁,又看到右臂佩戴五星红旗臂章的修桥军人,他们惊奇,继而又高兴地喊起了“毛克比贝!毛克比贝!”(中国兵!中国兵!)

5号桥,原由装备精良的法国工兵抢修,但在联柬总部验收时没有通过,联柬总部工程兵处又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中国工程兵大队。

桥板在炽热的阳光下,晒得滚烫,温度高达70℃,如果不戴手套,非把手上的皮烫掉不可。这就是柬埔寨的阳光。但就是在这样的阳光下,中国工兵部队的精英们以两天抢修一座桥的速度向前推进。

一天,联柬总部工兵处副处长,泰国中校沙塔磅突然来到施工现场,认真仔细地检查着施工情况。

“中国军官在哪里?”他的目光在施工队伍中寻找。先看到了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中尉,那是三中队的政治指志员徐国平,然后是少校、大队作战科长杨再联,中校、大队政委高军。看到了中国军官与士兵一起抬桥板……。

发扬“老八路”作风

“中国军官都是好样的!”中国军队官兵一致的传统显然使这位中校十分赞叹。

沙塔磅由衷地感到钦佩。这位泰国空军参谋长的儿子,激动地对高军中校说:“中国工程兵的施工质量是一流的,施工速度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也有中国血统,我的祖先也是中国人。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12天的时间,中国蓝盔便完成了4号公路6座贝雷式公路钢桥的架设任务,保证了4号公路的畅通无阻。联柬总部的120多辆“UN”车队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通过一座座贝雷桥。法国工兵连的工程师下桥看了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OK!CHINA。”

联柬总部工兵处处长,新西兰籍上校比瓦验收时,连声说道:“真是奇迹,不愧是龙的传人,龙的杰作!”

18个月的日日夜夜,两批中国工程兵部队正是以龙的传人的责任感和对和平的赤诚,战高温,斗酷暑,不俱危险,吃苦耐劳,经受住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龙的杰作”。

先后完成了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上丁机场、磅湛机场的构筑和修复任务;完成了4号、5号、6号、7号公路640多公里的构筑和维修任务;架设和修复桥梁40多座,维修和新建营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8个停车场,平整场地几万平方米,构筑各类工事230多个,开挖堑壕、交通壕16,000多米……。

在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的同时,中国蓝盔部队的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

柬埔寨地处热带,对于长年生活在北京地区的“蓝盔部队”官兵来说,高温和潮湿的气候普遍感到不适应。旱季,温度高达50多度,生活在国内带去的木板活动房和帐篷里,如同“蒸笼里的包子”一般。在强烈的阳光下,国内带去的医用温度计,放到外面不到一个小时就晒炸了。雨季,则天天下雨,雨后,又骄阳似火,浑身湿乎乎又热得燥乎乎。雨淋日晒的生活异常艰苦。

中国蓝盔吃的罐头有的是过期的或变质的。他们住在无门无窗,屋外下雨屋内漏的废弃房屋和库房里。蚊子、飞蚂蚁、毒蝎、毒蛇和无毒蛇到处可见。他们在外面施工,头顶炎日,冒着摄氏50度的高温,有时地面温度高达摄氏58度。战士施工回来,一身汗水,衣服湿透,满脸白色盐硝。在驻地、行军途中和施工现场,无论白天黑夜,时有零星枪声,有时甚至枪声大作、火箭齐发,施工时还挖出雷管、手雷、子弹等危险物,施工现场,裸露的地雷更是随处可见。

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使不少官兵患了皮肤病、腹癣、阴囊炎、湿疹等疾病,给官兵们造成了痛苦和生活上的不方便,有些同志,直到回国时仍没有治愈。在生活上,特别是最初的一段时间,由于没有蔬菜、水果,整天是方便面、大米、罐头,一日三餐以罐头为主,许多官兵患了胃病。

面对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赴柬工程兵大队的全体官兵,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自己动手,改造营房,美化环境。利用施工中的剩余材料,建起了联柬机构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灯光篮球场,联柬总部曾多次在此组织篮球友谊赛。官兵们自己动手,门前砌起了花坛,栽树、植草、种花;开垦荒地种菜,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