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联合国行动内幕
15282200000062

第62章 美苏斗法联合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样表达了他的充满和平主义的理想:

……在那和平的最初日子里,欧洲人表现出空前的深信不疑的心情。因为现在地球上终于有了空间去建立那个早就盼望着的正义和博爱的王国,我们梦结着当时就建立共同的欧洲,不然,就要永远失去时机了。……我们心里想,这将是我们的世界,一个我们梦想过的世界,一个更美好、更人道的世界。

纵观联合国在50年所经历的过程,它走过一条漫長而崎岖的路。在这条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剧,也有悲剧;有欢乐,也有辛酸。有不少人对联合国寄予厚望,也有少人对它大为失望;赞颂联合国的人很多,对它严厉批评的人也不少。总之,希望着改革。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然而在冷故时代,美苏从战时盟友成了冷战的敌人。两霸,特别是美国操纵联合国,大打出手,联合国成为大国强权斗法的场所。

联合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是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的年代。在联合国的51个创始会员国中(包括后来签字的波兰),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只占6国。在众多的中小国家中,受当时历史条件的眼制,美国基本上可以稳定地控制它们中的大多数,再加上英、法及其他西欧国家,美国在联合国一年一度的大会上以及在各委员会中可以稳操胜券。而且在有关重要问题的表决中,往往也能轻易获得2/3的多数。

实际上,美国把联合国看成它自己的国务院。

但是,在安理会中,苏联的否决权是美国操纵安理会的最大障碍。多年来,苏联对联合国的政策几乎可以归结为如下公式:每年秋季派代表团到联合国“例行公事”,不是笼而统之地在联大呼吁裁军,就是像慷慨激昂地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表示谴责;在中东和南部非洲等问题上则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投票孤立以色列和南非,挖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墙脚",最后"凯旋回国",宣布苏联的"列宁主义外交取得巨大成功"。

否决权是苏联手中的一張王牌,因为如前所述,安理会对程序问题以外的“一切事项之表决,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決之。”作为国际政治演变镜子的联合国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否决权遭到了长期的厄运。苏联在与世界和平与安全无直接联系的问题上大量使用否决权,为阻止美国的同盟国加人联合国。如苏联曾6次否决意大利加人联合国,葡萄牙、爱尔兰、约旦、锡兰、南朝鲜、南越、日本各被否决4次。因为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和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无法获得安理会中7票之可决票来加入联合国(当时是11个理事国),即使美国不投否决票,因此苏联把这种情况斥之为“集体否决”。

这种僵局持续了大约有10年,一些国家纷纷希望通过联合国大会来解决这个问题。1946年,澳大利亚提出建议,赋与联大接受新成员国的全部权利。1952年秘鲁又出新招,它认为安理会讨论的所有事项都是程序性的,实质就是取消五大国的否决权。为此,联大还特别设立了委员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并和安理会的理事国协商讨论。"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政治问题还需美苏两国最终解决。1955年12月,会员国问题终于出现了突破口,美苏达成一揽子协议,双方应允同时接纳16个新成员国。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为了摧毀苏联否决这一障碍,美国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竟然企图修改宪章,他建议在增加安理会中通过决议必要票数的同时,减少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数。这一动议显然违反宪章的规定以及大国协商一致的原则,因而未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绕开苏联否决这块绊脚石,美国一般采取两种战略:一是美国依仗多数将一些涉及国际和平及安全,原应由安理会讨论的问题,直接交由联大讨论。早在1947年第2届联大时,美国就操纵联大成立了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即所谓“小型联大”,规定它可以在例行的年会之间举行会议讨论包括国际和平及安全在内的各项问题。

1950年12月3日第5届联大在美国的动议下,又进一步通过了一个名为“为和平而联合行动决议案”(UnitingforPeaceResolution)。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议案。它规定:如果世界上出现威胁或破坏和平的行为,安理会由于铁乏常任理事国之问的一致而无法采取行动时,联大可以在多数成员国的要求下,在24小时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采取措施,包括动用武力。美国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借口安理会无能为力而架空安理会,从而由它在联大紧急会议上轻而易举地挟持多数,通过它所希望的决议。所以,决议草案受到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反对。

它们认为:“决议的规定破坏了《宪章》,……目的是封锁安理会,让它靠边站,……将维护和平的责任拱手交给联大。在联大,(美国)不仅掌握多数,而且不管是否符合国际法,可以随意歪曲问题”。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利用苏联因抗议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暂时退出安理会之际,遂单方面向第二届联合国大会提出讨论朝鲜问题的建议,并利用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匆匆忙忙操纵安理会通过三个决议。利用联合国采取“集体行动”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方针。艾奇逊接到战争爆发的报告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鮮局势。6月25日下午,在美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南北朝鲜“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并促请北朝鮮当局立即将它们的武装部队撤退至三八线”。此后不久,美国又根据军事干涉的需要,提出了以维护集体安全为理由制裁北朝鲜的提案,并于27日获安理会通过。该提案建议联合国成员国提供“为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该地区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需的帮助”。第二天杜鲁门在听取加拿大等国提供援助情況的根告后,进一步提出使各国援助南朝鲜的军队成为真正的联合国部队。国务院和国防部随后共同起草了一项建议案,提出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军推荐一名司令统一指挥各国军队。7月7日该提案获安理会通过。“联合国行动”实际上只是使美国的军事干涉具有了某种国际支持的声势。艾奇逊对此说得非常清楚,美国“对别国不能有太多的指望,他们要么是手头事情太多……要么拿不出什么东西”。

美国打着“集体安全行动”的幌子,但连长期研究联合国的美国学者班约特(Bennett)也认为,这些行动“缺乏实行集体安全的经典理论。大国间的一致并不存在。一个大国(指美国)制订的政策,不管联合国是否愿意,总是要执行的。”安理会否决权这一“安全阀门”遭到破坏,引起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战争。当苏联重新占据它在安理会的席位时,事实证明朝鲜(战争)并不是一次真正的国际集体安全的例子。美国操纵联大通过“为和平而联合行动决议案”,从而有可能在联大先后通过三个决议,包括建议美军长期留驻朝鲜以及诬蔑中国为"侵路者"的决议。

从事后的历史看,联大虽从未作出使用军事力量的建议,但联大的作用却毫无疑问扩大了。在安理会由于大国否决而陷入僵局时,只要联大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它几乎可以起到安理会同样的作用。因而,后来当美国在联合国处于少数时,这一决议也制约了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在联大召开过的紧急会议中,其中第一次就是因为英、法在安理会否决了谴责英、法、以侵略埃及的决议草案而通过了要求英、法、以撤军的决议。

另外,以交由区域级奨解決为名,也会使安理会无能力力。有关美国千涉拉美国家事务成拉美国家之间的争说,美国一殷反对诉诸于联合国,而主张交由美洲国家组织讨洽。因为拉美国家对美国的影响特制敏感,这样做还可以避开强力反对。这正是美国的意图,如美国人侵多米尼加共和国,是它操纵美洲国家组织通过决议,授权建立美洲国家到平部队,它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协等均以此为借口,最后不在联合国内解决。

总之,联合国的头20年是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冷战中度过的,是在美国极力操纵下度过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遭到美国的曲解,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安理会的威望和作用遭到削弱。1959年全体安理会仅召开5次会议,几乎形同盡设。而頻频召开的联大基本上按美国的意志行事。难径联合国当时被人们移为"表决机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