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联合国行动内幕
15282200000067

第67章 日德有野心,安理会要改革

安理会是联合国机构的核心。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成为“大国强权的俱乐部”,人人都想进安理会。按照目前程序,会员国要40年才能有机会进入安理会。因此,安理会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财大气粗的日本与德国蠢蠢欲动。

各国对于安理会改革的必要性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当前联合国组织的原则和运营机制基本上仍是沿袭了二战后初期的框架。

从近几年联合国的实际运作来看。在审议和处理重大问题时,五大常任理事国一直保持着先行磋商,然后由安理会讨论,并形成决议。实践证明,常任理事国的相对一致,使安理会的权威性增加,地位上升,但是这种运作机制也有许多弊端。

古巴曾尖锐地批评:“由于安理会的正式会议被秘密举行的和讨论议题时不留任何纪录或摘要的所谓“全体非正式磋商会议”所取代,正式会议的次数和质量都已减少下降。会员国了解安理会讨论情况的机会也因此减少了。安理会已成为一些强国的封闭性‘俱乐部’。发动战争、缔结和平、实施制裁、部署军队等‘权利’已落入那些利用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为它们自己并非总是合法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国家手中。”所以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类国家和一种观点,联合国不可能都按照大国的意志行事。联合国和国际关系都要民主化。

今天联合国成员已从1945年的51个国家增加到185个倘若按目前的概率,会员国几乎要40年才有一次可能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为了使安理会更具有代表性,许多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认为,应该扩大安理会的席位,以解决比例严重失调问题。

日本、德国野心勃勃

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经济迅速崛起,要求改变其政治地位。日本在联合国的资金分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比英、法、中三国相加的总和还要多。日本国内要求改变“经济巨人”加“政治侏儒”形象的呼声甚高。近年来,日本开展的“联合国外交”成果颇丰。

自加入联合国以来,日本已10次参加竞选并7次当选安全理事会的非常任理事国。目前日本有3人分别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而按照联合国的惯例,担任这样的高级职务每个国家不得超过2人。

德国实现统一后,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它在西欧各国经济中独执牛耳的局面已经出现。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日本和德国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侵略责任并在战后受到了严厉制裁。沧海桑田,时过境迁。50多年后的今天,两国又在取消联合国宪章中“敌国条款”、争取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共同目标上,再次走到一起。究其深层原因,这无非是两国经济实力大增和各大国以至全球各种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提出改组安理会的要求,也是出于追求经济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平衡。

大国否决权,一个焦点问题

改进联合国、提高联合国效率的要求并非自今日始,特别从47届联大起,改议组安理会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各国纷纷出谋划策。

总结起来,大约有如下几种:第一,取消或限制否决权,增加安理会席位,根据公平、均衡原则改组安理会。该方案由众多发展中国家提出,意在取消或削减5大国的特权。它们共同的看法是,否决权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特权,不是一种民主的决策机制,是违背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的。

马来西亚的代表说,“否决权的概念扩大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配作用,使它们成为一个排外的集团,缩小了非常任理事国的作用。最近几次有人曾试图威胁使用否决权来阻挠安理会其他成员保留有价值的倡议。”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联大的发言中补充说:“我们谈论民主,但是,最不民主的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在限制使用范围方面,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代表主张把否决权的使用限于根据《宪章》第七章而作出的决定。哥伦比亚还建议设法制订出一种替换否决权的机制,如用一种特定多数办法,或者采用一种加权表决方法,视所要决定的问题的性质而定。如果不能接受这种方法,则通过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的积极参与作为一种上诉机制,特别是通过大会来决定。马来西亚提出,为了限制滥用否决权现象,可考虑采取双重否决的作用,即否决一项决定需要常任理事国投两个否决票。它说,“其基本设想是,任何国家,不论多么强大,都不应该阻挠联合国全体会员国所作决定的集体需要。”

引人注目的是,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它们的意见书中不约而同地均未提到否决权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态度。只有美国含糊地提到“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地位不变”一句,这已明确地表明了它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第二,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只吸收德、日为常任理事国的“快捷法”。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此意向,也是目前议论较多的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亦发表过近似见解。但是“美国方案”尚需得到其它4个常任理事国以及有此“抱负”的发展中‘‘大国”的赞同,这并非易事。

第三,北欧国家提出的“2 3”方案,即常任理事国扩大不仅包括德、日,而且从亚、非、拉三大洲各产生一名。

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比较倾向于这种方案。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采访时说:“安理会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日本和德国不会单独进入安理会。必须让第三世界有合法的国家进入安理会。”他没有具体说是哪些第三世界国家。

现实情况是,要从每个地区选出一个国家做代表是非常困难的。拉丁美洲地区被认为最可能成为代表的国家是巴西,但阿根廷和墨西哥却强烈反对。被认为可作亚洲代表的印度又遭到巴基斯坦的反对。在非洲的席位问题上,尼日利亚和南非“无论哪个国家作为代表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各国间的意见难以协调。

负责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的联合国工作小组委员会1996年9月通过了对只让德日两国成为常任理事国持否定态度的报告。目前已经决定按照不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中遴选出常任理事国成员。

对于扩大成员的数量,各国抱有不同的想法。日本政府打算通过下列设想来为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行列寻求一条出路。

即从6月到7月就安理会改革的重要性大造舆论,在此基础上力争于9月的联大会议上能够达成共识,几年后实现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宏大目标。

不过,安理会的改革进展得并不尽人意。日本外务省内对美国的不满情绪已开始增强。他们指出,“美国只是口头上支持日德加入常任理事国,并没有采取体行动”。而且虽然日本“能够获得成为常任理事国所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票”,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无法最终确定,因此最后很可能出现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安理会改革问题再度推迟。由于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自己决定的问题,因此“作为当事国之一的日本也不能随便插嘴。”

第四,扩大安理会规模,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数目同时增加。这一方案出自于德、日等国。看来,该方案似乎是“我活你也活”,公平合理,但其实质是要求日、德成为常任理事国。1997年3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主席提出一项扩大安全理事会的重要议案。由马来西亚的拉扎利·伊斯梅尔提出的这项议案要求将现有15个成员的安理会扩大到24个席位。拉扎利的建议包括:1.增加5个常任理事国,两个从工业化国家中产生,其他3个分别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产生,它们都没有否决权。德国和日本被认为是其中两个席位的领先竞争者。2.增加4个非常任理事国,分别从非洲、亚洲、东欧和拉丁美洲产生。3.在明年3月前决定新的常任理事国。10年后审查作出的变动。但是这一议案刚一提出就遭到德国的反对,它绝不甘心做安理会中的二等国家。

就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法律问题和现实障碍。要改组安理会,就必须动宪章。修改宪章有两种法定程序,即修正和重新审查。但无论哪种方法,两种程序都需要审议机构成员的2/3表决通过和2/3会员国包括安理会全体常任理事国的批准。这无异于一个互为前提、首尾相接的钢铁连环。对这个连环的突破,无疑需要经历一段复杂而艰难的道路。另一个问题是“前敌国”条款的修改问题。1945年制定联合国宪章时,战胜国为防止德日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在宪章第107条规定:本宪章并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授权执行之行动。第53条也有关于“敌国”的规定。若要修改这两个条款就必须采取上述程序中的一种规则。如果不取消这些条款,日、德两国就无法名正言顺地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五大国异口同声:安理会改革要从缓

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核心权力机构的改革,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又如何呢?

美国说:“安理会虽然不是一个完善的机构,却从来没有发挥现在这么大的作用。事实上,在联合国的历史上,安理会现在首次开始发挥宪章为它设想的作用。”

法国说:“安理会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已确保了成员国席位公平分配的原则,而它们对安理会的重大作用作出了贡献,目前这个作用终于恢复了它原有的性质。”

英国说:“目前的安排让所有区域的国家得到公平的席位分配,并能够与负起全球责任的常任理事国一起工作。”它强调说:“这不是一种反对改革的论点。”实际上这句话正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俄罗斯的表态要算是最赤裸裸的。它说本组织绝不能够轻易地检修一架既没有损坏而且实际上还工作状况良好的机器,而带来使之瘫痪的危险。”

中国的态度看来是最积极的。钱其琛外长在联大发言时阐述了中国在改组安理会问题上的立场:安理会应适当扩大;应按公平地域分配原则改革;应充分照顾占联合国会员国绝大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改革方案应经过广大会员国全面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并为他们普遍接受。

中国驻联合国副大使王学贤1997年4月间意味深长地说,安理会的改革不应强硬规定最后期限。

目前,联合国有五个改革工作组:和平纲领工作组、发展纲领工作组、安理会改革工作组、财政状况工作组及加强联合国系统工作组。前两个旨在重新界定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在发展领域方面的作用和目标。后三个工作组主要着眼于联合国内部机制的改革与调整。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联合国大会一直强调一揽子改革方案,不能只进行局部改革。看来真正的改革并非易事。

正如安南曾抱怨过的:“俄罗斯大使指出,我的时间比上帝多。但是,我也指出,他在没有各委员会、没有185个会员国的情况下工作,条件当然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