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下晋江人
15284900000037

第37章 龚书荣 月是故乡圆乡情永不变

龚书荣,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株吧辖。祖籍晋江永宁(现属石狮市),现任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副会长,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总会长,马来西亚柔佛州株吧辖晋江会馆会长,日新快速刺绣、NSPORTS制服、礼品中心董事经理等。

2012年4月13-16日,世界晋江同乡总会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和晋江市海联会会长(扩大)会在古都西安举行。作为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副会长、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总会长,龚书荣与几位马来西亚乡贤一同来到西安,参加会务的同时,与来自海内外的近200名乡亲在文化古都交流联谊。

“能到西安看兵马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龚书荣说,他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小时候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了兵马俑,觉得不可思议,便想:有机会能亲眼目睹兵马俑的宏伟壮观,那该多好啊!当时,在他看来,这个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没想到如今年过半百却终于实现了。

“看了兵马俑,内心很震撼!有空一定要带孩子来看看。百闻不如一见,中华文化的确博大精深。”龚书荣感叹道。

养鸡保险绣花服装他做过很多行当

龚书荣的老家在石狮永宁,与大多数华侨一样,因为贫困,他的父亲走出家门,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谋生。

在异乡,永远都是充满艰辛和荆棘的。当时走出去的华侨,大多数为没有文化的破产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到达国外,举目无亲,语言不通,身无分文,只能凭自己的双手为人做苦工,或贩卖小商品为生。

龚书荣的父亲到了马来西亚后,从替人做苦工开始,通过一分一厘的积攒,用自己的坚强毅力、智慧和心血,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马来西亚成家立业,开了一家杂货铺。

“我也做过不少行当,尝试过很多职业。”龚书荣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绝不能失败后一蹶不振。他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开杂货铺的同时,后来又搞起了养殖业,养了几千只鸡。1973年到1980年,高中毕业的龚书荣开始给父亲当帮手,在养了7年鸡后,并没取得什么成就,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1980-1986年,进入一间制衣厂当管工,老板不错,他除了教我如何管理工人外,也教我如何计算成本及如何辨别布的质地。我和工人的关系不错,常为工人争取福利及工资(计件)。太太在家,帮人家做服装钉纽扣,收入不多。后来听人说做保险不错,收入高又不需要本钱,我兼职做了半年保险,也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口才不够好吧。”龚书荣自嘲道,年轻的他在创业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一直没有停止创业的探索。直到1990年,他开始做电脑绣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便一直将这行坚持到现在。2006年,他又办了服装厂,开始做T恤,目前厂里有20多名工人,还时不时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别人。同时,他还兼做礼品、纪念品、制服的印制等,开展多种经营,事业总算稳定了下来。“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也有所成。”

当会长意味着责任为传承中华文化尽心尽力

1984年,30出头的龚书荣加入了峇株吧辖晋江会馆。

“那时会馆设有奖励金,相当于家乡学校设立的奖学金,用来奖励成绩优异的孩子,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我加入了社团。”提起参加社团的初衷,龚书荣毫不掩饰地说,其实最主要是为了奖励孩子向上。

由于天生热心肠,热衷社团事务,1994年,40岁的龚书荣当选为柔佛州峇株吧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在他担任团长期间,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绘画比赛及华语辩论赛、包粽子比赛、中秋晚会等。1997-2004年,由于金融风暴,生意起起落落,他不得不回去全心全意打理公司的业务。2008年,由于4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没有什么负担了,他又回会馆服务。

“去年(即2011年)我们峇株吧辖晋江会馆青年团与妇女组举办‘原味香,飘晋江’包粽子学习营,获得近百名厨艺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龚书荣介绍道,包粽子看似简单,但要确保裹好的粽子色香味俱全,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此举旨不仅能让更多年轻人掌握这门传统手艺,还能了解中华民族端午节的来源及习俗,不忘记中华文化。

“最值得称道的活动,当属我们举办的卡拉OK比赛。”龚书荣说。由于不接受职业歌手参加,几乎所有州的晋江乡亲都来报名,只能唱华语歌曲,其中包括闽南语歌,用乡音传唱,感觉特别好。

2011年,他当选为马晋联轮值会长和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副会长。“当会长意味着责任,我将就我所能为乡亲服务,为会馆发展、为传承中华文化尽心尽力。”龚书荣说。

峇株吧辖晋江会馆一直以来都有让清寒的会员子女申请“会员子女大学助学金”的惯例,而且申请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为了使更多乡亲子女受惠,他们再次筹募教育基金,得到乡亲们的支持,筹得将近10万元马币。

特别珍惜说华语的机会年纪越大越想念故乡

虽然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但在采访中,龚书荣用一口流利的华语和记者交谈。当记者问他在马来西亚华人是否绝大多数能说中文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华语是维系海外乡亲与祖籍地最重要的纽带。”龚书荣介绍道。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马来人最多、华人次之、印度人第三的多民族国家中,政府将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同时保证华裔接受华语教育。马来西亚有1000多所华文小学,是除中国以外中文教学小学最多的国家,另外还有上百所私立的华文独立中学和国民型中学。

“在马来西亚,华裔至少都有接受6年的华文教育,华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单单柔佛州,就已经有4位同学进入北京的清华大学学习。”龚书荣说,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广大在马乡亲长期努力争取的结果,有人甚至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龚书荣举例说,马六甲的沈慕羽,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精神领袖。他热爱中华文化,自幼便养成珍惜中华文化、爱护华文教育的习性,他涉足华文教育长达70多年,是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服务最久的华校校长,曾发动“争取华文成为官方语文”运动,被誉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教主”。“所以,我们对华文特别有感情,特别珍惜说华语的机会。”

“年轻时候忙着打拼事业,年纪大了就越来越想念故乡了。”龚书荣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也越来越注重乡情。现在,他还喜欢上了家乡的铁观音,闲来无事便在工厂里泡茶,分给工人喝。“马来西亚的食物比较油腻,喝茶助消化,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泡茶,工人便会跑来问我:老板,几时再冲茶啊?”说到这,龚书荣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提起老家,他牢牢记得,父亲临终前一再交代几个孩子,必须和家乡保持联系,社会再怎样进步,人情再怎样冷淡,乡情乡音还是一样,月是故乡圆。“过去父亲一辈回家乡得坐3个月船,现在坐飞机,4个小时就能回来了。我趁着还能走动,一定得多回老家。”龚书荣说,刚刚收到晋江市委统战部王金战部长的函件,说晋江纪念撤县设市20周年,2012年12月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到时,我们一定会组团回晋江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