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就是手边事
15286300000037

第37章 生气不可避免,得找“消气穴”

消气穴真的学名是“太冲穴”,它最适合爱生闷气的人。我们常用“大动肝火”来形容一个气急之人,说到肝火,就不得不提太冲这个奇妙的穴位了。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接合部之前凹陷处。当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于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郁闷、焦虑、忧愁难解和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经常按揉太冲穴,能够解闷?烦,使心情舒畅起来。太冲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约一个大拇指的宽度,按压时能感觉到动脉跳动,即是此穴。太冲穴善于调节人体上、中、下三焦之总气,按摩太冲穴,能让淤气、浊气、毒素及时从人体排出,若从太冲穴揉至行间穴,消气的效果会更好。

生气是一种情绪,它首先影响的是心,继而影响的是肝。肝经直接把胆、肝、心等联系到一起。肝脏,有一条经通于心,它就像一条导火索。当外界引发生气的情绪作用于心时,就相当于点燃了这条导火索,受此诱因的作用,肝脏中的肝气,大量急剧涌出,一部分沿着肝经的经别入心,继而继续上头上脑,一部分则涌向与肝脏密切联系的其他经络中去。

生气后,取左太冲穴可促进肝气回归肝脏,在肝脏储存。左阴包穴可促进足厥阴肝经本经中的经气回归肝脏潜藏。右阴包穴也完全可以,揉揉按按或下针,使得该穴位的酸痛消失,那么,一部分症状也会解除。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取右不如取左更迅速和容易一些。原因是:右,本来就是潜藏的肝气外出的通道,而左,却是外出的肝气回归潜藏的穴位。取左阴包穴,促进外出的肝气回归潜藏,效果当然更好。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太冲穴,还有一个穴位其实也有很好的消气作用。这个穴位在肘尖上1寸处,仔细摸摸那里有个窝,就是天井穴。这里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淋巴结核就是中医所说的瘰疬,即脖子、腋窝上长出的好多疙疙瘩瘩的东西,中医管这个叫气结血淤,就是里面有淤血、浊气搅在一起了。其实这种病也是跟爱生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爱生气的人,就赶紧找天井穴解决吧。

天井穴——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顾名思义“天井”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一些卵巢囊肿患者的右侧天井穴按着很酸痛,而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在右手的无名指上戴有戒指,影响了手少阳三焦经的运行;或者因为感觉紧张、压力等,也影响了人体气机的运行。同时,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也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可以说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都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