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有一个蘑菇定律,讲的是职场新人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就好像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得不到阳光,只有自己长到一定高度,才开始受人关注。这个定律是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
而当今一些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新人,初涉社会,心气很高,希望一走上岗位就可大干一番事业,对于领导交办的简单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往往眼高手低,最后连一些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对于这些新手而言,快速逾越这个阶段,树立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定位,才能够早日摆脱“蘑菇定律”。
约翰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上班。可是约翰进入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家公司的老员工,对自己非常的冷漠甚至厌烦。每天他们都忙自己的事情,一个月后,居然不知道约翰叫什么。公司内帮派林立,为了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充满斗争。对于新人,因为不知道背景,每个老员工都像防贼一样提防着他。
约翰感觉自己很难适应这家公司的工作方式。更令他难过的是,他的价值观念和做人原则与这家公司的人文环境时常发生冲突。作为公司的新人,作为弱者,约翰感觉自己时时受到折磨和伤害。面对这些,年轻的约翰想到了放弃。
约翰在辞职前找到了麦克,说出了自己的苦闷和对未来的打算。麦克听后,拿出一张光碟叫约翰看。那是一部科学纪录片,描述的是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的生活,最后,影片是以恐龙的灭绝而结束的。看完后,麦克自言自语地说:
“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小的变色龙却繁衍生息到现在。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啊!”突然间,约翰意识到,自己就是职场上的那只恐龙!的确,别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强大的恐龙,并因此而藐视像自己一样软弱的变色龙。
第二天,约翰又回到了公司。他不再看别人的眼神,不再想别人的议论。公司里别人最不愿意干的事情他去干;对公司里最高傲的人,他也一直保持着最热情的微笑。
两年之后,约翰因为业绩突出,人际关系好,从最普通的员工晋升为副总经理。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当我们新加入一家公司时,一定也会遇到与约翰相同的情况,此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是一走了之,还是静下心来,逐渐适应呢?答案当然是——置应!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到完全的适应呢?
(1)踏踏实实做好上级交代的每一项工作新人进入企业,对于企业的整个工作环境及流程都还很陌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复印传真都需要别人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对待新人的通常做法是交派一些诸如打字、翻译、资料检索等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工作,这是每一个新人进入职场后应该接受的第一门功课。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上级往往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来考察一个员工的耐性以及工作态度是否端正。上级不会期望一个还不了解企业情况的新员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简单的工作更能够考察出员工不骄不躁、沉着稳重的优秀特质。
(2)适应而不是抱怨环境二十几岁的男人,在进入职场之前总会有很多的幻想,幻想理想的行业、理想的职位、理想的收入,直到真正进入企业后才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于是开始抱怨企业没有给予充分的施展机会,专业技能没有可以充分发挥的场合。一腔热血无以回报。而当年的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也只是从事录像片的放映工作,换作其他人可能会因此而抱怨领导不公,老天不长眼,所学非所用,但陈天桥却从另外的角度看到了机会,于是利用空余时间专心钻研管理书籍,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3)等待机会,厚积薄发俗话说,机会永远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对于职场新手而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蓄势的远见与忍受平淡的耐力。职场竞赛,比的是耐力和信念,这是一场长跑,短暂的热情和速度都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仍需要不断充电武装自己,提升信念。待时机来临,必会脱颖而出。
其实,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才是好的开始,不论以前有什么样的工作经历,到一个新公司首先不仅仅是认认真真学习《员工手册》,更重要的是对个人心态的调整。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毕竟是过去的,新的环境新的开端,“心态归零”非常关键。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要勤于思考,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就是说成与败在家里就已经决定好,也就是告诫我们要多想,不可盲目。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回避现实的人,不可能有理想的未来。二十几岁秘密:
早日摆脱“蘑菇定律”是二十几岁的男人步入社会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