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应付各种场合时,首先要会应变,应变不仅要反应快速,还要方法巧妙,使人感到你机智幽默,应对巧妙,令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1)突发事件的应变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平常觉得自己的反应还行,可一到某些意外事件突然发生的节骨眼儿上,脑子里总是感觉一下子懵了。所以性格比较内向或自以为拙于言谈的人,遇到突发事件时总觉得自己脑筋迟钝。与此相反,随时能依据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答,做出出人意料的反应的人,往往被人认为是明敏果断、超人一等。
有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汤姆逊外出归家,天色已晚,因为他的旧大衣内有两千美元,心里老担心遇到强盗。
越是怕鬼越有鬼,他突然发现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彪形大汉紧紧跟着自己,而且怎么也甩不掉这个“尾巴”。
汤姆逊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朝大汉走去,祈求地对大汉说:
“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角钱吧!我快饿得发昏了,路都跑不动了!”大汉一愣,仔细打量着他的旧大衣,嘟囔着说:
“倒霉,我还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从口袋里摸出点零钱扔给汤姆逊,十分败兴地走了。
(2)富有联想的应变放松自己的大脑,往往能妙语连珠。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善于联想。这样可以将不利于自身的话题转移开,最后占据主动地位。如此,遇事则可随机应变、应对自如。
某山庄住着一户黄姓人家,黄老伯很迷信,把家境的不顺利都归结到风水不好。常常埋怨道:
“我东邻姓陈,西舍也姓陈,我家怎经得起这‘沉沉’的东西左右夹击呀!”于是,他老想把别人撵走,经常跟邻居闹矛盾,发生冲突。后来实在轰不走别人,就骂骂咧咧地打算自己搬走。许多人相劝都无济于事,幸好这时有位巧嘴的农妇把他劝住了。
那农妇是这么劝他的:
“你老可别怪侄媳妇多嘴,你咋傻了呢?要是我呀,杀头也不挪开这富窝儿!”一句话,说得骂骂咧咧的老汉顿时愣了。那妇女接着说:
“你说东邻是陈,西邻也是陈,你知他们是什么‘陈’呀?”老汉一时答不上来。
“我说呀,那是文臣武将的‘臣’,你老左有文‘臣’,右有武‘臣’,保护着你这个‘黄’帝。只要你大人有大量,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就放心吧!”老伯听她一解释,心里乐开了花,就高兴地接受了她的意见。
(3)反应快速的应变应变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应快,应付及时。人们在意外场合,身处僵局时,必须立刻做出反应,不允许慢慢去思考。
营丘有一个读书人,脑子不灵,却动不动就与人争强斗胜,无理也要狡辩三分。
有一天,他跑到艾子家里,提出一个问题:
“大车下面和骆驼颈上面,为什么总要挂个铃儿?”艾子说:
“车子和骆驼的体积都很大,又经常夜间走路,怕狭路相逢,挂个铃儿,对方老远就能听到铃声,可以提前让路。”营丘人说:
“那么,宝塔上挂铃儿,也是因为怕走夜路相撞吗?”艾子说:
“你这个人真不懂事理!许多鸟雀喜欢在高处做巢,鸟粪弄脏了地面,挂上铃儿,风吹铃响,就会把鸟雀赶跑,为什么要拿它来跟车子、骆驼比呢?”营丘人又说:
“猎鹰的尾巴上也挂铃儿,难道鸟雀会到猎鹰的尾巴上去做巢吗?”艾子笑道:
“你的想法真奇怪,猎鹰出去捉鸟雀,或飞往林中,如果脚上的绳子被树枝挂住,只要它一拍翅膀,铃儿就会叮叮作响,主人就可以闻声找到。怎么可以和防麻雀做巢相提并论呢?”营丘人还无休止地问:
“我看过出丧,前面有人摇铃唱歌。从前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经你这么一说,才明白是怕给树枝绊住脚跟。但不知缚在那人脚上的绳子是皮绳呢,还是麻绳?”艾子给他缠得实在没办法了,就说:
“出丧摇铃是给死人开路的,就是因为此人生前专爱和人瞎争,所以摇摇铃儿让他开心罢了。”营丘人虽然脑子笨,这下似乎也明白了,再也没出声。
随机应变需要合情合理的解释,需要自圆其说的能力,更需要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知识和见识的积淀,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反应。
二十几岁箴言:
为了能使自己的事业发展比较顺畅,二十几岁的男人应从现在就开始学会巧妙地随机应变。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