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5292600000011

第11章 让孩子在运用中贯通知识

任何的学习最终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运用。只有灵活有效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就是一个重点了。

高二学生刘贝说:“每次数学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平常我也是很用功地做练习题呀,但是每回发了卷子,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类题以前做过,可是换了个题型我就不会了,因此考试总是丢分,成绩也总提高不了。为此我没少做题,买了许多练习册,可效果并不明显。”

很显然,刘贝的主要问题便在于没有将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她对数学的学习已出现了一个瓶颈,这牢牢地限制住了她,使得她感觉突破乏力。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从根本的问题出发去改变思路,光是一味增加作业是徒劳的。家长们应该帮她找到解决的办法,可先从孩子的学习定式人手找到缺口,教会她在学习过程中多加思考,学会以题带点,以点带面,把老师的点拨与典型习题训练相结合,逐步去建立正确的学科思维而非定势思维,实现学习上的突破,将所学去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鲁班是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他的发明创造很多,锯、墨斗、钻子等不少木工使用的工具器械都是他发明创造的。

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期限是三年。这座宫殿需要很多的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徒弟们只能用斧头砍。斧头不够锋利,而且容易损坏,这样砍伐的效率非常低。工匠们虽然起早贪黑拼命地砍,累得筋疲力尽,但一天下来,也砍不了多少树,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眼看工程的期限越来越近,如若不能按期完成,杀头是难免的,鲁班着急了,愁得觉也睡不踏实,他决定亲自上山去看看砍伐树木的情况。

这天,天刚蒙蒙亮,为节省时间,鲁班抄近路往山上跑。小路上山虽近,但坡陡路滑,很不好走,路两边都生着小树和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在爬一道极陡的坡时,鲁班只好一边扶着树木一边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他脚下一滑,手抓的小草断了,他的身体也顺着滑了下去,慌乱中鲁班抓住身边的一把茅草,他的手一下子就被划破了,突然而至的疼痛让他马上松开了手,等他狼狈地爬起来的时候,他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想不到茅草竟是如此地锋利,鲁班顾不得疼痛,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茅草叶子的两边都长着小细齿,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轻轻拉了一下,果然又在手上划开了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原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颗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草叶。他抓住那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那样砍伐树木就会容易得多。

鲁班忘了疼痛,转身便下山做起试验来。他做了个简易的带有锯齿的竹片,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会划出一道深沟,果然效果不错,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很明显,需要一种强度、硬度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他找铁匠制作了一种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与徒弟各执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回,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于是,锯就这样诞生了。鲁班又进行了比较精细的制作,生产出了大量的锯,既省人工,又省气力,很快完成了建造大宫殿的任务。

其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鲁班能对一件小事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且拓宽思路,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才能进行伟大的发明创造,这与他善于将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我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加以重视,只有真正领悟到每个知识点的真谛,将所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灵活地运用出来,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解决掉一道道难题,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地运用所学,才能够取得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