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5292600000046

第46章 让孩子自己去规划未来

在中国,现在有不少的父母都很有计划性地为孩子的将来做策划,甚至每年要做些什么都划分得细致明确。很多的孩子在父母与社会的压力下学习,他们就像一架任人摆布的机器,只能机械化地遵循既定方案去运行;这当中不乏缺乏主见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是一片茫然,认为父母的安排是对的,沿着父母计划好的路线去走是正确的。然而,也有不少的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执著与狂热的追求,但是,他们自己所想的,却往往只是空想,无法去实施,因为父母不支持。每当孩子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父母总是一句话就予以否决,这样,孩子只有把自己的设想深藏于心底,无奈地走着父母亲所安排的道路。

虽然每对父母都急切地盼望孩子能够早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社会潮流,但是,为孩子设计人生的轨迹会禁锢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失去自身精彩的未来规划,失去创新的机会。而且即使父母为孩子计划了很多,包办了很多,准备了很多,到最后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做自己的决定。

一般来说,孩子在十来岁时,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且会为自己的想法去采取一些举措,可是,很多父母都忽视了孩子的这些特性,没有为孩子铺设一条属于他们自由发展的道路,甚至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幼稚、很荒唐、没前途。在现代信息交流量日益增大的时代里,各行各业都无疑透露着各种不同的信息,孩子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擅自为孩子去定义未来是很不理智的。

在最近的一项对孩子学习动机的研究中发现,20.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就应该学习,不然也不知道该干什么”,4.5%的受访者觉得“是家长要我学的,否则我宁愿不学习”,还有5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为将来打算,“学习是辛苦的,但为了以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是要坚持学习”,这也是一种最普遍的想法。

显然,很多孩子都并不能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心智并不成熟所致的迷茫,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这将会导致孩子循规蹈矩,重复别人的发展模式,失去自己的个性。

许多家长常常用就业压力、社会的残酷竞争来促使孩子去努力、去学习,却在无形之中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形成固化的模式,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盲目地读完本科读硕士,考完硕士考博士,但其间孜孜不倦者有之,名落孙山者更是有之,当中也有不少人并不是在追求着更高深的知识,而是在复制别人的人生,模仿别人的人生。

父母为孩子去策划未来,其实也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幼小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可规划的基础,孩子的未来应该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只有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天赋时,家长可以为帮助孩子发展天赋,而给孩子做正确的引导与规划。

现实中,很多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法、绘画、舞蹈、音乐、体育样样精通,很多孩子很小就被家长送去学习钢琴,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有成就,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如若孩子在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表现出对这方面的兴致来,而且进步也很小,就不必“牛不喝水强按头”,非逼着孩子以勤补拙,幻想训练出一个天才来。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孩子明明喜欢体育,而且对某一类的体育活动情有独钟,甚至表现出超过普通人的水平,家长却非要认为这是孩子不长进、不务正业,非要孩子去学习音乐。

在孩子尚没有自己的选择之前,家长适当地辅助孩子尝试各种活动,去发掘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这是正确的。因为孩子在成长的初期感知力量还很薄弱,需要父母进行谆谆教导,也需要父母做一些计划。但如果父母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自主为孩子规划一条人生道路,那是相当不可取的。孩子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他们自己的人生路,最后都还是得自己去走。世上没有一条预备完善的人生通途,让孩子自己去策划自己的未来,走出一条更自由而宽阔的道路来。

在孩子进行自己的规划之时,父母可以从旁进行适当的协助和指导,纠正孩子的某些偏失和错误,但是,在细节问题上应该让孩子自主去进行自己的策划,尊重孩子的天赋和内心的意愿,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设计一条适合的以及有兴趣、有信心走下去的道路。要充分地放手及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明天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所以他的人生道路也应该让他自己去安排,去完善,去实践,去圆满地走到底,成就自己心中的那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