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冬青书屋文存
15294300000036

第36章 36、阮元与张肇岑――孤本《石鼓斋印谱》跋

《中国人名大辞典》:“张肇岑,清江都人。字兰坡。工篆隶。足迹几遍全国。喜金石文字。阮元督滇时,大理石画,镌刻皆出其手。官按察司照磨。有《石鼓斋印谱》。”有谁见过《石鼓斋印谱》呢?没有。所以我写这篇文章,予以介绍。

印章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篆刻家(或收藏家)把印章钤盖在纸上,汇集为一本书,通称印谱。《石鼓斋印谱》是张肇岑生前所刻印章的一份留底,他死后由子孙珍藏,未公开出版。

《中国人名大辞典》说张肇岑“工篆隶”,墨迹罕见。我曾在亡友王家中,见过一副张肇岑写的隶书对联,不知现在是否还保存完好。张肇岑有书法功底,又“喜金石文字”,故所刻印章,清真雅正,古趣盎然,不同凡俗。

回忆我少年时,爱刻印章。张肇岑的后裔,与我家为世交。张家的人,对我谈过张肇岑做阮元幕友的佚事,我很喜欢听。阮元是清代扬州的大名人,其故居与我家相距甚近。从我家到学校,经过阮元故居。我从初中时代起,就熟悉阮元之名,对《石鼓斋印谱》中阮氏印章,颇感兴趣。张家因我爱好艺术,把他家珍藏了几代的这本印谱,赠送给我。

七十年来,我南北奔走,不少书籍散失了,但这本《石鼓斋印谱》一直携带在身边,保存完好。因为这是孤本,如果丢掉,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了。

《石鼓斋印谱》中钤盖着张肇岑为当时许多名人所刻的印章,最宝贵的是为阮氏一门所刻者。所以这篇小文以介绍阮元、阮常生、阮福父子二十五方印章为主。

孝萱按: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清史稿》有传,缪荃孙《续碑传集》选录刘毓崧《阮文达公传》、李元度《阮文达公事略》等三篇。

孝萱按:阮元一字云台。据[9][10]两印,知阮元晚年自称“云翁”。

孝萱按:《清史稿?阮元传》,“自著曰《经室集》。”阮元《经室集自序》:“室名经者,余幼学以经为近也。”阮福《小琅?丛记?文笔考》录阮元《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文韵说》《学海堂文笔策问》四篇,均代父署名“经老人”。《石画记》卷二阮元自署“经老人”。

孝萱按:阮元《扬州隋文选楼记》:“嘉庆九年,元既奉先大夫命,遵国制,立阮氏家庙,庙在文选楼文选巷之间。”《扬州文楼巷墨庄考》:“元居扬州文楼巷文选楼侧。”阮元诗集名《文选楼诗存》。《清史稿?阮元传》:“刊当代名宿著述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

孝萱按:《清史稿?阮元传》:“编辑《积古斋钟鼎款识》。”阮元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序》。

孝萱按:据刘毓崧《阮文达公传》、李元度《阮文达公事略》,嘉庆十九年阮元调江西巡抚,“加太子少保”。清总督例带兵部尚书衔。光禄大夫是清文臣最高之阶官。

孝萱按:阮常生(一作长生)是阮元长子,是族子过继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只载阮常生有彬甫、小云二字号,据两印,知阮常生还有寿伯、伯长二字号。

孝萱按:阮福是阮元次子,是亲生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只载阮福字赐卿,据一印,知阮福还有子备之字号。

附带说明,《石鼓斋印谱》中钤盖张肇岑为自己刻的印章很多,其中有“甘泉张肇岑印”(白文)、“兰坡六十以后书”(朱文)二方,可以考证张肇岑籍贯(江苏甘泉人。甘泉、江都都是清扬州府的附郭县。《中国人名大辞典》说“江都人”,误。)与享年。

张肇岑为阮氏父子刻印如此之多,可见其关系密切。《中国人名大辞典》云:“阮元督滇时,大理石画,镌刻皆出其(张肇岑)手。”我们可以从大理石画来进行阮、张宾主之谊的探讨。

大理石,变质岩之一。美丽光泽,盛产于云南大理点苍山。一般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石上的彩色花纹,如同图画,是天然的艺术品。阮元特别喜爱它,称为“石画”,亲自品题,嘱幕友张肇岑镌刻于石上,著有《石画记》,详记其事。

阮元《〈石画记〉序》云:“余到滇数年以来,所见不少,已如云烟过眼。又于到点苍时,张氏兰坡为余亲至石屋,选买数十幅,间有题咏,或持赠戚友,或儿辈乞去。又兰坡诸公,在省肆买石,各请品题。余择其得古人诗画之意者,不假思索,随手拈出,口授指划,各与题识,付兰坡暨侄荫曾,或镌或记。”末署:“道光十二年扬州阮元序于滇南节署石画轩。”

《石画记》卷一、二、三阮元提到张肇岑者,如:

《雪林图》:“雪林图石砚屏,高八寸四分,宽六寸八分。石质白润如玉。”注:“兰坡又摹‘快雪时晴,羲之’六字于上方。”

《日观峰图》:“日观峰小幅,高八寸半,宽一尺五分。张公肇岑刻之曰:‘云台先生嘉庆八年登岱诗曰:日观开扶桑,元气浴。色铸黄金天,岳形摇清旷。阳乌突跃出,晁采忽飞。’谓此石能画出诗意。”(以上卷二)

《天际乌云》:“小幅,高四寸半,宽七寸半。张兰坡摹刻苏帖云:‘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此君谟梦中诗也。又刻‘阮氏梦诗书画石’七字印。又刻‘苍山画仙仿小米画法’九字印。”

《桂岭图》:“高九寸半,宽九寸。张兰坡摹《圣教序》‘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十一字于上方。旁刻‘苍山画仙仿燕文贵款,画法古茂,真宋笔也’。”(以上卷三)

《石画记》卷四、五是阮元第三子阮祜所编。阮祜在卷四开头说:“祜于癸巳秋,随严亲到滇。甲午稍暇,时张兰坡世兄、家琴士兄磨刻佳石甚多。严亲检新旧石画之未记者,命祜记之如左。”癸巳是道光十三年,甲午是道光十四年,这是阮元在云南的最后两年。阮祜又在卷五开头说:“乙未贡茶船至汉江,寄石来扬州,祜因续记之如左。”乙未是道光十五年,阮元“召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刑部,调兵部”(《清史稿?阮元传》)。这时阮元全家及张肇岑已离云南。

《石画记》卷四、五阮祜提到张肇岑者,如:

《初月残阳》:“方九寸。张兰坡刻曰:‘初月残阳交弄影,绿杨红杏共扶春。’云台先生句也。此石画之。”(卷四)

《海涛夕照》:“高一尺五分,宽八寸五分。刻曰:云台先生观海诗云:‘天风吹大水,落日满群山。’此石画之。兰坡选。”

《碧鸡金马》:“高七寸二分,宽九寸三分。一面刻曰:云台先生看碧鸡山诗云:‘况当落日余霞后,正是涂金刷翠时。’此石画之。一面刻曰:云台先生看金马山诗曰:‘夕阳无限好峰峦。’此石画之。兰坡选。”

《石壁水田》:“高八寸,宽七寸。刻曰:‘石壁岚光生翡翠,水田天影冻玻璃。’云台先生句也。兰坡选。”(以上卷五)

张肇岑也收藏大理石画。《石画记》中阮元说:

《梅花道人水墨云山》:“高一尺二寸半,宽一尺四寸半。刻云:‘此幅山壁苍莽,云烟活泼,酷似吴仲圭得意之笔’。”注:“此石极精,乃神品。”

《秋山萧寺》:“高一尺二寸半,宽一尺六寸。刻云:‘石画中少有林屋,惟此石方有山寺楼塔之景,罕见之仙画也。’背刻:‘思入风云变幻中’。”

《青山缺处日初上》:“高一尺四寸,宽一尺六分左右。皆峰岭嵯峨,中间凹缺处独见红色。余题曰:‘青山缺处日初上’,放翁句也。”

“以上三石皆兰坡所珍藏。”

《桂岩转月》:“高四寸半,宽三寸二分。此石为卖石人跌缺,兰坡买而裁之甚小,且手琢之,反以小而为研屏极宜。”(以上卷三)

《石画记》中阮祜说:

《湖山倒影图》:“高一尺一寸,宽八寸。此石乃张氏兰坡所宝藏,刻曰,云台先生曾有句云:‘烟静湖水明,山影向湖倒。碧镜舒黛眉,绘事逊兹巧。’此石下半,恰是湖山倒映之影,真巧绘也。”(卷五)

从上引文字,可看出阮氏父子与张肇岑同赏大理石画之乐。《清史稿?阮元传》云:“元博学淹通,早被知遇。”“历官所至,振兴文教。”“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作为大官、大学者的阮元,不摆架子,称张肇岑为“氏”为“公”;作为贵公子的阮祜,不骄不亢,称张肇岑为“氏”为“世兄”,可见宾主相处,极为融洽。这是张肇岑离乡背井,只身远赴云南,追随阮元,不愿另谋他职的主要原因。钩稽文献,并结合张家人所谈,考出以上情况,有助于加深对张肇岑其人、《石鼓斋印谱》其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