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在家做体检:给自己的体检报告单
15295000000023

第23章 暴饮暴食自检:大胃王,有的疾病不可不防

主副食正常参考指标

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合适。

人们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要吃饱”仍是相当多的人的饮食要求,一日三餐都狂吃海饮者大有人在,毫无节制的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

1.引发胃病

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部,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

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之外还常吃夜宵,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由于让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

2.畸形发展

营养过剩同样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等“富贵病”的原因皆为贪吃惹出来的。另外,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又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长期饱食就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一)暴饮暴食自测

1.测测你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

以下10题可帮助你自测你的饮食习惯好不好,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作出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并在肯定的答案上划上圈。

1.你认为有必要吃掉盘中的所有食物吗?

a。肯定 b。否定

2.做客时,你是否为了“感谢”主人,而在餐桌上夸张地表现自己的胃口?

a。肯定 b。否定

3.你是否经常在匆忙行走时吃东西?

a。肯定 b。否定

4.你心情不好时,是否喜欢吃一些好东西?

a。肯定 b。否定

5.即使在你感到吃饱了时,你是否由于佳肴的诱惑而还不愿放下筷子?

a。肯定 b。否定

6.在你生气、惊惶不安时,你是否比平时吃得更多?

a。肯定 b。否定

7.你是否边阅读或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a。肯定 b。否定

8.你吃东西的速度快吗?

a。肯定 b。否定

9.你是否由于无所事事而去找有什么好吃的

a。肯定 b。否定

10.你能列出前一天你所吃的东西吗?

a。肯定 b。否定

除了最后一题外,如果所有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那就表明你有暴饮暴食的习惯。

如果你对第1个问题作了肯定回答,那表明你吃东西不是为饥饿,而是不愿舍弃剩余食物。

对第2、5题作肯定的回答,说明你吃东西不是因为饥饿,应当坚决地不吃多余的食物。

对第3、7、8题作肯定回答,表明你有很不好的进食习惯。这往往会使你不注意自己已吃了过多东西,而超量进食。

对第4、6、9题的肯定回答,说明支配你进食的原因不是食欲,而是情绪。

对第10个问题作否定回答,说明你日常吃得太多,需要加以节制。

2.饮食过量的自测

人们常把“吃饭八分饱”作为养生之道,但怎样才算八分饱呢?请你留意观察自己的表现和体验自己的感觉,回答下列三问,并在“是”与“否”上作上标记。

1.睡觉时,你是否经常流口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口酸、口臭?

a。是b。否

2.你是否有口舌干燥甚至裂口、舌头运转觉得困难的感觉?

a。是b。否

3.你早晨起床前轻轻握拳,是否感到比较吃力,手部有肿胀感?

a。是b。否

以上3问中,你的答案只要有一个为“是”,你的饮食就已经过量,应注意减少饮食量。

(二)暴饮暴食与疾病自疗

信号:胰腺炎

胰腺炎的发生与暴饮暴食有密切关系,尤其经常发生在大量进食酒肉之后。胰腺炎症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平素身体比较健康,自己不在意,喜欢大吃大喝。但在一餐饱食、痛饮之后,如果出现非常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这时要警惕胰腺炎症!

严重的胰腺炎症称为“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表现除了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外,还会发生昏迷、血压急剧下降、心脏功能衰竭,各脏器栓塞等,后果严重。

预防胰腺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节假日和朋友聚餐时,菜肴要清淡,尽量少饮酒。一旦出现胰腺炎的症状,要禁止饮水和禁食,也可用拇指和食指按“足三里”、“合谷”(双虎口)穴以缓解疼痛。急送医院治疗。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也耽误不得。

医生忠告

发觉饮食过量,既要善节,也要注意改善饮食。善节就是少吃,特别是晚餐宁少食,勿太饱,也不宜过于肥腻,即使太饥渴时也不宜过食、过饮。改善饮食就是营养要合理,要吃一定数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并学习一些营养知识。要了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掌握营养标准。为了增加肌肉,你需要蛋白质;为了保持精力和运动能力,你需要碳水化合物;为了减掉脂肪,获得身体外形的改观,你需要一定数量的营养,但不可超量,应了解足量和超量的区别。每个人都不一样,要自己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