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宠辱之间:千古流传的大清外戚
15295400000001

第1章 军功卓著,受努尔哈赤重用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拂晓时分,吏部启心郎索尼偕同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巴图鲁鳌拜率两黄旗大臣聚集在大清门外,索尼对大家说:现在大行皇帝归天,皇室无主,为了大清的江山千秋万代,遵循祖制,我们要拥立皇子为后续之人。说完,他举起右手带领众人对天发誓:“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接着,他下令两黄旗巴牙喇兵(护军),“张弓挟矢,环立宫殿”,其势极为雄壮威严,以示两黄旗人志不可移。这就是索尼为表示拥立皇子继位的决心而导演并参与的对确立帝位产生极大影响的盟誓行动。

索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事出有因。

索尼是在后金建国初期,随父亲硕色由哈达部归附努尔哈赤的。由于他的父亲和伯父希福均通晓满、蒙、汉三种文字,努尔哈赤授予他“巴克什”称号(即先生、大儒),管理文案事,因此,索尼也被授予一等侍卫扈从于努尔哈赤左右。他对努尔哈赤十分忠诚,努尔哈赤也十分信任他。

天命四年(1619年),哈达部侵犯界藩城,索尼身先士卒,挥刀力战,击退来兵。后随努尔哈赤征栋揆,蒙古派大批援兵助栋揆,扎下二寨,与栋揆成掎角之势,力抗后金。索尼与诸将合作,集中兵力先攻一个寨,结果寨破,另一寨的将士也全部投降。

天聪元年(1627年),索尼随皇太极攻锦州。正遇明军千余人迁徙大凌河民户,索尼仅率骑兵20人,奇击明军,他立马横刀,孤军奋战,斩获许多明军,保护了大凌河。

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准备远征喀尔喀蒙古,向外藩征兵时,其他部落纷纷响应,唯有科尔沁部奥巴迟迟不出兵,使皇太极十分恼火。他派索尼偕同侍卫阿珠祜带着他的谕令前往科尔沁,斥责土谢图额附奥巴。当初,奥巴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台吉,归附努尔哈赤时,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的孙女(努尔哈赤养孙女,后封和硕公主)嫁给了他,目的是为了笼络他。不久,奥巴多次违背会约,与明朝暗中来往。这次皇太极向他征兵,他又迟迟不动,于是,索尼奉命前去宣谕天聪汗的敕谕。当索尼来到科尔沁部时,奥巴因患脚病,没有马上来见他,命其部人送来牛羊肉款待他,索尼严词拒绝,说:“你们的汗有异心,你们的东西我怎么能吃呢?拿走!”说完就去晋见公主。部人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奥巴,奥巴在侍从的扶持下,也来到公主处,一进门,装作不知其事的样子,故意问公主:“此人是谁?”索尼昂首大声回答:“我们都是天朝汗的使者。你屡屡背约,本是有罪之人,按说应当与你绝交,只是因为公主在这里,我们才奉命来问候。”此时的奥巴正在后金和明之间选择靠山,主意未定,见索尼态度如此强硬,如果自己再犹豫下去,恐怕给部落带来灾祸。于是连忙吩咐左右设宴款待,索尼率阿珠祜等不屑一顾,拂袖而出。奥巴心中既没底又害怕,不知索尼一行此来为何,便派台吉塞冷询问索尼。索尼拿出谕旨,交给塞冷,谕旨皆为斥责奥巴之语,然后,索尼不等奥巴回音,便欲率随从先行回朝。奥巴看了谕旨,惊恐万分,命众人出帐挽留,索尼不从,众人皆哭泣,边哭边说:“我汗要戴罪亲自入朝去道歉!”这时有些人跪下叩首,有些人则拉住索尼马缰绳,极力挽留,索尼才勉强留下。

第二天,奥巴又以患脚病为理由,令台吉拜恩噶尔和桑噶尔寨同索尼一起入朝谢罪。索尼见奥巴仍没有诚意,便气愤地说:“你想解脱自己的罪过,而让他二人同我一块走,我岂是为拜恩噶尔等而来的?”奥巴又派人去探索尼的底:“如果汗王饶恕我,我自然应诚恳谢罪,就怕汗王不容我而且赶我走。”索尼晓以大义,劝他说:“皇上心胸广阔如天地,你如果认罪入朝晋见,必然得到同情和宽恕。”索尼这番话,使奥巴打消了顾虑,连连向索尼叩首致谢,决定亲自入朝。索尼见其诚心悔罪,便同阿珠祜偕其大臣党阿赖先行回朝奏明太宗皇太极。此行,索尼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使科尔沁重新归附了后金。

天聪三年(1629年),索尼随皇太极再次伐明。此次是袭扰京畿地区。当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明督师袁崇焕率部赴援,在京城东南双方对阵。起初贝勒豪格先冲入敌阵,明军一拥而上,将其包围,矢石如雨,豪格的处境十分危险。索尼见此情景,舍生忘死,策马冲入阵地,东拼西杀,挥刀如飞,斩杀敌人无数,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救豪格突出重围。第二年,索尼又参加了收榛子镇,抚沙河驿,克永平的战斗,每到一处,他便以汉语遍谕军民,军民心悦诚服,皆归顺。这年七月,他被选任吏部启心郎。

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索尼随皇太极围大凌河。九月中旬,辽东巡抚邱禾嘉等率兵七千自锦州出援大凌河,行至小凌河岸,与主动出击堵截明援军的后金兵遭遇,索尼持短刀步战,仍然把明军杀得大败。第二年,索尼又随皇太极征察哈尔,由大同入明边,夺取了阜台寨。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以索尼任吏部启心郎事毫无过失,授予他骑都尉世职,“日直内院”。崇德八年(1643年)考绩,进三等甲喇章京(参领)。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暴崩于清宁宫,他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包括继位之事。于是,在诸王之间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斗争。

清初,皇位继承制度尚不健全,没有明文规定前朝皇帝死后,由谁来继位,因此引起诸王的争斗也是必然的。势力位居诸王之首的睿亲王多尔衮对皇位觊觎已久,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皇子豪格地位显赫(身为肃亲王),能力出众,他以“父死子继”为据,同样要夺取皇位。

同年八月十四日,多尔衮按照八旗的惯例,就继承一事,首先征求皇太极所属两黄旗诸王与大臣的意见。他在三官庙特召索尼(满洲正黄旗)商议册立事。索尼果断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索尼说完,见多尔衮并没有赞同的意思,知其想自立为帝,于是,索尼于当天晚上演出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一幕,誓死为捍卫皇子的继承权而斗争。他之所以这样做,实出于对大清的忠诚,也是受了传统观念的影响。

正由于这个原因,此后的几年里索尼受到了握有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