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962~1053年),辽宛平(今北京宛平)人。他在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一,即状元。随后,担任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幕官。
按照当时的惯例,皇帝出巡时每到一地,当地长官都必须有所贡献。有一次,圣宗到云中打猎,云州节度使向他奏道:“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圣宗召来张俭一看,只见他容貌举动质朴;问其治世之道,却口若悬河,当即奏对了30余事。圣宗非常高兴,遂将他带回朝中予以重用。
张俭于开泰(1012~1021年)年间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三年(1023年)为武定军节度使,太平六年(1026年)为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封韩王。兴宗耶律宗真即位后,又赐他“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文,改封陈王。
虽然张俭仕途顺利,官居高位,但他一直关心下情,体恤百姓。
有一次,某地发生了一桩特大抢劫案,官府在破案时捕获了8个嫌疑人,并立即将他们全部处死。然而,为时不久,真正的强盗落人了法网。于是,被杀的那8个人的家属一哄而起,纷纷到官府诉冤。官府无计可施,致使此事越闹越大。张俭听说后,接连三次上奏兴宗,请求为死者洗雪冤屈。兴宗勃然大怒,斥责道:“你难道要朕去抵命吗!”张俭仍据理力争,说:被杀的这8家,既然有冤,自然要申诉。他们中并无一人提出偿命要求的,只是期盼陛下对他们稍加慰问抚恤,使尸体能够收葬,使生者和死者得到安慰。兴宗这才消了火,并听从了他的意见。
后来,宋辽边境发生冲突,兴宗打算亲率大军同宋军开战。张俭认为,如此一来,必然会给百姓带来战争之苦,不知又有多少人死于非命,遂竭力陈述出兵的利害,建议他派一使臣前去交涉,而不要远劳征讨。兴宗感悟,没有发兵,而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宋辽的争端,从而免除了双方生灵涂炭。
张俭为相20年,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他食不重味,穿的也只是粗布衣服。每领到俸禄,除留下生活必须之外,全都周济给了那些贫困的亲朋故友。
有一年冬天,张俭在便殿议事,兴宗见他身上的衣袍破1日不堪,就秘密指令侍从用火夹子将他的袍子烧了几个小洞,促使他快换件新长袍。不料,兴宗在此后数次召见他时,见他依旧穿着它。兴宗不解,问他为什么老是穿着这件旧袍?他答道:“臣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多年来,人们都崇尚奢糜。臣为了矫正时弊,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开导!”
事后,兴宗可怜张俭的清贫,特下旨让他到内库随意选取他所需要的东西。他接旨谢恩,但结果却“持布三端而出”。当时的“三端”,相当于现在的18丈。兴宗见他放着金银财宝都不拿,仅仅拿了18丈布,对他更加敬重起来。
张俭有5位弟弟。兴宗“欲俱进士第”,即打算赐给每个人进士出身,但张俭却始终没答应。
张俭晚年退休在家,兴宗有时候还亲自到他家中去看望。有一次,掌管御膳的官吏得知皇上要在张家用餐,特地先行一步,供设下各种珍味佳肴。而张俭为了勉励皇帝节俭,却让人撤去了那些御膳。当他们君臣二人谈到吃饭时间,张俭让家人奉上清淡的蔬菜和干饭,双方都吃得很香甜。
张俭享年92岁,敕葬宛平县。《辽史》上称赞他“服敝袍不易,志敦薄俗,功著两朝,世称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