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5299200000121

第121章 千万别自作聪明

一日,佛祖经过一片民居时,看见一群小孩在田埂边玩耍,其中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对其他小朋友说:“你们信不信?我要去那田里偷一些东西出来,肯定没人能发现我。”小朋友们齐声说:“我们不信。”那小孩说:“不信你们就看着。”于是找来一个竹筐,把自己罩住就往田地里钻。佛祖有心教化一下这个顽劣的幼童,就化作一位农民站在远处喊:“喂,那个藏在竹筐下的小孩,你给我出来。”并一边喊着一边往田里跑。其他的小孩见有人来了,四散跑开,那小孩因为被竹筐罩了,所以迟了几步,被佛祖逮了个正着。佛祖耐心地对他说:“孩子,这世间有不少人一开始做坏事时却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太聪明根本不会被抓,可做的坏事多了终有被抓住的时候。所以,以后你千万不要再做这种事了。”说完显出了佛祖的本来面目。小孩一看,大吃一惊。连忙跪在佛祖面前保证,佛祖笑笑,消失了。

是啊,有些人总喜欢自作聪明。他们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眼力或能力,过分自信且又自负,结果在世事的纷争中总是充当别人的炮筒、玩偶或替罪羊,自己还乐不可支,这种人往往是表面看来挺精明,实际上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能就是专门给这种人设定的警句。

三国时期,在关系到一场各派政治力量生死存亡的重要斗争中,蒋干扮演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使形势发生了逆转。

这个蒋干表面上看精明透顶。在魏吴两军对垒之时,蒋干进曹操帐下主动请缨:“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也。”曹操大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试想,蒋干一旦“说此人来降”,曹操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蒋干得此头功,封官加赏,自不在话下。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一大得意之作。

于是,蒋干携一童前往,“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未料周瑜棋高一招,一见面就戳穿了蒋干的用心,搞得蒋干很没面子,只好当面否认了自己做说客的身份,周瑜于是按计行事,大张筵席,唤来文官武将,搞起了“群英会”。声言“只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一句话既封住了蒋干做说客的嘴巴,也断去了本部文官武将一旦不慎而说漏嘴的可能性,可谓一箭双雕。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然后一一让蒋干领略吴军雄厚的实力。此后又以表达感情为名,提出与蒋干“抵足而眠”的要求。并“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蒋干借周瑜“鼻息如雷”时,偷看了帐内桌上的一卷文书,发现这是机密文书,于是暗笑周瑜糊涂,并将一封写有降将蔡瑁张允的书信“暗藏于衣内”。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又一大得意之作。

俗话说,“小鬼”永远也诡不过“大鬼”。周瑜借蒋干过江做说客之机,步步设计,计计连环,以假乱真,直搞得急欲立功的蒋干云里雾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蒋干回到曹营,虽未能“说此人来降也”,却盗得一封密书,急欲交于曹操邀功,搞得曹操误杀了两员大将,蒋干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蒋干自以为很聪明,实际却屡屡钻进周瑜为他设的套子里面。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会犯类似蒋干这样的错误,总认为很聪明,却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吃亏的只有自己。所以这种人的聪明反倒不如不聪明。而那些看似糊涂的人却往往才具有大聪明。因此,世事很难辨清浊,聪明人未必聪明,糊涂人未必糊涂。

小聪明不可有,大聪明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