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5299200000003

第3章 尊重自己的本性

凡法俗事的纷繁芜杂使我们渐染失于心性的杂色。每一次的呈现都多了一点修饰,每一次的语言都少了一分真实。习惯于疲惫的伪装,总以为这样就可以赢得更多,过得更好。蓦然回首,那些希冀着的,仍需希冀,那些渴盼着的,仍需渴盼。惟独改变了的是自己的本性。扪心自问:“我是否在意过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尊重过自己的本性?”心会告诉你那个最真实的答案。有多少人曾想过改变自己,以追逐想要的一切,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个邯郸学步的寿陵少年,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还丢了自己最初拥有的。那么,当初为什么就不能尊重自己的本性,做那个最真的自己?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彻悟。

文喜禅师去五台山朝拜。到达前,晚上在一茅屋里住宿,茅屋里住着一位老翁。文喜就问老翁:“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接着问:“住众多少?”

老翁回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只见文殊骑着狮子步入云中,文喜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安心住下来担任煮饭的工作。一天他从饭锅蒸汽上又见文殊现身,便举铲打去,还说:“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了。”

文殊说偈云:“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有时我们因总把眼光放在外界,追逐于自己所想的美好事物,常常忽视了自己的本性,在利欲的诱惑中迷失了自己。所以才终日心外求法,因此而患得患失。如果能明白自己的本性,坚守自己的心灵领地,又何必自悔自恼呢?

诗人卞之琳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带着妻儿到乡间散步,这当然是一道风景;带着情人在歌厅摇曳,也是一种情调;大权在握的要员静下心来,有时会羡慕那些路灯下对弈的老百姓,可是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期盼来日能出人头地的;拖家带口的人羡慕独身的自在洒脱,独身者却又对儿女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心向往之……

皇帝有皇帝的烦恼,乞儿有乞儿的欢乐。乞儿的朱元璋变成了皇帝,皇帝的溥仪变成了平民,四季交错,风云不定。一幅曾获世界大赛金奖的漫画画出了深意:第一幅是两个鱼缸里对望的鱼,第二幅是两个鱼缸里的鱼相互跃进对方的鱼缸,第三幅和第一幅一模一样,换了鱼缸的鱼又在对望着。

我们常常会羡慕和追求别人的美丽,却忘了尊重自己的本性,稍一受外界的诱惑就可能随波逐流,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优点和潜力,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这些优点,并使之充分发挥,你也必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的朋友太尉郗鉴想给女儿择婿。当他知道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个个相貌堂堂,于是请门客到王家选婿。王家子弟知道之后,一个个精心修饰,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看似在读书,心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惟有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还像平常一样很随便,聚精会神地写字,天虽不热,他却热得解开上衣,露出了肚皮,并一边写字一边无拘无束地吃馒头。当门客回去把这些情形如实告知太尉时,太尉一下子就选中了那个不拘小节的王羲之。太尉认为王羲之是一个敢露真性情的人。他尊重自己的本性,不会因外物的诱惑而屈从盲动,这样的人可成大器。

所以,做人没有必要总是做一个跟从者,一个旁观者,只需知道自己的本性就足可以成为一道风景。不从外物取物,而从内心取心,先树自己,再造一切,这才是你首先要做的。

知道尊重自己本性的人才不至于迷失了自己,也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要走的路。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尊重了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