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5299200000097

第97章 施予他人不求回报

佛说:如果真心帮助,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这里有一个施善得报的故事。

有一次,佛托着钵出来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沙子。他们看见佛,就站起来非常恭敬地行礼,其中一个孩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说:“我用这个供养你!”

佛说:“善哉!善哉!”

另外一个孩子也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佛就预言,若干年后,一个是英明的帝王,一个是贤明的宰相。

百年后,一个孩子当了国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另一个就是他的宰相。在典籍中,关于阿育王的史实与传说很多。比如,他曾经打败东征的亚历山大;他建的一座寺曾经飞到中国来,就是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

阿育王的一把沙子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很多人向寺庙里捐金捐银,什么好处也没见到。原因无他,越有所求越得不到。

这不仅是佛法,也是做人的道理呢!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佛祖讲得很清楚,一是出于至诚;二是不求回报;三是不轻毁人家。

前面两条好理解,不轻毁人家是什么意思呢?

“轻”是轻视。因为自己处于“施主”的地位,心里难免有几分优越感,在语言神态上就可能表现出看轻对方之意。比如那个“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中,有钱人搭一个棚子,好心给饥民施粥,这是件功德事,说话却不客气,看见来了个人,就说:“喂,来吃吧!”谁知那个人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掉头而去。你瞧,本来是想帮助人家,反倒得罪了人家,还说什么“好心无好报”,太不通人情世故了嘛!

“毁”是诋毁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家的坏话。这个坏话不是当场说的,是背后说的。比如,给了别人一个帮助,生怕人家不晓得自己心眼好,马上去告诉人家:“那小子现在都混成这样了,穷得连给小孩交学费的钱都没有。我看他可怜,借给他500元。”这好像是真话,怎么说是诋毁呢?因为这是揭人隐私。人在社会上,是要讲信誉的,这是一种无形资产。你让人知道了他的窘状,他的信誉马上下降,以后办事人家不放心他。所以,你借给他500元,一句话就让他损失了无形资产5000元。你这500元他还要还你,他损失的5000元找谁去要?他不找你报仇就好了,还想指望他的回报?

假如受自己帮助的人发达了,自己却原地踏步,说的话就更难听了:“那小子,当初如何如何,要不是我帮他一把,他哪有今天?”这就不只是诋毁,而是诬蔑了。他混到今天这一步,99%肯定是靠他的才能和努力,你那点帮助哪够用?不自度者,连佛祖也认为度不了他,自己不努力还揭别人的短,不是诋毁是什么?人家不报复就好了,你还指望他的回报?

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某女身出豪门,某个小人物跟她结了婚,从此步步青云。此女便以此为傲,气稍不顺,就说:“你没有我,哪有今天?”最后,老公坚决要跟她离婚。这个女人就是犯了诋毁的毛病。不错,你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但运用这个机会的才能却是他自己的。没有才能有机会也白搭。他有这个才能,在别的地方也可能找到这种机会,怎么能说没有我就没有今天呢!

在佛的三大布施原则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至诚之心。你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不是因为他将来可能有出息,不是因为想炫耀自己,总之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完全是因为一念之善,这样的施予才是真正的慈善,无论你的施予多么微不足道,都是该得善报的。

不求回报的给予才是真正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