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5299200000099

第99章 有颗慈悲心

佛说:“慈心,是亲爱和好的心,希望他人有幸福,是无量心、是大丈夫心。要做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要说什么话,都要有爱心;要想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这样做,爱心会支持这世界,会使世界有福乐、和敬同住、不相疑忌、不相仇视。这样,全世界会美好起来,一切众生,亦都是很安乐的。”

我们来看一个带有寓言性质的佛教故事。一位吃人女巫极力想追捕一位圣人的女儿和她的婴儿。当圣人的女儿知道释迦牟尼在寺院宣扬教义时,她去拜访佛陀,并将她的儿子放在他的脚下,请求他的祝福。那位吃人女巫原本被禁止进入寺院,但在释迦牟尼的示意下,女巫也获准入内。释迦牟尼同时为吃人女巫和圣人之女赐福。

释迦牟尼说她们俩的前世中,有一人一直无法怀孕,所以她的丈夫娶了另一个女人。当大老婆知道另一个女人怀孕时,她将药放入食物中,使另一个女人流产了。她一再使用这个伎俩,直到第三次使得会怀孕的女人因此而死亡。在死之前,那位不幸的女人在盛怒下,诅咒她将报复大老婆和她的后代。

因此,她们因过去的竞争中所引发的不和,导致世世代代带着仇恨,相互残害对方的婴儿。女巫想杀死圣人之女的婴儿,只不过是深植心中的仇恨的延伸罢了。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只有爱心、友谊、谅解和善心能消弭仇恨。在明了她们俩的错误后,她们接受了释迦牟尼的劝告,决定和平相处。

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人们若带着仇恨的心,死时仍会将仇恨带到下辈子去。

爱对他人而言是无价之宝,透过爱,我们可以给予需要爱的人温暖。爱与被爱的人,比远离爱的人幸福。我们付出越多的爱心,就会得到越多爱的回报,这是永恒的因果关系。

对于爱的定义因人而异,根据释迦牟尼的说法,爱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依恋某人或某物。爱应该是不间断地自我牺牲,对万物充满慈悲。

释迦牟尼曾说:让人们不再相互欺骗,不再互相轻视,在愤怒或意志薄弱时,也不会相互伤害。爱就如母亲一般,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会极力保护她惟一的孩子。所以,要让人们培养无止境的爱心。

爱犹如泥土,使万物生长。它丰富了人类的生命,不给予丝毫的限制和牵绊。爱提升了人性。爱毋需花费分毫,爱应该是没有选择性的。或许有些人会认为爱是一种获得,但它基本上是一种付出的过程。

在培养爱心和善意时,应该由家中做起。父母亲之间的情感,影响家中气氛甚巨,家中成员因此感受到爱、呵护和分享。夫妻间应该相互尊敬、谦恭和忠诚。

父母亲对子女有五项责任:不可做坏事,树立好榜样,让孩子接受教育,支持、谅解孩子的恋爱或者为他安排婚姻,在适当时机让孩子继承家中的财产。

另外一方面,为人子女者应荣耀父母,并善尽为人子女者之职责。他应该服侍父母,珍惜家族血统,保护家庭的财富,以父母之名行善,在父母过世后以庄严态度来纪念他们。假如夫妻、父母亲和为人子女者皆遵从佛陀的劝告,家庭中将充满快乐和平静的气氛。生命是由种种小事组合而成,习惯性的微笑、善意和尽义务,将使我们的心灵获得快乐。

一个有爱的人会拥有慈悲心,我们应该养成习惯,去帮助身陷困难或比你更不幸的人。爱心和善意扩大并不意味着赠予,而是表现慷慨和有礼的精神。善意是一种盲人可见到、聋者可听到的美德。在这个世界,有人需要你用言语去安慰他,他会因你的出现而感到愉快且朝气蓬勃,他会因你的帮助而脱离苦海。无论你的存在是多么的不明显或不重要,你对人类而言,是项珍贵的财富。所以,你不应该为此而感到沮丧。甘地曾说:“你的善行多半是不显著的,但是,重要的是你做了。”

寻找四周比你不幸或不健康的人,然后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们。我们应该不断地培养仁慈心、爱心和善意。凡是世上的人,皆有被欺骗的经验,你也不例外。假如你被人欺骗时,不用感到羞愧或侮辱,但是,假如你欺骗他人,就是件可耻的事。对那些对不起你的人,千万不要存有报复之心。

有时,你所在乎的人似乎对你漠不关心,你会因此感到心情沉重。但是,这不是沮丧的好借口。既然你坚信你对他人怀有慈悲心,别人的忘恩和不在乎无关紧要。

当内心有爱时,四周将环绕着光明。当内心有爱时,每一句话都含有欢乐的气氛。当内心有爱时,时光将轻缓、甜蜜地流逝。

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物、用慈悲的口舌随喜赞叹、用慈悲的双手常做佛事,我们将得到永久的祝福。

有一颗慈悲心,做一个慈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