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世界
15300300000006

第6章 印度·神的宫邸

德里

印度是一座神的宫殿。它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来自大脑,而是心灵对世界静止的体验。古色古香的伊斯兰教或印度教古建筑、用形体来修炼的瑜伽哲学、莫卧儿王朝的宫殿。更多的智慧流溢在外,指点着世间迷失而又生有慧根的众生。

在德里,红色的墙壁、白色的大理石、精致的壁画、破旧的废墟、擎天的石柱等古迹中,可随处邂逅王的踪影,触摸这些古迹,与王对话。王们透过这些景致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悲或喜。

德里的古迹风景,大多跟某个王相关。

胡马雍陵,是胡马雍的故事。胡马雍是个爱好诗歌和葡萄酒的国王,但缺乏政治与军事才能。即位10年后,他作为皇帝的权威荡然无存。15年后,流亡到波斯的胡马雍在波斯大军的援助下回国,打败了苏丹王朝,重建了莫卧儿王朝。他从流亡地带回了许多法官、工匠和艺术家。这位不幸的皇帝沉醉于胜利和美酒的时间并不长,他从宫廷图书馆的台阶上摔下来,凄惨地死去。他的妃子哈吉·贝古姆,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下令在亚穆纳河附近建造了帝国最壮丽的陵墓。

陵墓坐落在一个布局适中的花园里,墙四面各开有一个高大的门。陵墓的寝宫形如四瓣开放的花朵,宏丽壮观,全部用红砂岩砌成,并以白色大理石花纹图作装饰。寝宫上方有低矮的穹顶。这座陵园的设计与建造充分体现出了印度、波斯建筑风格的完美交融,终日笼罩于烟雾中,更多了一股神秘感。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为了统一印度,他发动了很多场战争,殃及无数生命。阿育王年老时自觉罪孽深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阿育王皈依了佛教。阿育王柱最顶端是四只狮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法弘扬到四面八方。这就是阿育王石柱的典故。

库杜布塔,相传是印度最后一位印度教君王为其皇后所建。和现代化建筑相比,那些沉默的废墟却总是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就如同颇有生活经历的男人,才会令人产生了解和爱慕他的欲望。塔底座的大门上刻有一句铭言:“谁在地上为真主修造清真寺,真主就在天国为他建造同样的寓所。”

红堡,传说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汗因爱妻蒙泰姬逝世,在故都阿格拉处处触景伤情而迁都德里后,仿照著名的阿格拉城堡设计建造的。

莲花庙却不同,里面空空如也,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风和日丽的日子,走在褐红色的甬道上,抬眼望去,蓝天之下,百花盛开,绿油油的草地上绽放着一朵巨型白莲花,令人感叹。

泰姬陵

当初,泰姬陵的出现,是作为爱的见证。而今,神奇的泰姬陵,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震撼,大概也是缘于这种爱的见证。

靠近泰姬陵,似乎靠近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飘逸而又轻盈,平和而又纯洁。

泰姬陵百看不厌,它仍旧能使人惊讶。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她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怀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这座陵墓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情事。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爱妃蒙泰姬,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精美令人叫绝。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华贵高雅。泰姬陵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青青草色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漫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凡是见过泰姬陵的人,无不被它那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身影所倾倒。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是一件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人们称誉它为印度的骄傲,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风流名士歌颂它、赞美它。

泰姬陵精美的工艺

朝霞升起时分,初升的一轮红日伴着袅袅的晨雾,仿佛要将泰姬陵从睡梦中唤醒,此时的它显得很静。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一向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傍晚,泰姬陵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妩媚泰姬陵的迷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工艺的精美。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其次在于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再者便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单的建筑丰富多姿。

的时刻,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

在月色朦胧中,泰姬陵显得格外高雅别致而皎洁迷人,犹如美人蒙泰姬在含情沉思。据说,泰姬陵最美丽的时候,是朗月当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寝,在月光映照下会发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尘,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正如沙贾汗在建好之初所说:“如果人世间有天堂与乐园,泰姬陵就是这个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