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个性之花盛开
15302000000024

第24章 不要自怨自艾,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很多人往往自怨自艾,为曾经做过的错事后悔不已,为过去的事而消沉,为过去的事而落魄。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世上如果真的有后悔药,那么许多人不惜花费千金也要购买;时光也永远不可能倒流,如果时光倒流了,那么历史将会重新改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要放松心态,笑看世间的一切!不然只会让现在的你生活的更糟。

人们在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后悔不迭,恨自己办事不牢靠,总想得到一种“后悔药”,补偿一下悔恨的心理。这种想法,大到身陷铁窗的罪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悔恨,小到办错一件私事的悔恨,可以说悔恨的事是经常遇到的。看过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人,都了解祥林嫂后半生一蹶不振的转折点,就是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但严格来说,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折磨,就是阿毛被狼吃了以后祥林嫂自己那种“都是我不好”的悔恨不已的心理,使她对人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这是极为不幸的心理状态。

别让悔恨心理毁掉自己

悔恨心理会使乐观的人变得空虚无聊、无所事事而又浮躁不安,仿佛一只木块在大海里漂浮。那么,怎样把悔恨变成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就显得尤其重要。

消除悔恨心理的正确方法不是把追悔的眼光放在曾发生的事情上,而是把痛改的决心用于现在和未来。外国有一位博士叫保罗·布兰德文,曾经用一个形象生动的实验教育学生不要追悔往事。他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发现有的学生老是对自己曾经的过失耿耿于怀,陷入无益的后悔之中。一天早上,全班同学到了科学研究室,保罗·布兰德文博士拿了一瓶牛奶放在桌边,同学们都好奇地站在那儿,心想:牛奶与心理卫生有什么关系?突然,只见老师拿起牛奶瓶朝瓦罐里砸去,大声叫着说:“这堂课叫覆水难收,追悔无益。”然后,他让学生们看了牛奶瓶的碎片和流在罐子里的牛奶,然后说:“你们可以永远对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已经无法使瓶子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因此,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要记住这些事情就像是破碎了的牛奶瓶。”

这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找不到后悔药,正如打翻的牛奶无法收回一样,对失误的悔恨是无济于事的。无休止的悔恨,只能是对自己的痛苦的精神折磨,绝不会因你残酷地折磨自己,就能使失误的事情圆满复归。客观的态度是,开拓进取,振作精神,以惨痛的教训作为学费来为自己“充电”,用新的努力弥补曾经的损失和精神上的创伤。

人生不后悔的活法

一个人悔恨已发生的事会彻底地将自己送回已死亡的过去,他们一辈子像树根一样过着没有阳光的生活。悔恨之中,现在、未来也都会错过,剩下来的就只是悔恨之余的更加恐惧,这成了无可遏制的循环,永远不能终止恐惧,也永远不能结束悔恨。他们永远在错位之中,没有一刻是真实地活着,他们的心思完全盘踞在过去的某个记忆中和记忆边缘的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憧憬中。他们没有现在,他们坚守着以往的习惯,哀悼着以往的厄运,这样的人生是徒劳无益的。

美国有一位神父,那天,教区一位病人生命垂危,请他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想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谢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六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我,是支持他们并会为他们骄傲的。”

身为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一段话,让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所有的家当,就只有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四十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动他的听众,来换取别人给他的那份报酬。

神父想起5年前曾主持过的一个富翁临终的忏悔。他住在里斯本区,他的忏悔竟然和黑人的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改进它们、研究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也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只想告诉我的儿子,照着自己的梦想去生活吧,和梦想相依就像身在天堂。”

白天的经历和对富翁的回忆给了神父很大的启发,神父当晚就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他写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留下后悔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钱。

“犯错误”是人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在没有找到真实规律之前,一切思维活动都可以是错误,正确的做法就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指导今天的生活,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快乐。

在生活中要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因为你把“没关系”这三个字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或刻在你的心上,那么挫折和失望就难以再去打扰你心灵的安静了。让你更有精神地投入今天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