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朋友都知道:科学揭示的是客观世界的规律,但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验不仅需要严谨的态度,同时也需要大胆的想象。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人类只因为想上天,世界上才有了飞机;只因为想入地,才有了数千米的地质钻探;只因为想下海,世界上才有了万吨巨轮……古往今来,如果没有奇思妙想的出现,就不会有人类今天的文明。
创新需要奇思异想,人类每次伟大的创新背后必定有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有一条长长的创新生态链。在人类史上,如果没有奇思异想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是什么让人发明了电脑多媒体?是什么让人发现了科学的定律?是什么让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辉煌?是什么让世界越来越美好?是众多的奇思异想!所以,创造离不开奇思异想。
创新离不开奇思异想
青少年朋友们都知道,19世纪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高峰期,复写纸就是在那时发明的。复写纸的发明者是韦奇伍德。那时,他正在伦敦经营一家文具商店。他经常用铅笔给他的固定客户写信,向他介绍商店里新进的几种文具。这些信的内容几乎一样,他机械地写着,有些厌烦。一天,他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同时写出两封、三封信呢?看着一张纸上留下的上一张纸的字痕,他突发奇想,将一张薄纸放在蓝墨水中浸润,然后夹在两张吸墨纸之间使之干燥。以后,他写信时,就将它衬在一般的纸下,从而获得复制件。正是这个小小的奇思异想,使得许多人节省了因重复书写而浪费的宝贵时间。
所以,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奇思异想可以触动我们的创造灵感,解放我们的思想,展现我们创新的个性,使得创造的果实在我们的大脑中茁壮成长。创新离不开奇思异想。
“奇思异想”是一种奇特的设想,大胆的创建,也是创新个性的体现。人类科学史上不乏有“奇思异想”的人,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发明创造都与“奇思异想”有关。牛顿从苹果落地提出了万有引力,莱特兄弟因为想要像鸟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所有这些科学史上有口皆碑的伟大发现,就是由“奇思异想”而来,甚至电灯、汽车、电话,这些今天人们见怪不怪的东西的出现,都应该归功于发明家的奇思异想。
但是,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奇思异想”不是胡思乱想。“奇思异想”是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而是要以科学为依据,如果脱离了科学这个前提,就成了毫无根据的空想。而那种借着“奇思异想”的幌子来哗众取宠的胡思乱想,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危害。
奇思异想是成功的契机
很多时候,奇思异想需要的是科学、大胆的创建,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按部就班。今天的社会是创新型的社会,而青少年则是这个时代的未来。青少年要肩负起时代创新的责任,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一点“异想”,以大胆的构想、勇于开拓的精神,走向“创新”的未来。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年轻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后来,他成为美国波斯顿大学教授,他在与别人发电报的过程中,萌发了利用电流将人的说话声音传向远方,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如同面对面交谈的念头。这个“奇思异想”在他脑中盘旋了很长时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实验室的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他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据此原理,他发明了电话。
青少年朋友们常常看到伟人发明创造的神秘之处,却不知道许多伟人的伟大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奇思异想的基础上的。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天然具有这些“奇思异想”的潜能。创造是人的天性,只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心态与勤于实践的习惯,就可能会有所发明创造。
《青少年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烧了一个洞,致使这件原本昂贵的裙子价格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后来,店里的一位售货员就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奇思异想给这家商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奇思异想是成功的契机,有奇思异想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青少年朋友在平常的学习中,奇思异想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奇思异想的出现还是要依赖于过去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如果你善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组织形成全新的东西,那么,你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