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16

第16章 青海·通透的水天

可可西里

她是恩泽百姓的守护神,更是天籁中最唯美的一抹纯真,水的尽头,圣地方显。这里有娇艳的格桑花,这里有清澈的婴儿蓝,这里采撷出世间少有的天籁,在一片皑皑的雪色中,凝成一道通透的风景,比天更悠远,比地更无边。

藏北,一片神秘的地域,像一个带着面纱的异域少女,人们翘首期盼着一睹她的芳容,而她,偏偏只为悦己者容,秀色中倔强之气隐隐作祟。这方醉人的神圣土地,就是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的翻译是“神秘的少女”,在藏地,藏民们喜欢给女孩子起名叫“达瓦”,就是月亮的意思。藏民们崇拜月亮,因为藏地的月光是纯净的,透着至真至善的情感。可可西里就是一位叫达瓦的少女,她纯真,神秘,又透着隐约的冷漠。

这里是世间最宁静的土地,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侵扰。这里广阔的草原和巍峨的雪山,甚至从来没有留下人类的足迹。

猎猎长风奔跑在可可西里广袤的土地上,走过草原,跨过河流,拂过草甸下藏羚羊柔软的绒毛,拭去格桑花的露水,亲吻一座座雪山冷酷的面孔。长风呼啸而过,哼着隐约的调子,像是远方的藏民跳起的锅庄。

因为陆川,我们认识了可可西里;因为青藏铁路,我们走进了可可西里。

当火车的汽笛响彻可可西里广袤空旷的土地,不知藏羚羊这些高原的精灵是否会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质朴的脸庞。

因为《可可西里》,我们认识一群卫士,他们守护着高原的精灵藏羚羊,他们用脚步丈量可可西里的长度,他们用躯体震慑盗猎者指向藏羚羊的长枪。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写满眼泪和希望的诗歌,在高原的上空一次次盘旋,一次次激荡。那些沾满鲜血的土地,会得到卫士们灵魂的庇佑,在来年的春天,一定会开出更美更娇艳的大片大片的格桑花。

每每提及可可西里,总会涌动一种源自灵魂的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片土地寄托着人类最纯净的灵魂,数以万计的人仰望可可西里,魂牵梦系可可西里,因为这里承载着大自然最原始的面孔,珍藏着人类最纯真的本性。可可西里,一直在安静地守望人类犹如雪山一样质朴的灵魂。

青海湖

倘若你行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的人,喝过许多的酒,那么在这里驻足的时候,便会多一份淡定和恬淡。因为心中多了一份虔诚,生活便从此绚烂多姿起来。因为心中多了一抹圣洁,那瞳孔中倒映出的色泽,才会在与人对视的刹那,透出那股婴儿般的蓝。倘若你行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的人,喝过许多的酒,那么在这里驻足的时候,便会多一份淡定和恬淡。因为心中多了一份虔诚,生活便从此绚烂多姿起来。因为心中多了一抹圣洁,那瞳孔中倒映出的色泽,才会在与人对视的刹那,透出那股婴儿般的蓝。

青海湖,烟波浩渺中,碧海连天畔,四座巍峨的高山争相守护着它的圣洁,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它如巨盘一般的翡翠,镶嵌于高山草原,完全忽略了人们的叹惋。

它本是自然的恩赐,缘何不能留在自然之间?

在古代,青海湖被称为“西海”,蒙语中,“错温布”是它的别称。“青色的湖泊”,在蒙古族人的字典中,它的释义显得简单而澄明。飞机上俯视的瞬间,一面椭圆形的镜子进入视野,那蓝汪汪的镜面,便是青海湖最傲人的绝美姿态。

传说,龙王有四子,三个都被分封为一海之王,只有第四个儿子没有得到皇权。于是,龙王特意在高原为它开凿了一面湖,青海湖由此得来。小儿子,总是会受到加倍的宠爱,龙王开凿这面湖泊之时,早已酝酿好这里的绮丽。神秘的色彩,湖中的水怪,直至今日,人们仍对那些古老的传说确信不已。

沙岛

在青海湖东北,沙岛曾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1 8平方千米的面积,海拔在3252米以上。沙岛因为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而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并围成了面积约33平方千米的沙岛湖。岛上无植被,是鱼鸥生息繁衍的地方。

面对青海湖,一种辽阔的心境随湖面一同打开。一切美得刚刚好,纯净得刚刚好。面对青海湖,灵魂深处的污垢被涤荡得失去行踪,心,突然就成为透明的粉色,像水晶,或者比水晶更加剔透。

七月的青海湖,美得别致。当南方成片成片嫩黄的油菜花早已褪去裙摆,这里的油菜花,却开得甚是欢快。那金灿灿的颜色将艳丽倒映在湖泊中,紧围着湖泊舞蹈的雀跃姿态,让人心生爱怜。从高处向下看,一片片黄色,倒映在碧水蓝天之间。远山看到这样的美丽,忍不住将自己绽放得更加翠绿,云儿看到这样的美丽,忍不住将自己涂抹得更加洁白。

青海湖的落日,映着不可一世的绝美。千古佳景的比喻,丝毫不显得夸大。当夕阳的余晖渐渐覆盖住湖中的波光,青海湖在一瞬间粉红了面庞,那恬静的心情,仿佛是恋爱滋生过的土壤,看似平静,实则心花怒放。

不知为什么,甚至连鸟儿都更加喜爱这里。每年每季频频停留驻足。日复一日,这里便成了鸟的天堂。

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喧嚣的生活,那婴儿眼睛中水汪汪的湛蓝,势必会成为你千山万水的跋涉中最终停靠的岸。就在踏入青海湖的瞬间,那抹蔚蓝,就那样在记忆中定格,成为行走中唯一的纯美风景。

三江源

如果没有源头的滋养,之后的一切,都将失去丰腴的色泽。所以,当你看到那娇艳欲滴的格桑花,当你看到那雄壮秀美的山水,千万别诧异,千万别惊愕——若不是三江源头的哺育,世间再美的风景,也缺少了一丝温情,一丝摄人心魄的喟叹。

长江

、黄河、澜沧江,在许多人的梦境中,三江曾一路奔腾。它们哺育了整个华夏子孙,在夜以继日的延绵中,不停地给予,不停地馈赠,似乎有人在悄悄地教会了它们奉献的快乐,而那幕后的导师与母亲,便是了不起的三江源。三江的共同出处,谱写出一个人间罕见的奇迹。

一路高山,一路经塔,一路玛尼石,一路风马旗。一路地行走,一路的虔诚,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中,三江源清晰呈现在眼前。

青海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在这里悄然生息。这里,不仅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还是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放眼遍是壮丽的山川,俯视便是水草的肥美。人们亲切地称呼这里为“江河源”,之后又嫌不够劲,改称为“亚洲水塔”。无论人们怎样地推崇,三江源仍是一副淡然的神情,仿佛一位年长的智者,笑而不语间,又将三江细腻地爱抚。

三江源奇石

或许,三江源的美皆因它的遥远。因为遥远的距离,我们才恍惚感受其摇曳的经幡;因为遥远的距离,我们才在经幡面前思古,引起万千慨叹。这里,真的是一方圣土,不然,秀美的景致,缘何显得分外绮丽?

三江源奇石因为产于山江源头而闻名于世。因为三江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三江奇石以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博得人们的喜欢。每一颗石头,都好像大自然对于青海的恩赐,让人们心生感激。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那年,走到藏汉分明的日月山上。望着面前巍峨的青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于是,便在山上梳妆。妆毕,随手将镜子掷于山下。那镜子一分为二,化作金灿灿的太阳,银光光的月亮,从此它们交相辉映,照耀着文成公主西去的路。虽是凄美的故事,可山上立着的“日月山”青石碑,却为故事涂上了一层真实的色彩。

站在日月山顶向下望去,四周皆是俊秀的景色。西面碧波微荡的青海湖,南面,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美得让人心醉。

从故事中走出,再重新走入故事。《西游记》中,老龟将师徒抛入河中,上岸后,那潮湿的经卷,便也是晾晒在这里的石头之上——晒经台。

游走于三江源,看看那湛蓝的天际,一望无边的草原,看看那清澈的江流,停下脚步的瞬间,定会被眼前的一切深深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