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19

第19章 重庆·火辣多情

小寨天坑

提起重庆,人们所能想起的定是火红的沸腾的火锅,泼辣的重庆妹子,精明的重庆男人,还有那终年雾气缭绕的群山。然而,这并不是重庆的全部,原来这里也有静静的景色,淡淡的情。

自然是神奇的,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演变过程中,不知不觉塑造了许多神奇的地理现象,其中就有重庆奉节的小寨村天坑。

小寨天坑位于奉节县的荆竹乡小寨村,是地道的地理学上的“岩溶漏斗地貌”。有关小寨天坑的形成有很多说法,有人说这里曾经是外星人的基地,也有人说它只是地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小寨天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就连专家也无法可知。只知道这个海拔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的大坑,犹如一个奇迹般,呈现在人们面前。

绕过写着“天下第一坑”的石碑,真正到了天坑,你会发现,这里四壁陡峭,只有在东北方向的峭壁上,有一条羊肠小道,在竖直的石壁上盘旋环绕直至地心深处。站在天坑顶端的峭壁上,可望见斜对面崖壁上有两间茅屋,那是“二墩”,是天坑一半深的地方。传说这里曾经是某位隐士的居所,很难想象绝壁上的羊肠小路,就是当年隐士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在悬崖壁的400米深处,有一块斜坡状的台地,站在此处向坑底望去,只见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仔细聆听,仿佛还有流水的轰隆声,那是坑底下地下河。沿着峭壁上的小路向坑底走去,随处可见青青的小草,鲜艳的野花,伴着湿润的泥土的清香气息,颇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坑底巨大的地下河水,来自于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地方。这条地缝长达37千米,但最窄处仅有2米,与两边高约900米的峡谷相映,形成气势恢弘的“一线天”。在中国很多景观中都有一线天的景色,但奉节大地缝中惊险奇绝的一线天,足以让其他景色黯然失色。从上面俯瞰,只见群山之中,一片绿色之中,隐约可见一条云雾缭绕的缝隙,而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就像大地开的一个天窗,或许这也是小寨天坑被称做“大地之窗”的原因吧。

天坑中不仅有许多暗河,还有四通八达的密洞。这些洞穴奇绝险峻,尽管近些年来各国探险家多次进行探险考察,但目前仍未完全了解天坑中许多洞穴的情况。随意的走进一个洞穴,便可发现清亮的水,连其中的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

来小寨的天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因为它总是能带给人们奇特的感受与惊喜。

大足石刻

如果说北方的石窟是豪放粗犷的,那么大足的石刻便是细腻平实的,记录着读书的学子,牧鸡的少女……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艺术的总称,是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了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艺术精湛的摩崖石刻。

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宝顶山和北山两处。宝顶山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马蹄形的山湾,是一个以佛教、道教故事为主的崖刻。这片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在东、南、北三面崖壁上,依次刻着佛传故事、六道轮回、护法神像等故事,其中大多是用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而且图文并茂,没有一个雕像重复。

宝山顶石刻中最精彩的,是一幅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图。它就像一幅连环画,讲述着牧童驯服老牛的故事。山径崎岖,林泉幽静,牧童或牵牛徐行,或挥鞭驯牛,或坐于老牛背上横吹短笛,或酣然小睡,各类神情栩栩如生,而牛儿在牧童的驯教下,或昂首怒吼,或安然归服,倔强的神情就如同真牛一样。

牧鸡女的雕像也是宝山顶石刻中较为突出的一幅,只见一个身穿罗裙的少女,带着甜甜的微笑,身边是一只安静的芦花鸡,农家生活的真实表现跃然图上,整个雕像充满诗意般的乡村风情。

在宝山顶石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雕刻中,释迦牟尼佛与道教的太上老君和儒家的孔子共坐一龛之中,而传说中的阎罗、电母也混迹其中,形成了一幅有趣的画面,充分显示了当时“儒、道、佛”三教相互融合的背景。

北山崖刻是大足石刻的另一地点,始建于唐朝末期,据说为当时担任昌州刺史的韦君靖开凿。但因历史久远,石刻破坏较多,北山的崖刻不如宝顶山崖刻闻名。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人员稀少的北山崖刻反而透出一股苍凉的历史感。

来到北山崖刻,一定要到136号石窟中。此石窟中雕刻的分别是数珠手、日月、玉印和如意珠四尊观音,雕凿精美,神态悠然,颇有佛家淡然平静之风。

而这里,你能深深感受到其中沉淀的历史文化气。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这个中国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梦。从母亲长江的孕育,到触目惊心的三峡险滩,再到烟波浩渺、水平如镜的三峡水库,长江三峡承载的不仅仅是梦想,还有几千年的悠悠历史。

长江之雄险,莫过于三峡”,而三峡之名,早已经深深刻入了人们的心里。三峡是万里长江中一段最壮丽的峡谷,东起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西至重庆奉节的白帝城,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千米。

站在葛洲坝上,江风吹拂着脸庞,在青山夹岸中,看见一泓滔滔江水从远山蜿蜒曲折流淌下来。远处,一马平川,在一片雾气中,烟波浩渺的长江融入了天尽头。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想吧——梦想有一天能沿着这一派山水,一路西去,去看那绝不同于这里的风景。

巫山或许是长江最富浪漫气息的地方,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迷倒了多少有情人。穿行于此,能清晰地感受到长江的古朴的美丽,仿佛置身于数千年前的蛮荒时代,淡淡地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息。

如果说巫峡是秀丽多姿,带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么瞿塘峡就是雄奇伟岸,会带给你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激。这段的长江显得尤其狭窄,曾经经过这里的船只,只能忽左忽右地航行,以躲过江底的暗礁。如今大坝的建成,让那段惊险的日子一去不回,只是漫天而涨的江水,也渐渐淹没了两岸的风情。据说,在如今被淹没的山崖上,曾经有一条嵌入岩体的石缝,山与山之间还有石桥相连,那曾经是无数旅行的人的梦想。

夔门是瞿塘峡中最险峻的地方,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两岸的悬崖峭壁如刀削斧砍般,直立着插入水里,江面更加束窄,水流更加湍急,游行于此,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震撼。从夔门出来,回首一望,它如一名守卫着巴蜀大地的卫士,屹立在那里,万年不倒。

夕阳渐落,看着两岸雄奇的山峰,点点灯火透着家的温暖,不禁思念起家人,他们也在吃晚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