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24

第24章 湖南·锦绣如娟

洞庭湖

湘中见水,见林,见美景,单是那一个秀气的字体,便能展开一幅水墨画卷。那画卷瞬间又幻化回整个湖南。寻踪而来的人,皆是一个个“醉翁”,游历之间,在意的是那山水中的一抹秀色,秀色醉人,人醉风景。

在那一片秀色中,连水中的点点风帆都染上了芦苇的草香,整个湖面,绮丽无比。

天地之间,洞庭湖秀美地横卧在那里。上有蓝天白云,下有芦苇相伴,轻风拂过,如同轻柔的吻轻轻拂过洞庭湖的面颊。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之北,长江的南岸。自古以来,这里便以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养育着岸边的居民。有言道,“洞庭天下水”。的确,这里四季气候温和,更有充沛的雨水,于是沿岸那大片大片的稻米地、棉花田,便能成长成为繁华锦簇的一大片独特风景。

在古代,洞庭湖有诸多名衔,“云梦泽”便是其中之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曾是孟浩然笔下的名句,也是对于洞庭湖的描述。洞庭湖本由4个风景各异的湖泊相连接而成,且有着“洞庭湖外有湖,湖中有山”之说法。

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驾起一叶小舟,乘舟湖面,感受那细细的文风,眼看着风儿吹落晨露,将露水吹入洞庭湖水,那样细微的美丽,让人的心中激起一阵涟漪。

到了傍晚,鱼群纷纷跳出水面,鸥鹭潜翔时又是别样一番风景。渔歌响彻湖畔,橹声悠悠不息,一切的一切如梦如幻,此情此景,必然定格在记忆深处。

洞庭看景中,无数传奇故事浮出水面。浩渺如烟波的历史中,数不尽的故事藏在其间,所见之时,真实得如同面对面。

忧国忧民的屈原曾漫步湖边,留下千古华美的诗句。数年来,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到此游历,不只是为了欣赏那份秀美,更是为了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从此,洞庭湖便多了一份诗意的情怀,越加地优雅,越加地娟秀。

因为有人,历史才能与洞庭相撞,人与自然才能完美地结合;因为有人,那轻轻划过的橹才能尽显悠然,尽显优雅与浪漫的风范。

这便是洞庭湖水,滨湖风光秀丽如画。水鸟翱翔中,百舸争流时,水天一色间,那雄伟壮观的姿态,就这样凝结成晶。

张家界

一片奇幻的峻秀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发挥到极致。纵使千遍游历,仍不能挥去心头那片云雾缭绕……

处处青山中,张家界悄然伫立。在36000亩的范围内,大小2000多座山峰,几乎都是异峰突兀、拔地而起。四周似刀劈斧砍一般,尖锥形、柱状体,千峰争奇,迷离的云雾和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满眼都是拔地擎天、形态各异的“石笋”。张家界的四周都竖立着奇峰怪石,有的像迎面扑来的“巨礁”,有的像冲天跃起的“恶鲨”,有的像秦明手中的“狼牙棒”,有的像孙悟空索取的“定海神针”。时隐时现,扑朔迷离。

黄石寨是张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一柱、金海探龟等,都是天造地化的景点,不仅好看,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听着,看着……让人们似乎进入了神奇的神话世界。

在黄石寨的摘星台,似乎真的可以伸手摘到天上的星星,伸出手臂,脑中浮出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静静地站在摘星台上,闭上眼睛许个愿,感受心中的那种静谧,似乎真的就这样进入梦游的世界。

金鞭溪,是来张家界另一处必去的地方,金鞭溪因位于金鞭岩下而得名。金鞭岩是一座山峰,从山脚到岩顶,像刀劈出来的一般,由很多石柱样的山峰组成,其中一只石柱高悬如同一只耸立的金鞭,直冲云霄,据说这是秦始皇扔到这里的鞭子,非常壮观,满是阳刚之气。金鞭岩紧靠一座酷似雄鹰的巨峰,凌空展翅,构成了“神鹰护金鞭”的神奇景色。

金鞭岩下,一条美丽狭长的溪流,这就是金鞭溪。金鞭溪常年碧水长流不断,溪边林荫路弯弯曲曲沿溪而进,两岸林立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水,溪中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溪旁的树林和草丛,构成了一个悠闲的浏览去处。

家祭祀

到张家寨,一定不能错过的景致便是夫妻岩。传说,土家山寨有一对勤劳的夫妻,他们相亲相爱,终年在一起植树育林,造福世人,山妖嫉妒他们和睦恩爱,便施魔法把他俩分开。丈夫被打入黄龙洞水牢,妻子被投进锅场火炉。玉帝心生怜悯,便将二人点化在金鞭溪源头——夫妻岩,作为天下夫妻的榜样。

遥望两座巨大山峰,外形酷似一对夫妻,头挨着头,身靠着身,头发、鼻子、眼睛、嘴唇栩栩如生,就连眉毛和牙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男的英俊潇洒,女的眉清目秀。相传,但凡拜过夫妻岩,爱情都会得到庇护。

张家界,谁能想到,一片山石林立间,竟有如此的温柔?这奇幻俊秀的地域,似乎得了苍天的特别恩宠,让人们在游历之时,不断慨叹,不停流连。即使在离去之后,依然在口中念念,在午夜梦回时,混淆了当下与曾经,再次迷蒙在它的美丽。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也保佑村人平安,驱除邪恶。对于祭祀,土家人十分虔诚,在不大的地区中,每村都有至少一个土地庙。有的用大理石搭建,也有的用粗毛板搭建,但搭建目的都是为了祈祷。

衡山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李白

放眼衡山,一片葱绿,野花娇艳地竞相胜放,碧草快乐地舒展腰身。那石头铺成的小路,水声潺潺的溪流,恰似一曲空灵的音乐,沁入人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距离衡山最近的景致名曰“梵音谷”。那是个仙乐缭绕的地方,佛教乐曲空幽地飘荡在空气中,旋律婉转而流畅。听着那曲,仿佛心中的浮沉逐渐退去,心情变得无比平静。

视线中猛地突兀出一座白板桥,且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亭子。桥下湖面中依稀映出金色的小鱼,在温暖的湖水中自由嬉戏。仿佛芸芸众生,在一片怡然自得的景致中享受着最为返璞归真的休憩。

一直以来,衡山以宗教圣地闻名遐迩,香火鼎盛,到处弥漫着一缕馨香。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凡尘杂念被退却一空,心中就只怀着虔诚,怀着神圣。带着美好的愿望来这里上一炷香,祈祷家人幸福,朋友安康。

在衡山,无论是神州祖庙还是麻姑仙境,再或是竹林道观与玄都观,只是听名字,虔诚的心境已然感受到几分超脱。每次祭拜,都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几个小时的攀登过后,终于抵达山顶。如果是凌晨时分,看着东方那轮朝日喷薄而出,朝着初升的太阳喊出心中的话,此情此景,牢记一生。

临走前,来到祝融殿,这是无数前来拜访的游客心目中的终极向往。清晨的衡山,本是小小的殿里却是分外地热闹。无论男女老幼,皆虔诚地跪拜在佛祖面前,香烟缭绕中,一批又一批的香客前赴后继,皆是为着这里的神奇。相传,这里的香火甚是灵验,不信你看那高挂着的锦旗,上面“有求必应”的字迹分外醒目。

虽然香火钱不多,但是毕竟是一份心意。而在这里上香,其实是为心灵找到一个归所,保持一份圣洁的纯真,在世事纷扰中仍能忠于内心,忠于自我。

水帘洞

一游衡山,心中感念。二游衡山,祈愿灵验。阳光透过树荫照射到脸上,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一片难得的葱绿中,心灵,也变得更为纯净。

水帘洞位于衡山山下。帘影高悬,飞瀑如泻。宋代诗人毕田曾吟诗一首,专门用于称赞水帘洞之奇妙:“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帘冷喷秋;古今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钩。”

凤凰古城

沈从文的笔下,凤凰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如同书中的主人公翠翠,处处透露出天真与神秘。

据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却又顽强不屈的种族,他们猛洞河的历史,几乎是由战争与迁徙来谱写的,那就是中国的猛洞河是位于凤凰古城境内一处风景区,全长超过100千米。景区面积达255平方千米之广,平湖两岸尽是耸峙的石壁与参天的古木。在这里,有断臂石、小龙洞、仙女峡等15个景点,供人们一一游历。

苗族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聪明的苗族人,在凤凰扎下根,每日望着江中叠翠的南华山麓倒影,听着山间的暮鼓晨钟齐鸣,过着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而凤凰这块山水灵地,也孕育着世世代代的苗族人。

沱江是凤凰的灵,它静静地将凤凰两岸的民居分开,碧绿的江水蜿蜒而去,沿着吊脚楼,流向虹桥。虹桥一如其名,犹如一弯长虹横跨在沱江之上。虹桥建于明洪武时期,是凤凰现存最大的古桥,如今它也是凤凰最为繁华的地方。

在虹桥右侧百米之处,耸立着一座古意盎然的城楼,俗称“北门城楼”。如今这里熙熙攘攘,到处是摆着小摊的凤凰人,叫卖着凤凰的特产。沱江水,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带着浓浓湘音的叫卖声,让你切切实实感到,凤凰是一个烟火小镇。

凤凰建筑中,最有风情的便是沱江边的吊脚楼。凤凰的吊脚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依山而建的;另一种就是依偎着沱江的临江吊脚楼。其中,临江的吊脚楼最有风情,清澈的江水在脚下流过,青如罗带,有一种奇妙而神奇的感觉。

近树掩映着远山,捶衣声响断了石桥,水车沉寂了几十年,小舟过处,粼波轻轻浅浅。生活在这里的人,童年在河水里嬉戏,老了在河边晒太阳,河水便串起了一生的记忆。

德夯

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如果可以选择,希望来世成为那娇柔美丽的苗家女,在一片秀丽迷人的风光中,唱起山歌,穿梭在吊脚楼间。

苗寨德夯,作为湖南的一处最别致的风景,因其独特吸引住太多游客的目光。筒车、古渡,在绝壁高耸的山脚下怡然自得地生长,每每触及,皆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幽。

在苗语中,“德夯”的意思被翻译成“美丽的峡谷”。作为中国地道的田园风情,吊脚楼的美丽总是让人欲罢不能。泛起小舟,在犹如原始森林般的秀丽中荡漾。

美丽的苗族服饰,嘹亮的情歌为媒,苗族,一直以来遵循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种田或是养蚕,纺纱或是织布,当他们穿着自己编织的工艺品穿梭于一片葱茏之中,那巧夺天工的技艺连大自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古老纯朴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四方来客。来苗家作客,住一住吊脚楼,或是拦门对歌,再或是赏赏苗族鼓舞,抑或是灯火送客,每个项目都洋溢出浓浓的热情。细腻的流水,湛蓝的湖泊,憨直善良的苗族风俗,轻歌曼舞中,德夯就这样走入人们的记忆深处……

第七章 烟波江南与时光一起,在此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