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31

第31章 广东·生息百态

丹霞山

这是一片特别的地域。因为小平同志的一点,遂扶摇直上,成为无数周边城市羡慕的对象。这真的是一片特别的地域,有山、有石、有岩、有海,更有一大群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青年。

一片桃花源,最热忱的颜色,最宜人的风景线,文人墨客纷纷来此,只为采撷一份美丽,写出不朽的名篇。

有人说,它是粤北的骄子,有人说,它是南国的明珠。就在那层峦叠嶂间,一片片灿烂如霞的火红时刻提升着人们心中热情的温度。因为这一片优美的姿色,“中国红石公园”的美名被赋予其身,因为优美中凸现出的陡峭,才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之说。

丹霞山在湘、赣、粤的交界处,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因为其独特的地貌,似刀削,如红霞,被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宾客广为传颂。

这里独特的色彩在地质学上同样以“丹霞”命名,丹霞地貌,这个词统领起全世界的同类地貌,在一片红色沙砾、赤壁丹崖中成为名山中的典型代表。

遥望丹霞山,那一片耀眼的红色甚是撩人心弦。而这红,原本属于侏罗纪至新生代年纪中形成的红岩,即“红层”。在美国、中欧和澳大利亚皆有分布,却不如中国分布广泛,尤其在丹霞山,不仅面积大,而且发育最为典型,形状也最为丰富。这样的地貌注定生长出美丽的风景,于是,这中国第一的红色注定成为人们眼中独特的色彩。

漫步于丹霞山腹地,感受着悬崖峭壁的巍然,每走一步,脚下人工凿成的石道都变得更为敦实。拾阶而上,牵着两旁的铁索,明明知道安全,可是仍然抚平不了砰砰乱跳的心。就为了登高而望,就为了一睹丹霞顶的壮观。

终于登上峰顶,在古道间穿梭,视线中不断涌入千年老树的轮廓。那一棵棵粗壮的古树,悠然中透出沧桑,仿佛是见证了千年岁月的长者,在幽幽碧色中安详而卧。那份宠辱不惊是凝岁月而成的大智慧,让人心生敬仰。

古老的树木、古老的道路、斑驳的墙微微泛出湿润的气息。此情此景,不禁涌起怀古之情。那丹霞山的秀色,曾经历几多沧海,几多桑田,几许风云变幻,几轮山河相颠。

丹霞山下层景区

丹霞山下层景区主要有锦岩洞天胜景。在天然岩洞内有观音壁和大雄宝殿。洞中还能看到马尾泉和鲤鱼跳龙门等诸多风景。另外,“龙鳞片石”是其间著名的石块,随着四季的变更,石块不断变换着颜色。

遥望峰顶,心中定会豁然开朗。远处那一片片壮美的秀色,在日夜交替的过程中演绎出绝美的风景,演绎中隐隐透出无限动容,恰似希望一般。那希望是对于山的希望,对于人的希望,对于这片火红的希望。同时,它还是在每个游客莅临之时,最为诚挚的无声的献礼。

七星岩

若是浑然天成,便能隽永。就好似那一方岩石,探入其中,别有一番洞天。若是理解这道理,便能豁达。就好像人生中总有褪不去的浮尘,不一定是错。

有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料君未上七星岩”,这颇高的赞誉来自于桂林的七星山。在山上,七星岩因其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了桂林山中最为出名的一处。七星岩本是七星公园内一个岩洞,位于普陀山腹,那一段地下河经过千百万年的变迁,遂改变了面庞,变得愈加瑰丽迷人。

相传,五六世纪的时候,便已经有了七星岩的相关记载。在超过百万年的历史中,岩洞不断遭遇雨水的渗入,石灰岩就此溶解,并在洞中凝结成晶,或成为石钟乳,或成为石柱、石幔,或成为流石坝,无论哪种,都充满了壮丽与磅礴,并千姿百态。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唐,这里已然是一片游览胜地,无数文人墨客来此一游,将这里的奇异瑰丽跃然于文中、画中。“惜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便是其中一人,之后,写下《端州石室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自古以来,七星岩因“峰险、庙古、洞奇、石异”而闻名,整个景区中有超过八十余处难得一见的景观。景观中,数天柱岩最高,海拔超过117米;龙岩洞最奇,不仅洞中有洞,而且享有“千年石廊”的美誉;石峒古庙最古,且洞中有庙。虽身在一处却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在七星岩,最为出名的溶洞被明代桂林画家张文熙题为“第一洞天”。洞中的石钟乳、石笋,千奇百怪中彰显出妖娆。从平地到洞口,大约十几级台阶。七星岩洞口宽敞且洞顶很高,乍一看去,很像水泥抹成的墙面。且周围比较空旷,也不见石笋的踪影。然而从洞口走入,便彻底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米洞也是一处别致的风景。相传,这石洞能出大米,且洞中有一个通天眼能直接照到财神,所以当地人亲切地称呼这里为“出米洞”或“财神通天洞”。洞中厅堂如此之广阔,穹顶处直径超过5米的天窗在白昼一直将光线向洞中播洒,于是那洞中的石峒古庙,便在每个正月初五被无数游人前来拜祭。相传庙中供奉的周氏神能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游走于七星岩,遐思不断飞驰更迭,各种各样精彩的瞬间就这样写成永远。七星岩,时刻演绎着一部关于“岩石”的传奇,在迷醉的梦中,在奇秀的洞中,让人久久凝望,不忍离去。

开平碉楼

一次次地观望,一次次地心潮澎湃。一片草长莺飞中,陌上花开的清晨,那伴着朝阳醒来的楼台犹如梦中的国度,伫立在童话之外,心灵之中。

在广东开平,有一片特殊类型的雕镂,如梦如幻,让人不禁前往凝视。源于防卫和居住的建筑,多层塔楼中,渐渐融进艺术气息,在5000年文化的熏陶下,终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那一座座碉楼,不仅规模宏大,且种类纷繁,造型各具特色,犹如大海中璀璨的珍珠,不尽均匀地分布在开平的每个乡村。

中西合璧的思想在碉楼身上寻得到芳踪,开平的碉楼,不仅有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更揉进了伊斯兰建筑的样式,这千家达成于一体的建筑从未曾辜负大家对于它们的期望,迎着它们伫立时,感受无数花香,无数草香,无数虫鸣,无数溪淌……

相传,明朝时,开平因为土匪的猖獗、社会治安的动荡以及终日连绵不断的暴雨洪涝侵袭,当地的农民不得不在村中修建起这种貌似碉堡一样的建筑,居住的同时,更求自保。看似美丽的碉楼,至今仍保留着它最初的建筑特点,不仅便于防御,那厚实坚固的墙壁更是有效地阻挡了土匪的肆意毁坏。在碉楼上设有四角,礁堡的开设是为了配合射击,如此一来,居高临下时,便能清晰地了解敌人的动态。

与整个碉楼对视,最为吸引人的便是碉楼那与众不同的上部造型。造型中不仅将国外建筑中的元素吸纳罗列,穹顶式山花式建筑随处可见,而且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建筑样式。无论是柱廊式还是平台式,是退后式还是城堡式,对视碉楼,便是与碉楼主人的对话,这些建筑不仅在侧面透露出主人的经济实力,还反映出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及文化内涵。

游走于稻田和香蕉园中,静静地伫立凝望远方城堡一般的碉楼,心中的梦想逐渐展开画卷,仿佛这里便是蜡笔绘出的田园风景,仿佛这里便是梦中频频出现的童话天堂。

一缕炊烟从碉楼中轻轻飘出,那朴实且远离尘世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这里是开平,却犹如世外桃源般,让人不敢相信,只想真实地体验与行走。山水田园相互依偎,和谐的画面就此成为永恒。这样的场景,仿佛旧日时光,淡淡地涌入心中最为敏感的角落,化做无尽感怀。

广州

华灯初上的街头,夜从这里拉开帷幕。充满无尽的幻想,这里是造梦的天堂。

顾城有一句名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每次读起这经典之句,总是让人不由得想到广州。印象中,那城注定充满了无限繁华,起起落落间,人生,也便涤荡得更为透彻。

南下的火车,遥远的广州。那里有潮湿的阳光。在阳光斑驳的午后,透过茂密的树枝,仿佛年少时逝去的青春,让人无限留恋。那里有珠江,烈士陵园。有中山纪念堂,还有三元里古庙。不经意间,总会与繁华擦肩而过,地铁站边,还会邂逅古老的祠堂。

如果你在阳光中到达这里,你应该不停地行走,感受广州和广州给你带来的一切。

从前的镇海楼,现在被称为“广州博物馆”。当时珠海河道很宽,所以镇海楼又被称为“望海楼”。5层高的建筑中,分朝代展出着广州城2000余年的发展史料,像是综述,又像是概括。在镇海楼前,历代碑刻伫立其间,只是望上一望,已是满眼的沧桑。在镇海楼前右侧,12门古炮整齐划一,威严之气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广州还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文化的历史名城。南越王墓、南海神庙、陈家祠等文物古迹陈列其间,在时间的长河中,文物与城市共同成长,成为独特岭南文化的见证。

在广州,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多不胜数。那里见证着城市曾经有过的艰难困苦和风雨飘摇。抑或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举步维艰却笑容满溢的面庞。有一些人,曾经为了理想勇敢前进。烈士陵园中,空气清新异常,浓密的树荫下频频吹来清凉的风。看着纪念碑,花岗岩烈士陵园中又一份思绪被沉淀。触摸着石碑上的痕迹,想着当年的先驱曾经历过何等的艰难困苦,才换得今日的苦尽甘来。

广州的发展

从历史的尘埃中跳出,就该来感受下今日的广州。

珠江夜游是由来已久、极具特色的游乐项目。“花城明珠”号豪华游轮已正式启航,该船长38米,宽11米,3层高,首层内设高级咖啡厅和舞池;上层为观光和餐饮大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三层为全敞开式观光平台,可容纳250名游客,船上安装了两个“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灯,加上游船上的璀璨灯饰,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明珠,不仅为珠江增色,而且令游客尽情观赏上边所叙述的美丽夜景,领略“珠水夜韵”的真实韵味。

“有容乃大”——这便是广州的写照。从古代到现代,从建筑到人群,落脚之处,总有那么一种“容”的精神在散发光芒,不然,那玉宇琼楼如何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那不同肤色的人群如何围成一桌吃着甜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颇为显著的发展。不仅工农业生产增长稳定,更是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迅猛。发展的二十年之间,广州已经以其飞快的增长速度跃居中国经济实力综合排名第三位。除此之外,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更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